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郯國公張公謹逝世

郯國公張公謹逝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今天】632年5月2日郯國公張公謹逝世

郯國公張公謹逝世

張公謹(594年-632年5月2日),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曾在唐與東突厥的戰爭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門之變中輔佐了日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626年7月),太子李建成逼迫當時是秦王的李世民政變,以擁立自己成爲皇帝。李世民幕僚長孫無忌、尉遲恭等勸告李世民先發制人,進行政變自己當皇帝。李世民很猶豫,徵求秦王府幕僚們的意見,大家都支持政變。李世民又命人進行占卜以卜吉兇,當時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張公謹從外面進來,便將占卜的龜殼奪過來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爲了決定疑難之事的,現在事情並無疑難,還佔卜什麼呢!如果占卜的結果是不吉利的,難道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於是才堅定了李世民政變的決心。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太子李建成被殺後,其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建成身死,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於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爲太子和齊王報仇。張公謹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進入,保護了李世民。

反擊東突厥

貞觀三年(629年),在經歷了東突厥不斷的襲擾和渭水之盟的恥辱之後,當時任代州都督的張公謹審視華突雙方的勢力和形勢,正確的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言請求開始對東突厥的反擊,並列舉了六個原因:“第一、東突厥可汗頡利的統治殘暴,殺忠臣良將,而聽信奸臣小人的言語;第二、薛延陀等突厥部落反叛頡利;第三、頡利得罪了突利、拓設、欲谷設等突厥領袖,使其內部不團結,這些領袖不可能甘心居頡利之下;第四、塞北突厥駐地今年天氣惡劣,霜凍時間比往年早,使糧食減產,部隊糧食供應必然短缺;第五、頡利疏遠自己同族各部落,而親近外族諸侯將領,但這些將領心存猶豫,並不真心歸順,如果唐朝大軍到來,他們必定倒戈使突厥內亂;第六、目前華人已經逐漸在北方定居,而且數量衆多,如果唐朝派遣軍隊,這些華人一定支持響應。”唐太宗於是派遣李靖爲行軍總管,張公謹爲副總管前往討伐東突厥,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

之後李靖襲擊了定襄城,李世勣在白道截擊東突厥成功,頡利可汗與唐朝交好,唐朝則派遣唐儉爲使者前往東突厥安撫。這時李靖建議出兵偷襲東突厥,張公謹則表示反對:“皇帝的詔書已經同意突厥投降,而且使者唐儉等還在突厥處,怎麼能在這個時候發兵攻擊呢?”參見陰山之戰。

平定東突厥頡利可汗,以功封鄒國公。官至襄州都督,年三十九卒(《新唐書》雲年四十九卒)。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曰襄。貞觀十三年(639),追思舊功,改封郯國公。十七年(643),圖形於凌煙閣。唐高宗永徽中,又追贈荊州都督。長子張大象嗣封郯國公,官至戶部侍郎。次子張大素,龍朔中歷位東臺舍人,兼修國史,卒於懷州長史,撰寫《後魏書》一百卷、《隋書》三十卷。張大素之孫爲唐朝著名學者僧一行。三子張大安,上元年間,歷任太子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時章懷太子李賢在春宮,令張大安與太子洗馬劉訥言等注范曄《後漢書》。李賢被廢,左授普州刺史。光宅年間,卒於橫州司馬。張大安子張涗,唐玄宗開元年間爲國子祭酒。

凌煙閣24功臣依次是:1,趙國公——長孫無忌;2,河間郡王——李孝恭;3,萊國公——杜如晦;4,鄭國公——魏徵;5,樑國公——房玄齡;6,申國公——高士廉7,鄂國公——尉遲敬德;8,衛國公——李靖;9,宋國公——蕭瑀;10,褒國公——段志玄;11,夔國公——劉弘基;12,蔣國公——屈突通;13,勳國公——殷嶠;14,譙國公——柴紹;15,邳國公——長孫順德;16,鄖國公——張亮;17,潞國公——侯君集;18,郯國公——張公謹;19,盧國公——程知節(程咬金);20,永興公——虞世南;21,渝國公——劉政會;22,莒國公——唐儉;23,英國公——李績(徐懋功);24,胡國公——秦叔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