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6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十九),凡爾登戰役開始。

1916年初,德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

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裏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爲奇了。1916年1月開始,法金漢就悄悄結集部隊準備攻擊凡爾登,同時,德國明目張膽地向香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貝尼發動攻勢的姿態。

法軍總司令霞飛果然上當了。自1914年德軍無力攻克凡爾登而轉移進攻方向之後,法國人就認爲凡爾登要塞已經過時,霞飛在1915年即停止強化要塞。而此時德軍向香貝尼移動的動作使霞飛異常警惕,他認爲德軍會向香貝尼進攻,然後從這裏進軍巴黎。

然而,德國人正在繼續往凡爾登方向悄悄結集兵力。隨着結集跡象的漸漸明顯和暴露,英法聯軍終於弄清了德軍的真正意圖。霞飛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爾登增兵。但到2月21日,僅有兩個師趕到凡爾登。而這一天,德軍開始向凡爾登進攻。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德軍炮兵團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凡爾登要塞,然後發起了衝鋒。凡爾登戰役的序幕拉開了。德軍的1000門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着,輪番的衝鋒一浪高過一浪。

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指揮守軍和增援來的軍隊拼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隊只趕來兩個師,加上他自己的兩個師,總共纔有四個師的兵力,頭一天就被德軍推進了6公里。不過總算穩住了陣腳。

戰鬥對於法軍來說是艱苦的。德軍有27個師,1000門大炮,而法軍只有10萬人,270門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軍的進攻。待法國援軍趕到之後,雙方開始了拉鋸戰。

德軍未在頭天一舉拿下凡爾登,已經失去了戰機,雙方都在向凡爾登增兵,擺開了決一死戰的陣勢。激戰到4月,法軍的兵力已與德軍相當。德國人急了,由皇太子親征,並首次使用了毒氣彈。但法軍仍將德軍的攻勢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軍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高潮,但仍被法軍抵擋住,到秋天,法軍開始反攻了。

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200萬兵力,傷亡人數共計達七十多萬。德軍在這一戰役中耗盡了元氣。法軍反攻開始以後,逐次收復了凡爾登以東的大片土地,德軍節節敗退。到1917年,德、奧陣營日益衰敗,終於在1918年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結束。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役和轉折點,德軍未能實現它奪取凡爾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計劃,在耗盡兵力後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終失敗。

  1832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二十),英國探險遠征隊發現了格陵蘭島。

公元前3000年因紐特(愛斯基摩)人首先到達這裏。1832年2月21日,英國探險遠征隊發現了格陵蘭島。1894年丹麥首建殖民點於島的東南岸,1921年丹麥宣佈獨佔,但是在1979年丹麥政府允許格陵蘭人自治,並通過了“格陵蘭自治條例”。

畢則亞斯之後1200年,一個叫奧塔的古斯堪的納維亞貴族於公元870年第一次繞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北端的海角,轉過科拉半島而進入白海。與奧塔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還有一個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尋找新的土地,結果發現了冰島。而格陵蘭島的發現者是一名挪威海盜,叫紅臉艾力克。他在當時已屬挪威管轄的冰島連續兩次殺人之後,被驅逐出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東西都裝進一個無篷船裏,懷着一線希望,硬着頭皮往西劃去。經過了一段相當艱苦的航行之後,他終於看到了一片陸地。當時的氣候正處於全球小溫暖期的最佳氣候階段(歐洲人稱作“中世紀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蘭島那樣的高緯度地區也變成適於生命的環境。紅臉艾力克在那裏住了3年,覺得那裏是一塊很好的土地,於是決定回冰島去招募移民。爲了使這個地方聽起來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格陵蘭,即綠色的大地。當然,當時格陵蘭島南部沿海地區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蒼翠的綠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攜帶着他們的家財和牲畜渡海而來。

此後,格陵蘭島發展得蓬蓬勃勃,生機盎然,在其鼎盛時期,居民點有280多個,人口達數千人,建有教堂17個,不僅與歐洲建起了通商關係,羅馬教皇甚至還派人來徵收教區稅。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2張

然而,500年之後,即公元1500年前後,隨着世界氣候的又一次波動(進入小冰期),那裏的天氣變得寒冷起來,於是這個曾經繁盛一時的世外桃源,漸漸進入沉寂狀態。北極人類活動的這一個時期,可以稱爲自發的地域發現時期。

