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五代十國倚重驕兵悍將,導致天下大亂

五代十國倚重驕兵悍將,導致天下大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爲求速速平亂而採取剿撫並施的策略,導致安史餘部投降時勢力未遭徹底剷除,反而就地任命爲節度使,掌有駐地民政、財政與軍事大權,形成割據勢力。而每一次平定動亂,朝廷又以節度使之位酬賞功臣,這又滋生一批新的藩鎮,使得節度使日漸滿天下,唐朝的存續不得不仰賴這羣地方藩鎮的支持,最終遭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傾覆篡位,揭起五代十國的動盪序幕。

在武人遍地的時局下,能否掌權端視軍隊的向背而定,因此統治者極力優寵軍人,沒想到卻慣出一批驕兵悍將,戰時未必盡心死力,平時稍有不如意卻動輒推翻主帥君上,換上自己滿意的人選,更使政局混亂不堪。

唐末裘甫叛亂時,浙東觀察使鄭祗德抵擋不住攻勢,向鄰近藩鎮求救,浙西和宣歙觀察使便各派數百人來援,並請浙東軍當嚮導。沒想到鄭祗德手下的將領居然不是藉口稱病、就是假裝墜馬受傷,沒幾個願意出戰。願意上陣的人則趁機邀賞勒索,要求先升遷自己的軍階職級,鄭祗德對此毫無辦法,朝廷只得改派擔任過安南都護的名臣王式前去管管浙東軍。等王式趕到後修明軍紀,忽然間“告饋餉不足者息矣,稱疾臥家者起矣,先求遷職者默矣”,藉口糧餉不足、告病在家或想升職的人都變得安分聽話,這才順利撲滅亂事,同時也突顯當時軍隊的驕惰。

五代十國倚重驕兵悍將,導致天下大亂

但王式這樣的人才並非隨處可見,更多時候統治者只求討好軍隊,不顧人民感受。比如後梁末帝朱友貞在位(913-923年)時,定昌節度使華溫琪私掠百姓家財,受害者向朝廷投訴。大臣李愚堅持按律處置,末帝卻下詔說:朕若不推鞠問罪,會有人說我不念及百姓;但若依法行事,又會有人說我不念及功臣。當你們的國君難道不難嗎?華溫琪受的贓物,就由朝廷代爲賠償吧!詔書下達後,又將華溫琪召入朝中擔任金吾衛大將軍。樑末帝如此縱容,毫不顧及百姓利益,反倒加深驕兵悍將的跋扈,令統治者更難掌控。

河北魏博的天雄軍在藩鎮中向來最爲驕橫強大,地跨六州,擁兵數萬,自建立以後兵士譁變、廢易主帥已不知多少回。連務求姑息的樑末帝也感到芒刺在背,租庸使趙巖和租庸判官邵贊獻計道,應將魏博鎮一分爲二以削弱其實力。於是樑末帝又下了道詔書,先獎勵魏博鎮作爲國家藩屏所揹負的煩憂,實在非常重大艱難,接着再說天雄軍轄下的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博州(今山東省聊城市)、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衛州(今河南省衛輝市)毗鄰晉土(當時爲與後梁對立的晉王李存勖佔據),常是被侵入的樞紐,爲了避免軍隊兩頭奔命,因此將相州、衛州、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分割成立昭德軍。

魏博鎮得知此消息後,馬上看出這是朝廷分割自己的陰謀,於是掀起叛亂,並抓捕樑末帝任命的新節度使賀德倫。樑末帝不得已,只好再下詔安撫,但亂軍首領張彥不從,要求收回分割魏博的誥命,樑末帝堅持不許,張彥氣得將詔書撕裂扔在地上大罵,隨即強迫賀德倫向李存勖輸誠,與其聯合滅樑。

儘管李存勖後來殺了張彥,但滅樑之役仍得依賴強大的魏博鎮,因此魏博鎮受到賞賜和保全。爾後魏博軍又數次叛亂,直到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時(926-933年),才總算誅除殆盡。

至於軍士動輒發難的這種亂象,則得等到宋太祖即位,推行收奪節度使軍財大權、優獎文人等“強幹弱枝”政策後,這才徹底終結武人至上的局面,君王也不再輕易被武人的利益給綁架,忽視百姓的福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