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清朝在全國的滿語推廣會無疾而終?

爲什麼清朝在全國的滿語推廣會無疾而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作爲清朝鞏固中原統治的重要手段,“剃髮易服”成爲奴化漢人,消除民族符號的最直接方式。也正因爲如此,廣大漢人尤其是江南地區的漢人才羣起反抗,甚至降而復叛,和清朝統治者進行了長達30年的鬥爭。

爲什麼清朝在全國的滿語推廣會無疾而終?

應該說,清朝推行“剃髮易服”是真正的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和滿語的推廣比起來,“剃髮易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爲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爲有以下幾點原因:

1、滿語本身是落後的

滿語起源於1599年,是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將回鶻蒙古文字母借來創制的,這種帶有蒙古特色的文字雖然爲後金的崛起立下不朽功勳,但它終歸是落後的。

爲什麼清朝在全國的滿語推廣會無疾而終? 第2張

這種移花接木以及速成的滿語,語言不夠成體系,缺少豐富的詞彙,沒有完善的語法,有些甚至沒有足夠的音節。這樣的語言無法承載恢弘的文化,無法闡述深奧的理論,無法清晰的展示覆雜的邏輯。

如果使用滿語,意味着我國數千年的文化典籍無從解讀,因爲單薄的滿語難以準確表達漢語的博大精深,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文明的斷層。今日的韓國、越南及蒙古等國就深受其害,新生代的年輕人看不懂典籍,失去了基本的內涵和靈魂。

除了“滿化”帶來的文明斷層,更重要的是連清朝皇帝也對落後的滿文不屑一顧。自清朝入關以來,清朝高層的漢化就不可避免的開始了,包括康熙乾隆等皇帝以熟讀中華典籍爲榮,乾隆更是作了40000多首詩。等到嘉慶皇帝以後,連皇帝也不會說滿語了,何況下屬。

2、滿族人口是不足的

世界上無論民族還是語言都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而且一般都是大衆融合小衆,雖然清朝建立時滿足人口多達幾十萬,但相比於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漢人,滿族人口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人口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逆勢而動推廣滿語的難度可想而知。剃髮易服好歹一下子,而且表面的東西易監督好操作,但是語言這個東西首先就特別耗精力,其次是難以管控。

在“王權止於縣政”的古代,即便清朝加強中央集權,以八旗綠營將觸角延伸到鄉村,但教化民衆的艱鉅任務,還是需要地主和士紳階層去完成。而地主士紳階層最關心的四書五經,從來不考滿語。和功名利祿不沾邊的東西,指望他們的自覺性終歸是不靠譜的。

而且老百姓口口相傳的語言慣性,足以反噬任何一個敢於改革語言的努力,最要命的是,這不是大開殺戒就可以簡單解決的,註定比剃髮易服困難得多。

3、清朝政策是失誤的

作爲典型的二元制帝國,清朝在疆域統治方面無疑是極其成功的,但這種成功建立在清朝嚴酷的民族隔閡之上的。

爲防止漢人進入蒙古高原和東北,清朝除加固長城,還在東北地區修建柳條邊,將帝國分成了幾乎涇渭分明的三大部分。

不僅如此,清朝在內地還處處搞特殊化,比如在杭州等地設置專門供滿洲八旗駐防的“滿城”,和周邊的漢人區嚴格區分。

這種做法對於人數較少的滿族人來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歷史大勢如此,清朝皇帝的做法反而阻斷了滿語幾乎所有的傳播途徑。

等到清朝末年,漢人大增並開始向滿族人生活的東北瘋狂移民時,滿語的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

爲什麼清朝在全國的滿語推廣會無疾而終? 第3張

4、滿語是變相成功的

滿語的推廣無疑是失敗的,否則清朝中前期的皇帝也不會不厭其煩地要求八旗子弟學習騎射和滿語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滿語的推廣卻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雖然滿語未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但是在200多年的時間裏,在東北地區不斷融合發展,成爲東北方言的一部分。而當東北話風靡全國時,這些夾雜在其中的滿語就走向了全國。

而不管如何,滿語作爲清朝統治者的母語,確實無法在全國推廣,即便清朝將統治延伸到全國的各個角落。

而滿語的另類成功方式,也恰好說明了漢語包括漢文明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強大的融合能力,正是由於對周邊少數民族文明的不斷接納,我國才最終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語才成爲世界上最博大精深和最有生命力的語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