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唐軍是怎麼收復洛陽?血染陝州之戰

唐軍是怎麼收復洛陽?血染陝州之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血染陝州:安史叛亂中的唐軍收復洛陽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757年9月,隨着唐軍在香積寺之戰中獲勝,安史叛軍迅速轉入守勢。鑑於關中地區的殘破和長安城需要休養生息,官軍方面決心東進,準備以最快速度進擊洛陽。但叛軍也因戰線縮短而緩解了兵力不足,轉而集結了超過以往的野戰力量。

一個月後,雙方就在毗鄰黃河的陝州對陣。唐軍依靠加盟的回鶻騎兵幫助,再次擊破對手,併成功奪回了比長安更爲要緊的東都洛陽。

唐軍是怎麼收復洛陽?血染陝州之戰

在香積寺的大決戰中獲勝後,唐朝軍隊進入了久違的都城長安。同時,在此前居於二線的朔方軍開始接過主攻任務,由名將郭子儀率領逼近潼關。此時的安史軍殘部也立足未穩,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在官軍的緊追不放下分崩離析,又折損了約5000人的步兵力量。包括李歸仁在內的主要將領,則繼續向着東面狂奔。

然而,京畿的光復並不能讓唐朝鬆一口氣。因爲相比早年的秦漢時代,唐朝的關中已出現嚴重的生態惡化情況。爲了養活首都圈內的超量人口,數以萬計的賣炭翁們將周遭植被破壞殆盡,並進而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肥力下降。由繁華都市所產生的各類垃圾殘渣,也讓包括地下水在內的主要資源遭到污染。因此,曾是龍興之地的千里沃土,已不得不從東方輸入大部分生活物資。兩年的內戰與橫徵暴斂,更是摧殘了長安當地的民生經濟。如果唐軍不迅速奪回洛陽,那麼先前的戰果就會成爲自己在軍事戰略上的沉重負擔。

因此,擔任天下兵馬元帥的廣平王李俶,在留下少量戍衛部隊後就率軍東征。這位未來的唐朝皇帝,一共只在當地呆了3天,並勸說回鶻人不要按合同劫掠城市。但承諾給重要傭兵的利益不能賴賬,而富庶的洛陽無疑更可以滿足兵痞們的貪婪胃口。

於是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唐軍從潼關出發,幾乎兵不血刃的拿回了華陰、弘農與武關。依靠作爲黃河支流的渭水維持交通運輸,並將先前已得到休整的朔方軍調往先鋒位置。他們還在沿途留下了隸屬安西都護府的阿拉伯僱傭軍和于闐僕從,以便鞏固後方並減輕後勤壓力。但最爲重要的回鶻部隊,卻始終伴隨在主力左右,儼然成爲當時官軍之中的定海神針。考慮到安史叛軍通常有豐富的騎兵戰經驗,這樣的做法也自然是情有可原。

在唐軍迅速東進的同時,安史集團內部也因前所未有的挫敗而萬分焦急。在起兵之初,他們一度非常輕鬆的控制了黃河下游與大部分運河航道,卻始終無法將南北兩頭的次級交通線截斷。前任領袖安祿山的病死,也加劇了貌合神離的各內部勢力。

靠父死子替上位的安旭慶,實際上無法壓住史思明這類老臣,迫切需要軍功來豎立個人威信。但香積寺的戰敗與長安城的棄守,已經讓這位少帥的能力遭到屬下質疑。因此,作爲叛軍南下基地的洛陽,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放棄的。如果東都繼續不保,那麼創立未半的大燕政權就將失去整個黃河以南地區,並隨即陷入李唐王朝在國內外部署的三路反擊。不僅需要守衛漫長的黃河下游,還要應付從朔方東進的唐軍分支,並隨時可能遭到漠北的突厥系部族干擾。唐軍也會因爲重新控制運河,恢復江南糧食的快捷供應,並招募到更多可戰之兵。