格陵蘭島是一個由高聳的山脈、龐大的藍綠色冰山、壯麗的峽灣和貧瘠裸露的岩石組成的地區。從空中看,它像一片遼闊空曠的荒野,那裏參差不齊的黑色山峯偶爾穿透白色眩目並無限延伸的冰原。但從地面看去,格陵蘭島是一個差異很大的島嶼: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開紫色的虎耳草和黃色的罌粟花,還有灌木狀的山地木岑和樺樹。但是,格陵蘭島中部仍然被封閉在巨大冰蓋上,在幾百公里內既不能找到一塊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格陵蘭島是一個無比美麗並存在巨大地理差異的島嶼。東部海岸多年來堵滿了難以逾越的冰塊,因爲那裏的自然條件極爲惡劣,交通也很困難,所以人跡罕至。這就使這一遼闊的區域成爲北極的一些瀕危植物、鳥類和獸類的天然避難所。礦產以冰晶石最負盛名。水產豐富,有鯨、海豹等。

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836,330平方哩),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裏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公里,最寬處約有1290公里。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里。 丹麥屬地。首府努克(Nuuk, 又名戈特霍布〔Godthab〕)。人口約57,100(2005)。

其實,這個島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充滿着春意。格陵蘭在地理緯度上屬於高緯度,它最北端莫里斯·傑塞普角位於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韋爾角則位於59°46′N,南北長度約爲2600千米,相當於歐洲大陸北端至中歐的距離。最東端的東北角位於11°39′W,而西端亞歷山大角則位於73°08′W。那裏氣候嚴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區的最冷月平均溫度爲攝氏零下47度,絕對最低溫度達到攝氏零下70度。

格陵蘭島無冰地區的面積爲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東海岸的大部分地區,幾乎是人跡罕至的嚴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區域約爲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佈在西海岸南部地區。該島南北縱深遼闊,地區間氣候存在重大差異,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出現極地特有的極晝和極夜現象。

居民主要分佈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紐特(愛斯基摩)人佔多數。西海岸有世界最大的峽灣,切入內陸322公里。包括其首府戈特霍布在內的大部分居民點都分佈於此,首府約有12000人。全島2/3在北極圈以北,氣候凜冽,僅西南部無永凍層。全生活在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島5/6的土地爲冰所覆蓋,中部最厚達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爲僅次於南極洲的現代巨大大陸冰川。

  1874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初五),“馬嘉理事件”發生

在140年前的今天,1874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初五),“馬嘉理事件”發生。

19世紀50年代,英國侵佔緬甸後,就力圖將勢力向我國西南擴張,陰謀修築一條從緬甸仰光到中國雲南思茅地區的鐵路。爲此,1874年初,英決定派一支龐大的探路隊前往中國雲南。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爲此事走訪了總理衙門。謊稱由印度殖民總督派三、四名官員,將從曼德勒來華“遊歷”,並請求發給護照。

總理衙門答應之後,英國組成了由上校軍官柏郎率領的193人的武裝“探路隊”。其中有政府官員,商務官員、醫務官員、並配有軍官、士兵、攜帶新式武器。從曼德勒出發,北上探測滇緬陸路交通。

同時英公使威妥瑪特派上海領事館翻譯官馬嘉理經武漢、湖南前往雲南入緬接應。當年1月17日,馬嘉理與先期到達八莫的柏郎探路隊會合。2月初啓程,掛起“遊歷”的招牌,擅自越過中國邊境,侵入雲南騰越地區的曼允。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3張

雲南騰越參將李珍國在紳民的要求下,佈置兵勇,於各要隘堵截洋人。2月21日馬嘉理與4名中國隨員抵戶宋河,遭到當地人民的襲擊,5人都被殺死,首級懸於曼允城牆上。經此打擊,探路隊不敢繼續前進,退回緬甸。馬嘉理事件完全是英國蓄謀侵犯中國西南邊疆引起的。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卻藉此大做文章,最後迫使清政府訂立了《中英煙臺條約》,獲得了侵入中國西南邊境的便利條件。

  1895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廿七),興中會成立。

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嚴格地說,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而孫中山開始革命,又以他創設革命團體興中會爲標誌。

1894年,孫中山去美國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反清革命,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小團體——興中會,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被通過。這個章程沒有明確提出武裝反清主旨,是爲了廣泛爭取華僑商人的同情和支持,以便募集資金。但在入會祕密誓詞裏則規定會員必須堅守不渝、忠實履行的鬥爭任務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衆政府”。這裏,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專制政府、建立像美利堅合衆國那樣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革命綱領。

