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代遊牧民族和王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古代中國曾經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可以說是有着長久的戰爭史,無論是先秦時期還是秦漢之後,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曾經與之進行過戰鬥。

但是,這些朝代無一例外,最終都是以防守爲主,依託着長城等國防設施,並沒有主動去攻佔這裏的地盤。

那麼,以中原王朝的強盛,爲何只想着防守,而不去主動進攻呢?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在古代,國界線並不特別分明

如今我們看國界線,該是什麼的地方就是什麼地方,有很明顯的標誌,其實這種現象還沒有幾百年的時間。在之前的時期裏,別說國界線這一概念,就是連版圖的形狀其實都很難說得清楚。

在秦朝完成大一統之前,我國主要施行的是分封制。而分封制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開疆拓土。

當時人口少,生產力水平也比較低。不像後來封建王朝中土地經常不夠用,在先秦階段經常會出現人口不足以開發更多的土地這樣的問題。

所以看歷史記載就知道,當時的很多諸侯國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吸引人口,鼓勵生育,這也是爲什麼儒家等學說能成爲顯學的一個原因。

人口太少了,土地利用率還很低,這是限制國家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2張

這不是一國兩國,也不是一朝兩朝的問題,而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困擾中國的一個狀況,尤其是在朝代更迭,人口經歷過戰火減損比較嚴重的時代。

所以在先秦時期的分封制就是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理解爲將現有已知的版圖分塊承包給各國,讓他們自己發展,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充分地調動各諸侯國的積極性。

而在這一過程中,那些地處邊陲的國家,比如秦國、晉國、燕國、齊國等等大國,除了要經營好自己的地盤之外,還擔負着向外拓展版圖的重任。

北方到底有什麼?這誰也不清楚,只知道那裏有一些民族在生活,但他們到底生活在哪?是什麼樣子,這些都不清楚,否則漢武帝也不會派張騫去西域探路了。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3張

同樣,北方的遊牧民族對於南邊的中原諸國瞭解也不是特別的深,因爲他們受地域的限制更多,經常遷徙,和南邊的接觸也比較少。

就說匈奴吧,這個部族本來是夏朝君主的後裔,夏后氏,姒姓,很有可能是夏朝分封到極北地帶的諸侯,後來也和中原諸國分化了,還保留着遊牧民族的傳統。

類似的還有孤竹國,本來在今天河北唐山一帶,但遼西地區也發現了他們的遺蹟,很有可能是在周初重新經歷了冊封,並且受到當時燕國的管制。

再比如朝鮮半島,周朝將它封給了紂王的賢臣箕子,也是箕子當時偶然到了這個地區,根本還沒納入中國版圖之內。

所以說當時的情況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和南方中原地區雖然有摩擦,但是誰都沒工夫搭理誰,自己的土地還開發不過來,誰想着去北方開荒呢?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4張

後來秦始皇統一之後,對北邊完成統一的匈奴進行過一次戰爭,蒙恬率軍北進,將他們趕出了中國當時的邊界七百多裏,並且築城朔方,同時修建長城,開始轉爲防禦。

爲什麼轉爲防禦了?國內大一統之後,土地多人口少,解決掉北方的軍事威脅之後,沒必要再去拓展了,需要修生養息。

但是楚漢爭霸的時候,這些地方又重新回到了匈奴的手中,邊界就到了長城一帶。但是也沒有特別的清楚,很多地帶匈奴可以去,漢朝人也可以在,誰都說不清這到底屬於哪一邊的。

當時的情況就是,別管是誰的領土,反正沒人駐守,那就是公共領域,誰都可以去。

至於說爲什麼不派兵駐守?沒那麼多人。

電視劇《康熙王朝》裏面有一個場景,是當時周培公給康熙進獻了一幅中國的全貌地圖,當時康熙非常激動,終於知道自己治下的土地是什麼樣子了。

其實當時的環境和電視劇裏的差不多,沒有衛星,不能俯拍,確實不知道全貌,也不知道國界線到底在哪,只能有一個模糊的範圍。比如一座城池,但這個城池的輻射範圍有多廣,這也是沒有定值的。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5張

