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東夷: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

東夷: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夷,是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古代以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爲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爲"夷、蠻、戎、狄"。"夷"的稱謂最早文字記載來自於周代的《禮記·王制》:"中國(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這種說法被現代權威學者證明是錯誤的),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東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的承載者。稱呼上是對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或是對東方各部落的泛稱,也是漢族的族源之一。

東夷: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

考古上,東夷文化發源於魯中泰沂山區(今山東省中南部),是華夏文明重要源頭之一,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結束,東夷及其古文化在亞洲古文化的發源與交流中都處於較爲重要的地位。

稱呼上,夏商周時期,東夷作爲對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秦漢以後多指居住於中國以東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羣島等地的外族。

古時謂東夷有九種,《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疏:“東有九夷:一玄菟、二樂浪、三高驪、四滿飾、五鳧更、六索家、七東屠、八倭人、九天鄙。”

《後漢書·東夷傳》雲: “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東夷: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 第2張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

《論語》、《春秋左氏傳》、《戰國策》等書中也均提及九夷。“九”並非具體數目,只表示衆多之義,如《爾雅·釋地》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之說。

郭璞《爾雅注》雲:“九夷在東”,泛指中國東部夷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