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明朝死得最可惜的兩個人是誰?

揭祕:明朝死得最可惜的兩個人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倒數第二個王朝,總共歷時276年,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裏,出現了很多能臣名士。歷史車輪滾動的大趨勢下,縱然那些能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王朝危機,但是他們能夠延長一個王朝的壽命。而風雨飄蕩的明朝中晚期,便有如此一文一武兩位能臣。

可惜的是,明朝中晚期最重要的兩位關鍵人物早早過世。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他們二位能多活10年,大明王朝至少能續命10年。

揭祕:明朝死得最可惜的兩個人是誰?

第一位關鍵人物,他就是張居正。此人天賦異稟,很小時就被周邊人稱爲“神童”,15歲通過鄉試成爲舉人,22歲考上進士,並從此進入翰林院,主要負責爲皇帝起草詔書、講解古典書籍等。可不要小瞧這個翰林院,明朝內閣的候選人,基本就是從翰林院裏誕生。

當內閣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張居正並未輕易選隊站,因爲一旦選錯了,將萬劫不復,所以,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裏,張居正韜光養晦,爲了自己掌權的那一天,慢慢地蓄力。直到1567年,張居正升爲吏部左侍郎,正式進入內閣。1572年,張居正升爲內閣首輔,由此開始了他長達十年、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張居正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便是實行一條鞭法,即賦役合一,直接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負擔小了,自然更有餘力去搞好農業生產,農業生產上去了,物質生活有所保障,國家經濟自然也上去了。據記載,實行一條鞭法後,國庫存銀多達七八百萬兩,糧食庫存可以用十年,可以說給當時不穩的經濟現狀打了一支強心針。

揭祕:明朝死得最可惜的兩個人是誰? 第2張

這就是張居正的意義,一個會賺錢的高尖端人才,只不過可惜了。1582年,他勞累過度而死。本來是一代功臣,死後卻遭受到不公的對待,整個家族被抄,家人或餓死或流放,結局令人感嘆。

第二位關鍵人物,他就是袁崇煥。此人早年考取進士,成爲福建的一名知縣。數年後,他眼見邊境受金軍侵擾,便下定決心投筆從戎。當時,38歲的袁崇煥上書朝廷:“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人就能守住山海關!”真是豪言壯語,很多臣子對此一笑而過,但是袁崇煥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揭祕:明朝死得最可惜的兩個人是誰? 第3張

1626年,袁崇煥率部取得寧遠大捷,此爲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明朝不到2萬兵力,後金約6萬兵力,結果後金大敗,並死傷17000多人;1627年再次取得寧錦大捷,此戰結果直接讓皇太極退兵。到後來,後金大軍再次入關劍指京城,袁崇煥率部經過一番鏖戰,終於解了京城之圍。可惜,事後袁崇煥居然被問罪:爲何放後金大軍入關?袁崇煥真是有理說不清,就此下獄。1630年,46歲的袁崇煥被處死,家人被流放。

一代抗清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如果袁崇煥繼續駐守邊關,不說絕對能阻止清軍,但延長大明王朝的壽命不成問題。真不知道當時的皇帝是怎麼想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