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有時候探花比狀元還搶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爲什麼有時候探花比狀元還搶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發明,這種先進人才選拔制度領先了世界好幾百年,曾在封建王朝制度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從隋煬帝時期開始被使用,一直持續到光緒31年纔在中國停止被使用(越南人使用到1919年),也就是1905年,它的存在深遠地影響了古代中國的社會形勢。

有不少人都習慣於將現在的高考和曾經的科舉制度作比較,但是很顯然,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制度,在古代,人們的識字率是非常之低的,能有個10%的人識字就不錯了,元朝曾經廢除過科舉制度,中國人識字率一度降到更低。在古代,那些不是文盲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隻認識幾百個字的。

爲什麼有時候探花比狀元還搶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古代那個階級固化的年代,學文的人大都有着一些家庭背景作爲依託,但是考武舉的學生則大都是一些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一個農民家庭基本上是不會以自己家喪失一個勞動力的沉重代價來換取一個不一定能夠得到的功名的。就這一點來看,很多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都很像我們今天的藝術生。

爲什麼有時候探花比狀元還搶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第2張

古代有童生、秀才、舉人以及進士這四級,童生有時候都很難中,就別提秀才了,著名的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的父親就是在43歲的時候才中了秀才的。一般來說,對那些有功名的人,政府都會給予他們各種特權,比如見到官吏不用跪拜,不用服役,受審的時候刑罰不加身等,而且十里八鄉的都都會很尊重你,各種灰色收入不斷,所以我們也就知道爲什麼范進中了舉人就瘋了。 這麼看來,秀才就相當於我們如今的研究生了,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爲什麼有時候探花比狀元還搶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第3張

但是進士也分爲三級,由上到下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狀元是皇帝欽點的,一年全國纔出一個,是當年全國考生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但是很多人其實都更想當探花,他們寧願不當狀元也要當探花,這是爲什麼呢?

爲什麼有時候探花比狀元還搶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第4張

原來,在千百年的科舉制度中逐漸形成了一項潛規則,這個規則就是當探花的人一定要非常的帥。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如果中了探花,不僅是朝廷對你才華的肯定,還是朝廷對你的外貌的肯定。這就造成那些中了探花的人雖然功名沒有狀元的高,但是他在朝廷中受歡迎的程度卻不會亞於狀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