唐軍是怎麼收復洛陽?血染陝州之戰 第2張

此外,古代東亞帝國的大型城市,往往在設計時就不曾考慮軍事防禦因素。因爲其首要職能是容納足夠的官宦人口,並儲藏足夠的戰略儲備物資。這就讓城市面基顯得非常碩大,而所有守衛者都需要在各段城牆間疲於奔命。時間一長,大量居民人口又會迅速吃光糧食,讓大型都市的堅持時間遠不如邊境要塞。

洛陽作爲其中典型,自然會讓安旭慶放棄守城待援的期望。9月發生在關中的亂局,也是因爲長安城的防禦能力低下,而不得不讓主力出城決戰。如今,安旭慶索性從北方各地抽調了10萬部隊南下,加上早先的城市駐軍和關中殘部,湊出不少於唐朝官方的武裝規模。

但在經歷了長期混戰的消耗,安旭慶可以拿出來的部隊質量已大不如前。尤其是以契丹-同羅騎兵爲主的核心武力,在香積寺和潼關等地折損過半。雖然安氏具有半粟特半突厥出生,但長期的主要交涉對象是東北方的契丹,因此可以獲得的兵源比較有限。加之中亞當地已因爲阿拉伯擴張而變天,讓很多遷居東方的客番失去了本土支持,也影響到叛軍方面的外援募集。反倒是唐軍能夠依靠自己的國際認同,招募到大量的突厥和中亞部隊。

因此,安旭慶可以動用的援軍就以過去的北方軍鎮步兵和新募兵爲主。這讓他們的機動能力大爲下降,更加傾向於依靠有利地形實施防禦作戰。爲了阻止唐軍靠近洛陽,他們選擇在位於今天三門峽位置的陝州進行阻擊。通過黃河河道掩護全軍的右翼,並用當地的山脈建立起居高臨下的俯衝優勢,也依靠臨近山系保護內陸的左翼。

考慮到唐軍可能的迂迴攻擊,叛軍也將數萬部隊置於後方的山地中隱藏,並準備利用他們進行自己最擅長的側翼偷襲。數量較少的騎兵,主要被用於組成一線步兵的總預備隊。

沿着黃河前進的唐軍,依然有大約16-18萬人的部隊,在數量上呈現優勢。但郭子儀卻不願意總是讓從西域返回的安西軍搶走風頭,主張以自己可以節制的朔方鎮兵馬擔任主力。皇族出生的廣平王李俶,更是深諳平衡用人之道,毫不費力的批准了這個要求。但唐軍方面也需要顧及安史集團的作戰風格,並參考此前朔方軍士兵所表現出來的實力稍遜。於是,作爲實際統帥的郭子儀下令分兵,讓李嗣業帶着安西軍步兵從右路迂迴,並輔以數千回鶻騎兵支援。爲了以防萬一,他也選擇將少量回鶻人留下,作爲自己的中預備隊使用。

唐軍是怎麼收復洛陽?血染陝州之戰 第3張

公元757年10月,決定唐帝國未來命運的陝州之戰正式打響。超過30萬人馬輜重在黃河與山地之間展開,大有一口氣吞沒對方的架勢。安史一邊由御史大夫嚴莊掛帥,嚴格約束部衆不要輕易離開山頭陣地。郭子儀也對發起仰攻有些信心不足,更期望用側翼的安西軍與回鶻人打開局面。因此在戰役的初期,大部分人始終都在原地觀望。

叛軍自然希望對方貿然來攻,並因此派遣小隊輕騎兵出陣挑戰。但面對衆多結成方陣的步兵,這些人馬根本不足以撼動任何防線,反而在唐軍的複合弓齊射下迅速敗退。稍後,又有200名叛軍騎兵前來叫陣,併成功吸引出一些官軍騎兵迎戰。但他們不經交手便選擇逃跑,並吸引唐軍追兵一起爬上山坡。郭子儀見狀,也只能下令步兵立刻前進,免得因精銳武士犧牲而影響全軍士氣。

