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漢武帝殺了“馬邑之圍”的將領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非殺不可呢?

漢武帝殺了“馬邑之圍”的將領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非殺不可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邑之圍是漢朝對匈奴政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從漢高祖直到漢武帝,漢朝一直對匈奴採取懷柔政策。到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朝的實力已經足夠與匈奴一戰,大行令(即大鴻臚,省部級)王恢極力主張停止與匈奴和親,興兵征討,以獲得北部邊境的長治久安。建元七年,王恢更是建議:匈奴現在對漢朝沒有戒心,可以誘之以利,圍而殲之。

漢武帝殺了“馬邑之圍”的將領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非殺不可呢?

漢武帝時,大多數的朝臣都是符合韓安國,希望與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因爲雖然經過了文景之治,但是漢朝的國力仍然不能稱得上是豐厚。更何況和親政策下,邊境平靜,百姓安樂,一旦開戰那麼除非漢與匈奴分出一個你死我活,不然不可能再次歸於和平。

漢武帝殺了“馬邑之圍”的將領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非殺不可呢? 第2張

王恢的計謀被漢武帝採納。於是雁門馬邑的地方豪強聶翁壹受命潛入匈奴,向單于表示願意爲內應,殺死馬邑的地方長官,迎接匈奴大軍入城。單于欣然應允,果然親自帶領十餘萬大軍前往馬邑。漢朝悄悄地動員了二十幾萬大軍,分別由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等人統領,埋伏在馬邑周圍。王恢的任務是代郡出發,襲擊匈奴的輜重,同時也是截斷匈奴的後路。

漢武帝殺了“馬邑之圍”的將領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非殺不可呢? 第3張

匈奴單于得知幾十萬大軍埋伏於馬邑附近,欲全殲匈奴後。倉皇逃跑。。此時,王恢麾下有三萬大軍,任務是斷匈奴輜重,並切斷匈奴退路。但馬恢卻畏戰,匈奴逃脫置之不理。王恢的理由是自己只有三萬人,而匈奴有十幾萬大軍。貿然出擊是以卵擊石。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匈奴單于得知漢軍有幾十萬伏兵,是倉皇逃跑的,心中恐懼,戰鬥意志肯定不高。李廣四千騎遇到匈奴左賢王四萬騎。也沒逃跑,而是圓陣禦敵。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李廣連續以射殺匈奴數位副將,將士浴血奮戰,終於抵擋住了匈奴的進攻,並盼到張騫的援軍。

漢武帝殺了“馬邑之圍”的將領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非殺不可呢? 第4張

漢武帝爲什麼一定要王恢死?客觀地說,馬邑之圍既然失敗,王恢再出擊也確實沒什麼意義,白白損失三萬將士而已。作爲一軍之長,臨機決斷,全師而退,並沒有大錯,甚至值得表揚。

如果是從提振士氣考慮,那麼將三萬人投到十幾萬匈奴大軍之前,悲壯是悲壯,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一戰而損失三萬人,對本來已經失敗的馬邑之圍來說,無非是雪上加霜。唯一的解釋,是漢武帝必須要找一個人來當替罪羊,否則的話,也確實是沒法給天下人交代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