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努爾哈赤三次遷都:歷史證明他是果斷和睿智的

努爾哈赤三次遷都:歷史證明他是果斷和睿智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盛京,即今天的瀋陽,滿文音譯爲穆克屯屯,其滿文體爲Mukden ho-ton, Mukden意爲興盛,hoton意爲城郭,合譯爲盛京。盛京是努爾哈赤最後遷居的一個都城,在這裏他完成了自己的統一大業。在此之前,努爾哈赤屢次遷居。

費阿拉是努爾哈赤的出生地,也是他崛起的地方。費阿拉東依雞鳴山,西偎煙筒山,位置在蘇克素護河支流加哈河與首裏口河之間的三角形河谷平原的臺地上。努爾哈赤在費阿拉居住了16年,在這裏他統一了建州女真,吞併哈達部落,並且依照蒙古字母,結合女真讀音,創制了滿文,改變了滿族文字的歷史,努爾哈赤的實力漸漸壯大。因此,費阿拉成了努爾哈赤的第一個政治中心。

努爾哈赤三次遷都:歷史證明他是果斷和睿智的

網絡配圖

赫圖阿拉是努爾哈赤的又一個政治中心,它位於費阿拉的北面,在蘇克素護河與加哈河之間。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也居住了16年,在此期間,他滅掉輝發部落,合併烏拉部落,創設了八旗,大興屯田,征服東海女真,降服薩哈連部,取得薩爾滸大戰的勝利,後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政權稱汗,並且在此基礎上強化汗權,爲奪取明朝天下奠定了穩定的基礎。因此,赫圖阿拉城又被稱爲興京。

但是努爾哈赤不滿足於以上所取得的成就,他總是執著地追求着更大的勝利。不久,努爾哈赤又放棄了赫圖阿拉,將都城遷往了界凡。

界凡位於蘇克素護河與渾河之間,地勢極爲險要,易守難攻。爲此,努爾哈赤在此建衙門,修行宮,屯田牧馬,尋找機會攻打明朝,爲向遼瀋進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界凡城是努爾哈赤嚮明朝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前哨陣地。

一年多以後,努爾哈赤隨着政治、軍事的需要,又遷都於薩爾滸城。努爾哈赤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攻破了瀋陽、遼陽。沈遼之戰剛結束,努爾哈赤就力排衆議,把都城又遷到了遼陽。爲軍事上的需要,在遼陽城以東的太子河畔另築新城,當做都城,此城被稱爲東京。

努爾哈赤三次遷都:歷史證明他是果斷和睿智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東京居住4年之後,努爾哈赤以一個軍事家、政治家的探邃眼光看出了瀋陽地理位置的重要,決計把都城遷往此地。爲此,努爾哈赤與部下大臣、衆將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大辯論。

努爾哈赤的大部分將領及王公大臣認爲:東京宮城剛剛建好,民宅還都沒有修繕,而且這幾年連年災荒,戰爭又連年不斷,如果現在要遷都,就得大興土木,動用大量民力,恐怕百姓難以承受。因此,他們紛紛反對努爾哈赤遷都瀋陽的決定。

努爾哈赤聽到這些話顯然很不高興,對大臣們說道:“瀋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四通八達。在瀋陽,往西征伐明朝,渡過遼河,通往明朝的路非常直,而且又近,可以省很多時間;往北征伐蒙古,兩三天就可到達;往南征伐朝鮮,可以走清河路,行進較爲便利。況且,瀋陽附近有渾河和蘇克素護河,從上游伐木順流而下,木材用也用不完;瀋陽附近多山,出遊打獵可以打到更多的野獸。我已經考慮好了,決定遷都,你們還有什麼不願意的?”

衆大臣聽後雖有一部分對遷都的決定仍然不理解,但是大多數還是贊成努爾哈赤遷都的主張的。於是,努爾哈赤的都城又一次遷移了。

努爾哈赤三次遷都:歷史證明他是果斷和睿智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努爾哈赤遷到瀋陽之後,讓八旗士卒都駐紮在瀋陽城裏,又招募能工巧匠,對瀋陽城重加修築,建造宮殿。中置大政殿,又名篤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後殿名清寧宮;東有翔鳳樓,西有飛龍閣。又在大政殿左右蓋了十王亭,即: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樓臺掩映,金碧輝煌,雖是塞外都城,但不亞於大明京都紫禁城。

總之,努爾哈赤從費阿拉遷往瀋陽,爲加強和發展其統治權力而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同時也爲後金與明王朝的對峙以及入關滅明、統一全中國莫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