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應該充滿趣味,這樣才能夠在苦難中找到生活的意義,對於都市中的白領來說,生活有時候就略顯得乏味與枯燥了,每天的生活幾乎就是兩點一線的樣子,從住所到公司然後加上去公司的路途,在這個忙碌的日子裏,要想不在現實中迷失自己,那麼最好且最爲廉價的方式就是讀書了吧,筆者認爲書是人們精神的食量,可以忍受物質的貧瘠,但是始終無法忍受精神的匱乏,所以要在閒暇的時間裏多讀一點文章,充實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閒話莫提,言歸正傳,今天在這裏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部書的作者可謂是家喻戶曉,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宋應星,宋先生其字長庚,在28歲的時候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趕考均告失敗。但這並不能阻止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雖然考場失意,但他在田間、作坊的親身考察中獲得了許多生產技能與知識。親身的經歷讓他從心裏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也因此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於是從1638—1654年,耗時16年最終寫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關手工業,農業生產和科學的書籍--《天工開物》。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第2張

這部著作不僅在中國有着很高的評價,在國際也享有高的評價英國的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稱宋先生爲“中國的狄德羅”。很慶幸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讓人驕傲的人存在,在如今這個略顯浮躁的時代,很難有人能夠按捺住浮躁的心去執着的追求一些真諦了,但也不乏有這樣的人存在,似乎話題被拉得太遠,思緒的飛舞讓整個人都感覺到精神抖擻,也不能像脫繮的野馬一樣胡亂的奔馳,今天想聊的話題就是這部著作中的第一部分乃粒,簡單的翻譯一下就是說的關於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其下又有十二部分,今天不能一一說完,在以後的時間裏繼續去聊關於這部分的內容。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第3張

乃粒:出自於《書.益稷》:“烝民乃粒。”,說的意思是百姓以穀物爲食。通篇文章也不用在這裏寫出,因爲如今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想要瀏覽簡直方便到極點,或許我們正處在一個極好的時代,但是對於朝氣磅礴的人來說是無法滿足於現實的,總會想要獲得更好的東西,總有想要去追求的美好,但是不要讓思想落下,思想纔是生命的港灣,也是人生的導航。乃粒的內容就如同現在文章的摘要,或者說是一篇文章的簡述概括吧,說的是作者宋應星,就叫他宋先生吧。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第4張

他提到關於上古傳說中發明了農業生產文明的神農氏,因爲源自上古所以總覺得神農氏不是真的存在,又好像是真的存在,一種虛虛實實的感覺,然而仔細體會品味,這“神農”二字其實是對開創農耕文明人的一種讚美和褒揚。所以神農二字對於今天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人類自身是不能長久存在的,而短暫的生命得以延續的原因在於人們能夠依靠五穀雜糧養活自己,可另一方面五穀並不能自己生長,而是需要依靠人類的種植,而種植需要土壤,土壤的性質也會會隨着漫長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同樣穀物的種類, 特性也會隨着土壤的不同而又有所區別的。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第5張

否則,從神農時代到唐堯時代,人們食用五穀的時間已經長達千年之久,神農氏教導天下百姓種植,並且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耕種,很多地方如今還在使用,而後的時代,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品種,這個代表的人物就是和神農有着重要地位的農業先祖后稷了。宋先生還說不務正業的富家子弟們,將偉大的勞動人民看成罪人,而那些死讀書的人把“農夫”當成辱罵人的話,他們卻飽食終日,只知道早晚餐飯的美味,忘記了關於糧食的來源,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宋先生認爲將開創農業生產的先祖視爲“神”是極其自然的事情了,而這也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第6張

以上內容僅僅是簡單的對乃粒的敘述,想要真正的看到精華的東西就需要親自去讀一讀原文了,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所以每個人看到東西的角度不同,體會也就自然不同了,而如今的農業真的已經漸漸的淡出了很多人的視線了,彷彿很難看到有親自耕種的人了,保留了最爲原始的耕種技巧的地方真的是少了很多,人們總覺得農耕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日益生活的需求了,而因此農耕地土地爺變得越來越少了,對於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不能保持高的耕種,着實讓人感到無助與擔憂。宋先生雖然是處在明代,但發人深省的描寫,也同樣在今天是實用的,或許是名以食爲天吧,離開了食物我們同樣無法長存,但是如今似乎有一些看不懂了,高樓林立,到處都充斥着鋼筋混凝土的味道,卻很難看到一塊充滿生機,充滿朝氣的農田了,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宋先生一樣對於農業同樣有着真知的人,那就是要首推袁隆平了,被譽爲水稻雜交之父的人,提高的是水稻的產量,可服務的卻是大衆,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事物,即使是家財萬貫的富翁也不例外。

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天工開物 第7張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更過的是對於農業的情懷吧,曾經的自己也身處在綠瑩瑩的田間小路上,閉着眼睛就能感受到作物的呼吸,那是連接着自然與人的地方,寧靜,美好,祥和,但是同樣有着另一個標籤,那就是貧窮。爲了除去標籤,爲了美好,爲了生活,我們選擇了遠方,選擇了我們的夢想,想要走得更遠,走的更加堅定,但不論是在哪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牽動起那顆心,牽動起夢,或許不論走多遠,不論身在何處,也不會忘記那份樸實與真摯。一本書,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給了我們很多很多,引導我們思考,引導我們去發現我們未曾發現的東西,喜愛閱讀就像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一樣,那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東西。我們不要讓自己與書離得太遠,我們要讓自己充滿智慧的活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