上個世紀初,中國齊魯大地發生饑荒,很多人開始向關外逃荒,這就是著名的“闖關東”事件。

當時中國正處於戰亂時代,新中國還沒有成立,國界線的問題還沒有最終的敲定,所以很多“闖關東”的人就到了現在的朝鮮,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說,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中原地區的諸侯國也好,後來的大一統王朝也好,在並不清楚自己的國界線在哪的時候,一直認爲那些地方也是自己的治下,只不過是遊牧民族在那生活而已。

而遊牧民族也確實沒有土地邊界的概念,逐水草而居,哪裏豐美就遷移到哪生活,所以雙方也並不衝突。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6張

國界線都不明確,更別說宣示主權了,將自己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遠比去北部開荒更好。

北方窮苦,得不償失

我們經常說在古代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北方的經濟是要遠比南方發達的,但這個北方只是中原地區,並不包括長城以外的地方。

當時中國南方雖然窮苦,但也要比更北地區遊牧民族生活的地帶富饒得多。

窮人會羨慕富人的財富,哪有富人覬覦窮人的道理?

放在國家之間也是這樣,當時的中原王朝不管什麼狀態,分封制也好,大一統也罷,或者像南北朝這種四分五裂的狀態,都看不太上北方的這點土地,實在是太窮了。

生活在北方的這些遊牧民族,比如說匈奴、山戎這些,都窮到來南邊搶物資了,南方中原地區的國家還要去那開荒嗎?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7張

如果真的拿下了這些地盤,那就需要國家的財力、人力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來填這塊不見底的深坑,這種拉低生活水平的事情完全就是利人不利己的事。

從生產生活上來說,農耕文明是要遠遠富庶於遊牧文明的,這是文明的進化。

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生活非常安定,正是因爲適合農耕文明的發展。而北方草原地區,別說是古代,就是現在也不能將這裏的土地改造成適合種植業發展的地區,這裏的土質就是比較貧瘠,長草可以,連長大樹都不太行,更別說在這裏精耕細作發展種植業了。

所以,拿下北方遊牧民族的土地,這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再來講講軍事上的困難。

北方因爲是遊牧生活,所以在騎射上是非常擅長的,這一點和中原地區正好相反。

中原地區大部分的兵種都是步兵,騎兵的作戰能力是不如北方遊牧民族的,這是一貫以來的事情。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8張

就是到了明代,很多王牌的騎兵部隊,那也多是遊牧民族組成的,而幾乎所有騎兵部隊都是北方的部隊,越靠近北方遊牧地帶,戰鬥力越強。

中原王朝的步兵、騎兵進去草原去與遊牧民族作戰,先不說耗費多大的問題,能不能打得過都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情,沒有地利優勢,機動性對於這樣的戰役來說就是勝負手的問題。

再有一個,遊牧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太長時間,就像中原地區將自己的版圖研究得很透徹一樣,他們對於北方的這些草原地區也是非常瞭解的。

即使打不過,跑還跑不掉嗎?

蒙恬北伐的時候,將匈奴主力都殲滅了,但也沒說真得能將它完全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秦朝存在時間極短,再加上楚漢爭霸的四年,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它就成長成爲一個龐然大物,壓着漢朝七十年喘不過氣氣來,這就是地利的優勢。

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遊牧民族問題 中原王朝爲何只守不攻 第9張

這些地區的遊牧民族就像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隨時都能捲土重來。與其在他們的地盤裏被拖進泥潭一樣地作戰,倒不如依託着長城這樣的軍事設施進行防守。

所以,爲什麼中原王朝幾乎都不想去反攻北方遊牧民族的土地?

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沒精力,再一個不屑於。

爲什麼悲憤容易出詩人呢?“悲憤”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兩種心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