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又沒有大雁住在上面,也不在險峯之上,爲何西安佛塔叫大雁塔?

又沒有大雁住在上面,也不在險峯之上,爲何西安佛塔叫大雁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又沒有大雁住在上面,也不在險峯之上,爲何西安佛塔叫大雁塔?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大雁塔坐落在唐長安城晉昌坊的大慈恩寺內,也就是今西安市和平門外,和唐代大明宮遺址遙遙相望。

在經歷了1300 多年的風雨侵襲和戰火劫難之後,六朝古都西安的衆多宮館樓臺,已然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唯有大雁塔仍然昂首挺立,在世事鉅變中笑看滄海桑田。

又沒有大雁住在上面,也不在險峯之上,爲何西安佛塔叫大雁塔?

(大雁塔鳥瞰圖)

那麼,大雁塔上並沒有大雁住在上面,而且又不在險峯之上,沒有大雁飛過。這座塔,爲什麼叫“大雁塔”呢?

先說“塔”,在我國曆史上,原本無“塔”,更沒有關於“塔”的文字。直到漢明帝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在佛經的傳播下,纔有了“塔”“佛塔”“寶塔”等稱謂。在《說文解字》中,“塔”被解釋爲“西域浮屠”,於是後人多把“浮屠”稱作佛塔。

隨着佛教的日益興起,佛塔也越建越多。最初的佛塔功能單一,只用於供奉或收藏佛骨。發展到後來,佛塔才被用於供養佛像、收藏佛經或保存僧人遺體。

大雁塔的修建及得名,也正是和唐代佛教興盛有直接的關係。

盛唐時期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最爲發達,文化最爲繁榮,開放程度最爲全面的城市。據記載,當時的長安城內有各種寺廟80多座,僧侶數千人。

貞觀二十二年,太子李治爲其生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報答慈母養育之恩,將隋朝修建的無漏寺,改建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取名“慈恩寺”。

建成後的慈恩寺,地處長安城東南的晉昌坊,佔地近400畝,相當於整個晉昌坊面積的一半。“重樓復殿,雲閣禪房凡十餘院,總一千八百九十七間”,可容納僧侶近400人。

慈恩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遙望終南,俯瞰曲江,煙水明媚,風景秀麗。寺內還留有當時著名畫家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的不少壁畫,這些都爲慈恩寺增色不少。

又沒有大雁住在上面,也不在險峯之上,爲何西安佛塔叫大雁塔? 第2張

(玄奘劇照)

在玄奘西行取經歸來後,爲表彰他爲佛法傳播所做的卓越貢獻,提高慈恩寺的知名度,朝廷詔令玄奘及其隨行僧人從弘福寺移居慈恩寺。據相關文獻記載,玄奘一行進駐慈恩寺之時,朝廷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不但用了近千輛彩車開道,數百個傘蓋、佛像殿後,還邀請了長安城內的所有僧侶沿途誦經。

整個長安城內萬人空巷,百姓爭相目睹這一宏大場面。就連皇帝和後宮妃子,以及皇子等都登上城樓觀看。

玄奘到了慈恩寺後,一心撲在翻譯經書上,同時還創建了大乘佛教法相宗。但同時,玄奘又面臨另一個難題,那就是從印度帶回來的大量佛經和佛舍利保存困難,“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

於是,公元652年,玄奘向唐高宗附圖表上奏,請求在慈恩寺端門之陽,造石塔一座,妥善安置經像舍利。

唐高宗最初認爲工程太過浩大,加上財力困難等原因,予以了否決。後經玄奘多次上奏,高宗終於恩准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五級磚塔。

玄奘親自主持了這座佛塔的修建,他依照西域佛塔的形式,磚表土心,只修了五層,並取名爲慈恩寺塔。在其後的數十年間,這座塔一直叫做慈恩寺塔,或者稱之爲慈恩寺浮屠。

又沒有大雁住在上面,也不在險峯之上,爲何西安佛塔叫大雁塔? 第3張

(唐高宗劇照)

那麼,慈恩寺塔又是如何變成了現在的大雁塔呢?

關於大雁塔的得名,歷來有很多種說法。

其一,源於佛教的傳說。

據唐代高僧道宣在《釋迦方誌》一書中說,“帝釋峯前有雁塔,其緣乳經”,具體出自於《大唐西域記》中“雁爲比丘落命”的故事。

故事說,佛教在印度原分大乘、小乘兩派,大乘吃素,小乘是原始落後的教派,所以開三淨食,也就是喜食三種淨肉,而慈恩寺僧衆恰好修習小乘法。

一天,該寺的飯僧由於沒有弄到肉而唉聲嘆氣,時有比丘見天空雙雁飛鳴,遂思念:“若得此雁可充飲食。”忽有一雁墮地下自隕。衆曰:“此雁垂誡,宜旌彼德。”大雁的這個舉動,讓全寺僧人大爲感動。他們爲了紀念這隻據說是菩薩化身的大雁,改信了大乘教, 並將慈恩寺塔改名爲大雁塔。

其二,來源於“雁塔題名”。

自唐神龍年以來,凡進士及第,皆列名於慈恩寺塔,謂之“雁塔題名”。這是因爲唐朝的進士十分難中,每次參加考試的考生多達數千人,而及第者往往只有十幾人。

因此,但凡進士及第的學子,往往難掩心中喜悅之情。

相傳,在神龍年間,有一位學子考取進士後,興奮地跑到慈恩寺下揮毫潑墨,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了塔身上。至此後效仿者衆多,成爲一種時尚,並受到皇家的推祟與肯定。就連大名鼎鼎的詩人白居易,在20歲中進士後都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在慈恩寺下賦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這種活動後來被朝廷定爲正式的官方儀式,凡是錄取進士的學子,皇帝都要親自在慈恩寺塔南邊的曲江賜宴,然後新科進士們“皆於雁塔下題名”。

就這樣,隨着後來“雁塔題名”這一典故的出現,以及活動的固定化,“雁塔”也就逐漸成爲慈恩寺塔的固定稱呼。到宋代時,已將慈恩寺塔明確地稱爲“雁塔”了。

後來,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叫做大雁塔,薦福寺塔稱爲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大唐西域記》《舊唐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