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袁喬只做了一件事,便留名青史

袁喬只做了一件事,便留名青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士反掌抹一把臉:“秀才,李雄死後,東晉有沒有趁勢拿下蜀中成漢政權?”

書生搖了搖頭:“李雄一去,成漢雖是自己作死,東晉這邊念念不忘北伐中原,卻沒人把西邊成漢政權當回事。

公元334年,陶侃死後,激起蘇峻之亂的帝舅庾亮像只冬眠的蛇蟲,趁着熱乎勁又探出頭來,重掌大權,都督江荊豫益樑雍六州諸軍事,坐鎮武昌。

這位志大才疏的文人又打起了恢復中原的主意,正欲甩開膀子大幹之際,公元339年,本來在東晉控制下的湖北黃州被後趙銳兵攻下,晉將毛寶、樊峻拼死突圍,都被趙軍逼入江中淹死,晉兵晉民被殺數萬。

庾亮征伐大旗還未及張舉,後趙兵已經搶先一步攻拔堅城,搬空了北伐的踏腳石。這位智小謀大的帝舅失望至極,不久就鬱悶而死,其弟庾翼代領其任。

平心而論,庾翼有志滅胡平蜀,也有不凡的器幹。可惜,沒過多久,庾氏家族就因皇位繼承敗下陣來。

公元344年,康帝去世,年二十三歲。庾氏兄弟想立元帝兒子、已經成年的會稽王司馬昱爲帝,宰相何充堅持立康帝的兒子司馬聃。康帝贊成何充的主張,在去世前立司馬聃做太子。他一死,何充就用遺旨立兩歲的小孩子做了皇帝,是爲穆帝。

庾氏一族在朝中大爲失勢,庾冰又病死。公元345年,庾翼也在夏口任上因病去世,臨終上表朝廷,希望讓兒子庾爰之接替荊州刺史。

何充對庾翼遺表大不以爲然:荊楚,國之西門,戶口百萬。北帶強胡,西鄰近蜀,地勢險阻,周旋萬里。得人則中原可定,失人則社稷可憂,豈可以白麪少年當之哉?”

袁喬只做了一件事,便留名青史

員外摸了摸下巴:“何充推出人選是誰?”

書生摺扇輕搖:“桓溫英略過人,有文武氣幹,荊州之任,無出溫者!西滅成漢的主角,就此被推到了前臺。不過,今天先略過主角桓溫,重點說一說配角袁喬。

沒有袁喬的推波助瀾,桓溫伐蜀不可能下定決心,取得豪賭翻盤的勝利。而袁喬得以青史留名,也只因伐蜀建功立業一事,再無其他。

袁喬出身名門,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玄孫,東晉國子祭酒袁瑰之子,長期擔任桓溫屬官和謀士。新官上任三把火,桓溫出任荊州刺史,爲揚名立萬,樹立威勳,準備拿割據蜀地的成漢政權開刀,上表朝廷,要興兵伐蜀。”

員外打了個哈哈:“桓溫這是柿子先撿軟的捏啊!”

書生點了點頭:“李雄關起門來做皇帝,蜀中太平了三十年。李雄雖有兒子十多個,卻選擇戰死沙場的哥哥李蕩之子李班爲太子。

李班仁厚酷似其伯父李雄,但李雄的兒子卻不是什麼善茬。一天,剛繼位沒幾個月的新皇帝李班夜間正在靈堂哭殯,即被李雄之子李越、李期暗殺於室內。李越立李期做皇帝,把遺詔輔政的李壽打發到涪城去做梁州刺史。

公元338年,李壽趁成都不備,擁大軍忽然襲城,一舉殺掉李越等人,並把李期廢爲邛都縣公,悔嘆之餘,李期在囚所上吊自殺。

李壽起兵之初,對天發誓,歃血盟衆,說要向晉稱藩。但得了成都後,李壽聽親信任調的話,自己做了皇帝,和後趙石虎通使。

袁喬只做了一件事,便留名青史 第2張

使臣從鄴回蜀,講述石虎宮殿壯麗,美女盈宮,刑法嚴峻,這一下子把李壽羨慕得不行,立時仿效,大修宮室,廣選宮女,動輒誅殺臣下立威,搞得蜀地百姓苦不堪言,被賦稅徭役壓得喘不過氣來。

公元343年,荒淫六年的李壽病死,其子李勢繼位。李勢當太子時很能裝模作樣假謙恭,稱帝后即原形畢露,先逼殺了自己的親弟弟李廣,又殺掉直諫善政的大臣馬當和解思明。

宗室李奕見李勢無能,想奪他的位子,蜀人多擁護相隨,但事敗垂成,李奕逞一夫之勇,攻成都城時一馬當先,被守兵亂箭射死,全軍瓦解。

李奕被平滅,成漢統治卻已經潰入腹心,漸成絕症之勢,內的獠夷部族乘亂而起,四處劫殺。”

員外捏着肥厚的下巴:“成漢分崩離析,桓溫伐蜀正當其時。”

書生摺扇輕搖:“其實,桓溫伐蜀之舉,屬下僚佐絕大多數表示反對,理由何在?

