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三受降城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三受降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受降城是唐代中宗時期,張仁願爲防禦突厥所建的三個城堡,即東受降城、西受降城、中受降城。三城的地理位置在今黃河河套以北一線:中受降城,南近朔方郡;西受降城,南近靈武郡;東受降城,南近榆林郡,三個城堡東西相聯,彼此呼應。相距各四百餘里,開拓唐境土地約三百里。此前唐與突厥是以黃河河曲爲界,因開築三受降城,河套以北本屬突厥土地歸唐所有。自築受降城後,唐軍在這裏進可攻,退可守,也可說起着對付突厥橋頭堡的作用。

《新唐書·張仁願傳》載張仁願築三受降城始末的記載雲:“三年,朔方軍總管沙比忠義爲突厥所敗,詔仁願攝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賊已去,引兵踵擊,夜掩其城,破之。始朔方軍與突厥以河爲界,北崖有拂雲祠,突厥每犯邊,必先謁祠禱解,然後料兵渡而南。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三受降城

時默啜(可汗)悉兵西擊突騎施(西突厥部),仁願請乘虛取漠南地,於河北築三受降城,絕虜南寇路。……表留歲滿兵以助功……役者盡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爲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靈武,東城南直榆林,三壘相拒各四百餘里,其北皆大磧也,斥地三百里而遠。”此外,張仁願又於牛頭山、朝那山以北置烽火臺偵堠一千八百所,烽火相應,彼此聯防,自是突厥不敢踰山牧馬,朔方益無寇患。每年省去軍費億萬計,減去鎮戍士兵數萬。這是受降城禦敵於北門的功效。

受降城初建時,不置壅門、曲敵、戰格以作防禦。有人說:邊城沒有守備,怎能抵禦得了?仁願說:“兵貴攻取,賤退守。寇至,當併力出拒,敢回望城者斬,何事守備,退忸其心哉!”但後來,常元楷爲總管,增設了壅門,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起到了攻守兼備的作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