1895年1月下旬,孫中山抵達香港,與楊衢雲、陳少白、陸皓東、鄭士良等積極籌建革命組織。2月21日,興中會總部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13號宣告成立,通過了修訂的《興中會章程》。這個章程更加猛烈地抨擊了清朝的腐朽反動統治,深刻指出當時“政治不修,綱維敗壞,朝廷則鬻爵賣官,公行賄賂,官府則剝民刮地,暴過虎狼。盜賊橫行,饑饉交集,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中國社會現狀,從而更加明確地把鬥爭的矛頭指向清朝宮廷和官府,公開揭示了興中會反清的宗旨。不過,香港興中會總部則對外掛起“乾亨行”招牌,以經商形式作掩護。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4張

1895年2月下旬,孫中山等赴廣州建立興中會分會,陸續入會者達百人。興中會會員,多數是華僑中小資本家、公務員、自由職業者(教員、醫生、傳教士等)、工人等。興中會是一個以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爲主的革命團體。

興中會成立後,積極策劃在廣州起義,後來,起義計劃泄露,陸皓東被捕犧牲,孫中山流亡國外。1899年興中會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1900年興中會派鄭士良在惠州發動起義,史堅如在廣州策應,結果起義失敗。興中會還在國外設有許多分會,在華僑中發展組織。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聯合成立中國同盟會。

  1921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十四),禮薩汗發動軍事政變

在93年前的今天,1921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十四),禮薩汗發動軍事政變。

禮薩汗,1878生於伊朗北部馬贊德蘭省一個沒落世家,14歲開始職業軍人生涯。

1921年2月21日在英國支持下,兵不血刃發動政變,成爲哥薩克師師長,掌握實權。之後兩年相繼鎮壓吉朗蘇維埃共和國、

霍拉桑省和阿塞拜疆省的人民起義。1923--1925年任首相。1925年底推翻愷加王朝,立憲令議宣佈建立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成爲巴列維王朝的第一代國王。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先後平定庫爾德地區的反抗,中央魯列斯坦地區和西南部胡齊斯坦的分襲割據活動,伊朗重新成爲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發展民族經濟與文化,1928年成立國家銀行,從英國人手中收回鈔票發行權。接着收回治外法權和關稅自主權。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5張

1931年實現國家壟斷貿易。二次大戰爆發前與德國接近,1941年英、蘇軍隊進入伊朗。同年9月被迫遜位,由其子繼位。1944年抑鬱而死。

  1941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廿六),新四軍討伐李長江

在73年前的今天,1941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廿六),新四軍討伐李長江。

1941年2月21日,新四軍第一師於泰州擊潰了汪僞的第一集團軍,該軍總司令李長江率殘部逃跑。李長江部原系重慶政府蘇魯皖邊遊擊軍,皖南事變後,日汪也調兵遣將,一面部署對新四軍江北部隊的進攻,一面對國民黨蘇魯皖邊遊擊軍副總指揮李長江實行誘降。

2月13日,李長江與其一支隊司令丁聚堂、二支隊司令顏秀五、六支隊司令陳才福、七支隊司令秦慶霖、十支隊司令範傑率所部8個支隊共3萬餘人在泰州公開投敵。汪精衛將該部編爲第一集團軍,特任李長江爲總司令。

隱蔽集結在海安以西地區的新四軍第一師主力,爲了消除後患,乘李長江立足未穩,在粟裕的指揮下,於16日果斷地發起了討伐李長江的軍事行動。按照預定計劃,新四軍沿海(安)泰(州)公路由東向西橫掃,連克姜堰、蘇陳莊等據點,接着,又以第一、第二、第三旅分左、中、右三路繼續進擊。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6張

20日,李長江總部所在的泰州城被新四軍攻克。21日,李部被完全擊潰,被殲5000餘人。日軍爲救援李部,於2月18日由揚州、高郵、黃橋等地出動,侵佔海安、東臺、姜堰、曲塘、安豐等城鎮。新四軍第一師因討李戰鬥已達目的,便於2月21日撤出泰州,轉入敵後進行反“掃蕩”。

  1972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初七),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應我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前來中國訪問,尼克松夫人、美國國務卿羅傑斯、總統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陪同來訪,21日下午,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兩位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周恩來同尼克松就兩國關係正常化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指出“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在公報中闡明瞭各自對國際形勢的立場和態度。

中國方面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美國方面聲明:“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並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7張

雙方還同意擴大兩國人民的瞭解,增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方面的聯繫與交流。中美雙方在上海聯合發表的公報,標誌着中美兩國在對抗了20多年之後,開始走向關係正常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