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淮南子·兵略訓》中曾言"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晉·左思《蜀都賦》也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而李白更是在《蜀道難》中留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名句。那麼中國究竟有多少真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隘口?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大、小劍山中斷之處,因關隘兩旁的峯巒似劍,懸崖峭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

劍門關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之美譽,又因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築棧道30裏,設關守衛,故也稱"劍閣"。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2張

劍門關

劍門關是蜀道上最險要的關隘,這裏山脈東西橫亙百餘公里,72峯綿延起伏,形若利劍,直插霄漢。

進入關內長約500米的幽深峽谷中,隨處可見前人留下的"天下雄關"、"第一關"、"劍閣七十二峯"等碑刻,唐代詩人李白用《蜀道難》形容劍門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杜甫也用一首《劍門》詩詠歎了劍門關地勢之險要:“劍門之險雄居天下,兩崖如同相併的兩堵高牆,這裏確乎是一人奮勇當關,百萬人馬無法靠前。”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3張

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它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關城東西長7.5公里、穀道最窄處僅容一車通行,因此纔有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美譽。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4張

函谷關

函谷關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得並加固了函谷關,因爲此關地勢險要,後來成爲了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

當年楚國聯合東方六國之師伐秦,秦國則依函谷關之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不光如此,函谷關還是我國道家學派開山的靈谷聖地,相傳當年老子就是在這裏著述了《道德經》之後,駕青牛西出函谷關而去。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5張

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忻州的雁門山中,爲萬里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雁門關以"險"著稱,被譽爲"中華第一關"、"天下九塞,雁門爲首”,雁門關爲人工開山鑿隘而成,整個關隘呈"V"字型,遂取名爲雁門關。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6張

雁門關

戰國名將李牧曾在雁門關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後人稱李牧爲"奇才"並在雁門關修建了"靖邊寺",紀念李牧在雁門關立下的赫赫戰功

秦始皇也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關出擊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並把匈奴人趕到了陰山以北。而"漢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重大歷史事件均於雁門關。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7張

仙霞關

仙霞關古稱古泉山,爲中國古代最險要的關隘,古人稱仙霞關爲"兩浙之鎖鑰,入閩之咽喉"。

仙霞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它與位於四川廣元市南的劍門關、河南靈寶的函谷關及山西的雁門關齊名,是被譽爲中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四大古關隘口之一。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8張

仙霞關

仙霞關位於浙江省江山市的仙霞嶺,地處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之交界處,素以雄偉險峻而馳名。

仙霞關東西與高山相連,南北有狹路溝通,漢朝朱買臣再向漢武帝獻平定東越的計策時曾言道:“仙霞關一人守險,千人不能上。其山周圍百里,皆高山深谷,登之者凡三百六十級,歷二十四曲,長二十里。” 仙霞關的關門全部是用條石建成,並設有雙重關門,關牆厚3米餘,高5.5米,長60米,關門兩邊都是高山峻嶺,倘若是關門緊閉,則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國古代三大關口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 第9張

星星峽

星星峽雄踞於絲綢古道上的險關要隘,它是由河西走廊入新疆的必經之處,素有“新疆東大門”、"第一咽喉重鎮"之稱。

星星峽的四面峯巒疊嶂,一條S形的狹窄山路蜿蜒穿過其間,兩旁則是危巖峭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星星峽因其山之上盛產石英石,每當皓月當空,山上石英石便晶瑩閃爍,宛若滿天星斗,故此得名爲星星峽。

星星峽在清末也稱猩猩峽,當年林則徐遭貶由星星峽入疆,嘔心瀝血的繪製了“全新疆地圖”。1875年,左宗棠懷揣林則徐繪製的新疆地圖,率6萬湖湘子弟殲滅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確保了新疆的寸土無未失,當左宗棠擡棺入疆,準備血灑西域路過此地時,他見星星峽關隘兇惡險峻,便將星星峽改稱爲猩猩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