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導致漢末天下大亂的根本是什麼?三件小事看興衰

導致漢末天下大亂的根本是什麼?三件小事看興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喪大業絕宗禋者,其所漸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禍,嬴氏以奢虐致災,西京自外戚失祚,東都緣閹尹傾國。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

公元180年夏天,江夏的少數民族起兵反抗暴政,之前的幾年,已經有不少地方的少數民族起兵了。大漢王朝中,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並非漢族老百姓,而是被漢民族視爲蠻夷的少數民族。他們受到的傷害,遠遠要比漢族的老百姓深重,因此,他們反抗得更早。少數民族的起義,正是漢末大亂的先聲。

同時,鮮卑,作爲北方少數民族的強勢代表,本年再次進攻漢朝的幽州和幷州。鮮卑的入侵,也是東漢靈帝朝國力衰弱的表現。

導致漢末天下大亂的根本是什麼?三件小事看興衰

此時,真正影響歷史的有三件事。

這一年,漢靈帝冊封生下皇子劉辨的何貴人爲皇后,同時調遣擔任潁川太守的何貴人的哥哥何進進京。何進擔任侍中,負責處理皇帝的日常事務。

何進兄妹,出身於屠夫家庭。這也算不得什麼丟臉的事情,可是,出身屠夫,也就意味着何貴人也好,何進也好,都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作爲一個國家領導人必須的素養。

後來,十常侍亂政,袁紹等人一再請求何進殺掉十常侍,何皇后顧念十常侍對自己的恩情下不了手。囂張多年、主宰朝政的十常侍在漢靈帝去世後猶如一片浮萍,失去了依靠,隨時面臨被何進屠殺的危險。於是他們都來哀求何皇后,說當初何皇后還是何貴人的時候,給過很多幫助,他們一再保證,絕對不會背叛。何皇后哪裏會意識到十常侍對天下的禍害,只是從個人的角度,覺得不能以怨報德,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一念之仁,使得朝廷再起血雨腥風。

何進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漢靈帝去世後,何進擁立少帝,朝政、兵權一度都掌握在何進手中。當時,何進和袁紹商議除掉十常侍,在曹操看來,派幾個小兵就可以輕鬆搞定十常侍,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可是,何進卻僅僅因爲何皇后,自己的妹妹不同意,一拖再拖,結果消息泄露,反而被一二十個宦官給收拾掉了。之後,是京城衛戍部隊和宦官勢力的一番血戰。雖然最後以袁紹爲首的士族集團獲得了勝利,可卻因爲董卓奉命來到京城,結果勝利的果實被搶奪,進而引發了持續十多年的關中大亂。

一個原本強盛的大漢帝國,就這樣,毀在了屠夫的一對兒女手中。

漢靈帝哪裏會知道這道詔令將給東漢王朝帶來滅頂之災?他還整天盤算着修建花園,修建圍場,好讓自己賞玩打獵。

漢靈帝非常懂得享受,也是出了名的色鬼。不過,許多的昏君,最開始並不混蛋,漢靈帝就是如此。

導致漢末天下大亂的根本是什麼?三件小事看興衰 第2張

司徒楊賜大人告訴漢靈帝,要遵守先王制定的制度。之前的皇帝們,在皇宮的左面修建了鴻池,可以賞花宴飲;在皇宮的後面,修建了上林苑,可以騎馬射獵。這兩座皇家園林,規模已經挺大。當然也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寒磣,差不多夠日常使用。現在,再提出修建兩座園林,定在京城郊外,那就必須趕走百姓,侵佔良田。這樣可不符合愛民如子的古訓啊。皇帝在長安城外,已經有五六座皇家園林,真的不能再增加了。

楊賜搬出節儉皇帝漢文帝來告誡靈帝,要多學習先帝愛惜民力、拒絕修建露臺的光輝事蹟。

漢靈帝聽了,放棄修建園林的計劃。這時候的漢靈帝,還是有良知的。

可是,一夥小人出現了。

閒聊的時候,漢靈帝向身邊的侍中任芝、樂鬆發牢騷。皇帝日子也不好過,既不能修建園林,又不能隨意騎馬打獵,沒有什麼好玩,日子實在無聊。

任芝和樂鬆說:“當年,周文王的園林,方圓一百里,老百姓還嫌小;可是齊宣王的園林,只有方圓五里,人們都嫌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周文王能夠與民同樂啊。如今,只要大王能夠與民同樂,那麼,修建兩個園林又有什麼關係呢?”

