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清朝九大惡政之一的遷海令是怎麼實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開始的

清朝九大惡政之一的遷海令是怎麼實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開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九大惡政之一:《遷海令》

鄭成功死了,理應由長子鄭經繼位。由於兒子年幼,諸將公推鄭成功的弟弟鄭世襲(也叫鄭襲)爲護理,主持臺灣事務。結果這小子心存野心,準備密謀自立。鄭經聞訊後,立刻首先稱王,並且調兵遣將,率先發難。

鄭世襲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被殺的落花流水,鄭經平定內亂後,仍然善待自己的叔叔鄭世襲,但其他參與的將領,一個不剩,全部殺死。

內憂解決了,該外患了。

清朝九大惡政之一的遷海令是怎麼實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開始的

武力既然收不回臺灣,清朝改變了對臺灣鄭氏的對策。既然軍事沒法打垮你,那就經濟封鎖死你。

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正式下達《遷海令》,它是順治十三年(1656)年頒佈的《禁海令》的加強版。

《禁海令》規定,嚴禁非政府官員的船隻下海,不允許用大陸的產品與臺灣交易,更不許與臺灣勾結,違者格殺勿論。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嚴格執行,後來越管越鬆,商人爲了謀取暴利,與官府勾結,繼續與鄭氏開展貿易,到了最後,《禁海令》形同虛設。

爲了改變這一現象,順治下達了更加嚴格的《遷海令》。

《遷海令》下令:將福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六省沿海及各島嶼的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居民官兵全部遷徙至界線之內,違者處斬。

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

事實證明,《遷海令》是中國歷史上最狠的拆遷政策,順治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拆遷部主任。

現在要是拆個居民的房子,貼告示費口舌,還得討價還價,沒個一年半載完不了,要是在碰個“釘子戶”,拖個三年五載的很正常。

清朝九大惡政之一的遷海令是怎麼實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開始的 第2張

可要是在“偉大”的清朝,順治可沒這些時間耗,也沒有心情耗,他不管沿海居民的死活,直接下達遷界時間:三天。

三天,就短短的三天。順治一沒有準備拆遷費,二沒有準備安頓房屋,三沒有準備耕作土地,全憑一張嘴,一道聖旨,就將沿海數十萬居民搞定。其效率之高,拆遷強度之狠,真不愧爲“一代聖君”。

朝廷的《遷海令》要求的三天,指的是朝廷的命令從傳達之日起,以三天爲限,必須全部拆遷完畢。那時候沒有互聯網,就靠一張一張貼告示,居住近的人還以爲這是開玩笑,居住遠的人壓根就不知道這件事。消息就在慢慢的傳遞中的時候,天下出事了。

對於滿洲官兵而言,《遷海令》的頒佈,無疑就是大把撈錢的機會。頒佈剛剛過了兩天,官兵們就如狼似虎的衝出去轟人。

一瞬間,沿海大亂。好多百姓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被人拽出被窩,轟出家門。由於大家根本沒有時間收拾行李,,留下的財產全被官兵瓜分乾淨。

有不走了,什麼也沒有,不給個說法堅決不搬。說法沒看見,卻被告知,不搬可以,那你就三選一。

1:把你房子燒了。

2:把你捉進監獄。

3:把你就地正法。

據“清初散人”所編撰《榕城紀聞》記載:朝廷命令一下,沿海城市民生怨到,百姓顛簸流離,號泣之聲凌厲,背夫棄子,失父離妻的人間悲劇隨處可見,自遷界以來,民田被廢棄兩萬餘畝。

沿海的房屋更是被大火燒燬,大火整整燒了兩個月,不僅燒燬了房屋,也把出海捕魚的工具係數焚燬。老弱婦幼,因凍餓而死,曝屍荒野者數不勝數,以至於老幼者填於溝壕,荒野中白骨累累。四處逃荒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氣壯慘然。

在《遷海令》施行後,清朝政府將東南沿海五省濱海三十里的邊民遷離故土,並沿內遷三十里處開挖兩丈餘深,兩丈餘寬的壕溝,在壕溝上築起四尺餘厚,八尺於高的城牆,每五里設一個炮臺,這架勢,要修築萬里長城。

昔日秦始皇爲抵禦遊牧民族才修築萬里長城,這倒好,清朝爲了抵禦來自沿海的威脅,如今將海洋修到了海邊,太“給力”了。

我中華民族自鄭和七下西洋後,從明永樂帝朱棣一直到明崇禎亡國,一直沒有開發過海洋。一直到清朝,清朝統治者更絕,頒發了千古惡政《遷海令》,未來還有更絕的閉關鎖國。

清王朝,或者是我們的祖先,他們就沒有打算開發過海洋,也沒有看見海洋孕育的豐富資源,更沒有想到,在不久的將來,有人將從海洋來到這個帝國,帶着他們的鴉片和大炮。

清朝九大惡政之一的遷海令是怎麼實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開始的 第3張

將沿海地區變成了無人區,徹底斷絕了海上貿易往來,重新對鄭氏集團進行嚴重的經濟封鎖。成果確實不錯,《遷海令》對臺灣經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客觀的爲收復臺灣創造了條件。

但這個《遷海令》也是把雙刃劍,沿海地區百姓流離失所,財產損失嚴重,民心盡失,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大幅度減少,民心也漸漸流失。

這是一場經濟消耗戰,爲了拖垮臺灣,東南沿海5省下達了《遷海令》,民不聊生,經濟大幅下降。這場消耗戰拖得越久,清王朝就越不利。爲了改變這一根本現狀,清朝決定,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以武力收復臺灣。

康熙元年(1662年),經蘇納海推薦,四大輔政大臣批准,施琅出任福建水師提督,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水軍統帥。

此時的施琅正在訓練水軍,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大清水軍已經初現規模,可以出戰。當施琅聽說鄭成功以死,雖然今生再無手刃仇人的機會,但敏感的施琅立刻發現,現在是出兵的絕好機會。

施琅立刻上書朝廷,鄭軍自己正在搞內訌,軍事實力肯定受挫,而且軍心浮動,正是進攻的好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望朝廷批准出兵。

第一次收復臺灣之戰,即將開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