但當唐軍爬至半坡,就遭到叛軍陣線的猛烈阻擊。尤其是在戰線的兩側,都由安史方面部署的更多弓箭手,着重加強對朔方軍側翼士兵的投射壓力。由於大部分唐軍沒有盾牌,只能在前排盾兵掩護下以手裏的複合弓還擊。但居高臨下對方無疑在對射中握有先機,並可以輕鬆將箭矢越過前排重裝部隊的頭頂,直接扎向後面的普通士兵。

結果,進攻者的陣勢逐步由矩形轉爲梯形,並繼續嘗試以近戰擊殺對方。但已被遠射火力削弱的兩翼,根本頂不住高處對手的緊逼,進而讓最當中的分隊陷入被包夾的危險。郭子儀一貫謹小慎微,便命令朔方軍立即下山,逐步同對方脫離接觸。安史叛軍也因爲素質下降而不願追趕,企圖繼續在山頭等着官軍來攻。

原計劃配合夾攻的安西軍也遇到了麻煩。配有馬匹代步的他們,在迂迴過程中突然和叛軍的伏擊分隊遭遇。主將李嗣業立刻讓士兵下馬,並在山間同對方也陷入了混戰。配合他們行動的回鶻騎兵,也無法在狹窄的複雜地形上發揮全部實力,只能依靠單兵戰力與對方血拼到底。但兩撥人馬畢竟都更加善戰,逐步將同樣缺乏準備的安史軍逼退。

同時,位於正面戰場的嚴莊也開始進行變陣。因爲確信郭子儀的儲備兵力已被牽制,他就用自己的預留騎兵和臨時抽調來的精銳步兵,組成約3000人的迂迴分隊。準備從左翼進行一次小範圍夾擊,嘗試截斷唐軍步兵的後路。這個舉動也在朔方軍中造成恐慌,不少人已準備調頭逃跑。但郭子儀還是立刻派出了留在自己身邊的回鶻騎兵,瞬間擋住了安史方面的臨時縱隊。在血腥而短促的廝殺中,回鶻人的馬上技巧經受住了考驗,更好的馬匹與單兵裝備也使自己如虎添翼。最終,那些企圖抄後路的叛軍幾乎是被他們全部殺絕。

唐軍是怎麼收復洛陽?血染陝州之戰 第4張

當李嗣業的安西軍終於擊潰對手,就迅速從後方威逼安史軍的主力陣線。策馬衝鋒的回鶻人一馬當先,在衝鋒揚起的塵埃中殺出利箭。早先在香積寺就領教過他們實力的叛軍,因爲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而士氣大跌。大部分人在混亂中一鬨而散,爭先恐後的想要立即逃離戰場。山下的郭子儀目睹此景,重新讓朔方軍上山攻擊,並讓悍將僕固懷恩帶着剛剛立下大功的回鶻人前出追擊。由於戰場後方是大片山地,所有安史步兵很難立刻找到出路,只能任由追擊的官軍大肆屠戮。

身居高位的嚴莊意識到自己無法掌控局面,帶着主要將領與殘餘騎兵撤離,幾乎是頭也不回的奔回洛陽。一直留在城中坐鎮的安旭慶,也意識到洛陽無險可守,直接渡河逃亡鄴城。唐軍在完成追殺之餘,也順利拿下了幾乎沒有遭到破壞的東都。也順便爲官軍留下了許多來不及搬走的府庫和財產。

然而,爲了彌補自己先前在長安的食言,李俶等人默許回鶻騎兵以搜刮戰利品的形式獲得補償。這些草原騎兵便率先入城,並用3天時間將洛陽掃蕩一空。但在唐朝貴胄們看來,東都的存量物資並不重要,打通運河本身才是值得慶祝的事情。直到皇子拿出10000匹綢緞贖城,這場浩劫才被叫停。

不過,陝州之戰終究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性戰役。當年由安祿山親自制定的直搗中心策略,已隨着洛陽的光復而徹底破產。唐朝方面也成功的將江南、巴蜀、關中、河西和河套等地連成一片,從而形成對安史集團的戰略反攻之勢。至於遭到連續失敗的安旭慶,也已經在內部失去了他人信賴,很快就將遭到老臣史思明的清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