導致漢末天下大亂的根本是什麼?三件小事看興衰 第3張

漢靈帝一聽很開心,就下令修建園林了。

任芝和樂鬆,是兩個非常典型的官場老油子,大奸臣。一個奸臣最大的特徵,就是不分好壞對錯,一切以領導的喜好爲宗旨。當然,有的人是壞人,是惡人,但是還算不得是奸臣。比如說董卓之後的郭汜李傕,都只能說是亂賊,因爲兩個人沒腦子。可是任芝和樂鬆不一樣。他們表面上沒有勸漢靈帝去做壞事,實際上卻把漢靈帝往溝裏帶,打着學習聖賢的名義幹禍國殃民的事情。

漢靈帝,就是被一羣這樣的奸賊給慣壞了。

當然,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漢靈帝本人也不是什麼好鳥。漢靈帝本性不正,於是任芝一挑唆,漢靈帝就調轉方向學壞去了。

當一個國家的君王學會了巧立名目,玩弄權術來滿足個人的享樂,這個國家離衰敗也就不遠了。

這一年,在偏遠的荊州,還發生了一件事情。

荊州本年多事故。夏天,江夏郡少數民族叛亂,冬天,荊南地區的桂陽郡、蒼梧郡、零陵郡又發生大規模的饑民暴動。一些無法生存的百姓聚集起來,殺人劫掠,攻佔郡縣。當時的郡縣,一般的守軍不過是三五百人,而暴民動輒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

導致漢末天下大亂的根本是什麼?三件小事看興衰 第4張

只是,百姓遇到災難,除了想到搶奪,想到吃,很少想到其他。幾萬災民,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帶領大家尋找一條活路。

更倒黴的是,這幾萬災民在進攻零陵郡時,遇上了一位頗有才幹的太守楊琁。

幾萬災民來襲,一旦防守不利,那麼城中的公私糧倉必然會被一搶而空。而且,餓紅了眼的災民,不只搶糧,還會殺人。一旦攻入城池,後果非常嚴重。對於楊琁來說,更重要的,還是一旦城破,他這個零陵郡太守就是嚴重失職。輕則被罷官,重則被砍頭。楊琁爲了百姓,爲了自己,都要想出個狠招,才能擺脫眼前的困境。

楊琁找了十來輛馬車,在馬車上堆滿了裝着石灰的大袋子,然後,把捆紮袋口的繩子綁在馬尾巴上,這樣,馬在奔跑之後,尾巴揮動,石灰袋子就會自然散開。楊琁準備了張滿弩箭的戰車,跟在石灰車的後面。

災民逼近的時候,楊琁命令打開城門,放出馬車。當時,剛好颳起大風,馬車沒走多遠,石灰就吹得漫天都是,災民們哪裏睜得開眼。在災民們一片混亂的時候,楊琁下令全軍射擊。幾百張弩同時射擊,一眨眼功夫,幾千人就死於非命。城樓上的士兵百姓敲起戰鼓,共同歡呼勝利。那些僥倖逃生的災民只能四散逃竄,奔入山中。楊琁把射死災民的腦袋砍下來,掛在木杆上示衆。整個荊南的饑民,都知道了楊琁太守手段殘忍,遠遠的避開零陵。

然後,楊琁向朝廷上表,呈報自己的功績,等待朝廷褒獎。

當時,朝廷還接到荊州刺史趙凱表章。兩份表章完全不同。趙凱稟報說,楊琁太守根本沒有親自上陣殺敵,殺敵人數也誇大不實,存在嚴重的虛報戰功現象。趙凱並非什麼好人,他與楊琁關係一不和,自然不願意看到楊琁升官發財。兩個人各執一詞。

開始,朝廷把楊琁給抓了起來,用囚車押回京城。後來,楊琁通過自己的哥哥楊喬,把申訴狀遞到了漢靈帝的手上。漢靈帝看後,下令赦免楊琁,把荊州刺史趙凱以誣告罪抓了起來。

最初,雙方爭議的焦點,是楊琁到底有沒有虛報戰功。漸漸的,楊琁有沒有撒謊就成了次要的事情。事件演變成楊琁和趙凱兩個家族之間的權力鬥爭。誰的後臺硬,誰的路子寬,誰的手段巧妙,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楊喬直接找到了帝國的最高領導漢靈帝。漢靈帝一錘定音,楊琁無罪,趙凱有罪。至於楊琁是不是真的有罪,比如說有沒有濫殺無辜,這些,已經沒有人看重了。

一個政權,把百姓看成仇敵,把良民逼成盜賊;官員以屠殺平民升官;皇帝無視事實斷案,這個朝廷想不覆滅都難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