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初年,人們從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啓發,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術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在版料上雕刻圖文引徑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然後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畫,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畫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史料記載:唐朝時候,詩人白居易把自己寫的詩編成了一部詩集,《白氏長慶集》長慶四年十二月十日公元八二五年一月二日,白居易的朋友元稹給《白氏長慶集》寫了一篇序文,序文中說:當時,揚州與越州一帶,有人把白居易的詩繕寫模勒,在街上販賣,或換做茶酒。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這裏的模勒兩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舊唐書》還有這樣一條記載,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十二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曆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另外一些古書的記載情況是這樣:當時劍南、兩川和淮南道的人民。都用雕版印刷曆書,在街上出賣。每年,管曆法的司天臺還沒有奏請頒發新曆,老百姓印的新曆卻已到處都是了。頒佈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權,東川節度使馮宿爲了維護朝廷的威信,就奏請禁止私人出版曆書。曆書關係到農業生產,農民非常需要,一道命令怎麼禁得了呢?雖然唐文宗下了這道命令,民間刻印的歷書仍舊到處風行。就是在同一個地區,民間印刷曆書的也不止一家。黃巢起義的時候,唐僖宗慌慌張張逃到了四川。關於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2張

皇帝也逃跑了,當然沒有人來管理禁印曆書的事了。因此,江東地方的人民就自己編印了曆書出賣。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八八一年,有兩個人印的歷書,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發生了爭執。一個地方官知道了,就說: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麼關係呢?曆書怎麼可以差一天呢?那個地方官的說法真叫人笑掉了牙。這件事情卻告訴我們,單是江東地方,就起碼有兩家以上印刷曆書。當時跟着唐僖宗逃到四川的柳毗在他的《家訓》的序裏也說,他在成都的書店裏看到好多關於陰陽、雜記、占夢等方面的書籍。這些書大多是雕版印刷的。可見當時成都的印刷業比較發達,不但印曆書,還印其他各種書籍了。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3張

唐朝刻印的書籍,現在保存下來只有一部鹹通九年刻印的《金剛經》。鹹通九年是公元八六八年,離開現在已經一千多年了。這一千多年前的印刷品,是怎樣保存下來的呢?這裏還有一段故事。甘肅省墩煌東南有坐鳴沙山,早在晉朝的時候,有一些佛教徒在這裏開了山洞,雕刻佛像,建築寺廟。山洞不斷增加,佛像也跟着增多,人們就把這裏稱爲千佛洞。一九零零年,有一個王道士在修理洞窟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密閉的暗室,打開一看,裏面堆滿了一捆捆紙卷,其中有相當多的紙卷是唐代抄寫的書籍,還有一卷是唐代刻印的《金剛經》。這部《金剛經》長約一丈六尺,高約一尺,是由七個印張粘連而成的卷子。卷首有一幅畫,上面畫着釋迦牟尼對他的弟子說法的神話故事,神態生動,後面是《金剛經》的全文。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4張

卷未有一行文字,說明是鹹通九年刻印的。這本書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雕版印刷書籍。圖畫也是雕刻在一塊整版上的,也許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畫。到了五代時候,有個封建官僚叫馮道。他在短短的五個朝代中做過四個朝代的大官,是個卑鄙無恥的傢伙。他看到江蘇、四川等地人民販賣的印本書籍,各種各樣都有,單單沒有儒家經典,就在後唐長興三年向皇帝建議雕版印刷儒家經典。當時共印九種經書,經歷了四個朝代,直到後周廣順三年,先後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才全部刻成。因爲這次刻書影響比較大,後來竟有人認爲印刷術是五代時候馮道發明的,這當然是錯誤的。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5張

到了宋朝時候,印刷業更加發達起來,全國各地到處都刻書。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經》,刻板十三萬塊;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機構——國子監,印經史方面的書籍,刻板十多萬塊。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當時印刷業規模之大。宋朝雕版印刷的書籍,現在知道的就有七百多種,而且字體整齊樸素,美觀大方,後來一直爲我國人民所診視。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銅板雕刻。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刷廣告所用的銅版,可見當時也掌握了雕刻銅版的技術。說起印製書籍,雕版印刷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創造。一種書,只雕一回木板,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寫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6張

可是用這種方法,印一種書就得雕一回木板,費的人工仍舊很多,無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書籍,有些書字數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萬一這部書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麼,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沒用了。有什麼辦法改進呢?畢昇發明:到了十一世紀中葉宋仁宗慶歷年間,我國有個發明家叫畢昇,終於發明了一種更進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把我國的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畢昇用膠泥做成一個一個四方長柱體,一面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這就是一個一個的活字。印書的時候,先予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蠟之類的東西,鐵板四周圍着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滿活字,滿一鐵框爲一版,再用火在鐵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蠟等熔化。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7張

另外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壓一壓,把字壓平,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樣,只要在字上塗墨,就可以印刷了。爲了提高效率,他準備了兩塊鐵板,組織兩個人同時工作,一塊板印刷,另一塊板排字;等第一塊板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鐵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畢昇把每個單字都刻好幾個;常用字刻二十多個碰到沒有予備的冷僻生字,就臨時雕刻,用火一燒就成了,非常方便。印過以後,把鐵板再放在火上燒熱,使松香和蠟等熔化,把活字拆下來,下一次還能使用。這就是最早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史料記載,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 第8張

這種膠泥活字,稱爲泥活字,畢昇發明的印書方法二和今天的比起來,雖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術的三個主要步驟一製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經具備。所以,畢昇在印刷方面的貢獻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夢溪筆談》裏,專門記載了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畢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