第一,軍隊人數不足,桓溫以一個荊州擔當滅國重任,白日做夢、異想天開。

第二,蜀國地形險阻,易守難攻,路途遙遠,糧草運輸困難。

第三,石虎可能趁虛進攻荊州。

桓溫心裏也產生了猶豫,袁喬擔任江夏相,也是桓溫屬官,擠開其他下屬進言:經略天下大事,自非凡人所能及。今爲天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地雖險,勢力卻較羯胡爲弱。李勢無道,臣民不附,加之他自恃險遠,戰備不修,正是攻襲的絕佳良機。可先選精卒萬名輕裝疾馳,等敵方發覺我方出兵,我軍已經逾過其險固隘口,李勢可一戰而擒。蜀地富饒,人口繁庶,當年諸葛亮恃此能與中原曹魏抗衡,如果能佔領蜀境全土,實爲國家大利。

爲了打消桓溫顧慮,袁喬進一步說明:朝野衆人勸阻伐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我們大軍西進,北方胡寇會趁機攻掠。其實,胡寇忽然聽聞我軍萬里遠征,肯定一時緩不過神,會認定我們國內嚴加防備,絕不敢輕動。即使他們冒險來攻,沿江守衛部隊足以拒守,必無後患。

袁喬一言而決,桓溫醍醐灌頂,伐蜀之心便不可逆轉。公元346年底,桓溫提兵伐蜀,拜表即行,未等朝廷明詔可否,就已踏上征程。袁喬能文能武,親率兩千人爲先鋒。”

袁喬只做了一件事,便留名青史 第3張

員外皺了皺眉頭:“拜表即行,朝堂什麼反應?”

書生笑得雲淡風輕:“朝堂一片唱衰聲,唯獨桓溫老友、大名士劉惔搖搖羽扇,斷定此行必能成功:我是根據過往與桓溫賭博的經驗得出此論。桓溫,是個賭博大玩家,下注必下大注,沒有百分百的勝算他決不輕擲。由此觀之,蜀地必爲其所得!停頓片刻,劉惔又說:但恐怕桓溫克蜀之後,終必會專制朝廷啊。

正如所料:李勢仗着蜀道險阻,不作戰備,桓溫長驅深入,居然沒有遇到敵軍,輕鬆地把重重天險拋在身後。公元347年三月,晉軍暢通無阻,到達了成都南邊彭模。

天天酒肉美女的李勢惶急之下,派叔父李福、堂兄李權以及前將軍昝堅等人大集兵馬,自岷江以北向青衣方向急行軍,欲圖阻御晉軍。昝堅發了豬癲風,與晉軍異道而行,照面都沒打,死催一樣引大軍到了犍爲傻等。

在彭模休整時,有軍中參謀建議晉軍應分爲兩道,異路而進,可以分解成漢部隊的兵力。先鋒袁喬再次提出他本人的判斷:現在,我軍深入萬里之外,勝則大功可立,敗則一人無存,應當合勢齊力,以取一戰之大捷。如果兵分兩路,則衆心不一,假如一路敗北,全盤皆輸。

桓溫依計,令晉軍全軍而進,只帶三天干糧,全速前進,直撲成都。前進途中,桓溫與成漢宗室鎮南將軍李權大軍相遇,三戰三勝。另一位鎮軍將軍李位都見大勢不妙,很乖巧,帶着軍隊徑直向桓溫投降。

待桓溫進至成都近郊,昝堅才發現自己失誤,惶急之下,又率疲憊之軍奔返成都,剛剛涉水渡過沙頭津,聽說晉軍主力早已擺開陣勢迎候。這下可好,兩軍主力還沒開打,昝堅軍忽然不戰自潰,四散奔逃而去。”

員外思索了一下:“外派的幾支兵都完了,只剩李勢在成都了?”

書生點了點頭:“困守愁城的李勢無法,只得悉衆出戰,在成都西南笮橋與晉軍決戰。這是伐蜀的決戰,也是惟一一次硬仗。

晉軍開頭打得並不順利,有皇帝在身後,成漢軍隊士氣還真忽然上來了一下子。晉軍前鋒進攻部隊遇到漢軍死命抵拒,初戰不利,東晉的參軍龔護被殺。成漢軍得勢洶洶,喊殺陣陣,數只利箭也射向位於中軍桓溫馬前。

眼看成漢軍隊大瞪眼珠子,掄着大刀片子死命向前,一路上沒遇過勁敵的晉軍頓起懼意,亂哄哄往反方向倒退。千鈞一髮之際,袁喬來不及向桓溫請示,便命鼓吏加急擂鼓,以振士氣。

袁喬只做了一件事,便留名青史 第4張

突然鼓聲大振,士兵們在戰場上、訓練場上都已經養成條件反射,聞鼓則進,聞金則退。聽見大鼓聲聲,晉軍個個扭頭又往前衝。成漢兵也就是一鼓作氣,看見晉兵比自己還不要命,抵擋一陣,又都掉頭回逃。

桓溫大勝,乘勢直驅至成都下,四處縱火,每個城門都籠罩在火焰煙霧之中。李勢慌忙帶着幾個親信衝出成都,先是狼狽北逃,後來也知道無路可走,向桓溫送上了降表。成漢小朝廷,自李特起兵,到此經六世,共四十六年。

回顧桓溫滅蜀,歷時五個月,是驚心動魄的一次豪賭。最後大戰更是命懸一線、絕處逢生。蜀地再次併入東晉的版圖,成爲益州,大大增強了自身實力。”

道士鼓掌大呼:“袁喬功不可沒!”

書生嘆了一口氣:“可惜,天不假年!戰後不久的公元348年,袁喬即去世。公元349年,後趙石虎病死,境內大亂,桓溫本想趁機北伐,卻被內部所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