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探花只是科舉的第三名而已 爲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探花只是科舉的第三名而已 爲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中探花爲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實行,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1300年的科舉制度也就產生了幾百名狀元,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最爲炫耀的名詞,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而探花只不過是一甲第三名,要說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這個其實有點扯,就象問世界第一高峯叫什麼名字,大家都知道是珠穆朗瑪峯,要問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估計知道的就沒幾個了。

探花只是科舉的第三名而已 爲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中國人對於第一往往是不吝讚美之詞,而對於第二、第三卻是冷淡的很,就象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是勝利的象徵,對於奪得銀牌、銅牌的,卻象是一個失敗者,都不怎麼好意思拿出來報,這種不公平的狀況在這幾年纔有所改變。

中國實行科舉制度,是封建社會的一大進步,打破了士族門閥對朝堂的壟斷,使得出身寒門的學子可以通過科舉之路出人頭地,也是統治者爲國家選拔官吏的一條重要途徑,而狀元可以說是讀書人都想追逐的一頂桂冠,“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狀元的寫照。

探花只是科舉的第三名而已 爲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第2張

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是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不過狀元這個科舉第一名的稱號從唐朝就有,中國第一位狀元是唐高祖李淵時期的孫伏伽,是河北省故城縣人,說到探花這個代稱殿試第三名則是在北宋晚期,而說到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這個就要說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這裏要說到探花一詞的來歷,探花在唐朝的時候就出現了,是以使者的身份,而這個探花使是要在科舉考試中得中進士的人當中選取,在唐代,學子們能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考試的,稱爲進士,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第一名就稱爲狀元,進士及第後會舉行隆重的慶典,有各種慶祝活動。

探花只是科舉的第三名而已 爲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第3張

而其中的一項活動和“探花”有關,就是在杏花園舉行探花宴,就象唐代詩人孟郊寫的《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要一日看盡長安花的人,是在同榜進士中選兩個最年輕且英俊的人,稱爲探花使,遊遍名園,沿途採摘鮮花,用採摘的鮮花來迎接狀元。

你想想能夠進士及第的人都是當年士子的佼佼者,能當上探花使的要求是年輕英俊,這項殊榮可是同榜進士選舉的,這可是真正的年少才俊,能夠被這些人選爲探花使的人,這心裏肯定是美滋滋的,你看我又年輕又帥氣還有才華,絕對是男神啊!

探花只是科舉的第三名而已 爲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第4張

所以說這時候的“探花”心情肯定是極美麗的,當然有沒有比中狀元更高興就沒人知道了,不過不管是探花使還是後來在北宋晚期定下來代稱殿試一甲第三名,我相信能得到“探花”的人,心裏都是高興的,能夠進士及第成爲天子門生,就可以一展才能、施展抱負。

而且“狀元”、“榜眼”、“探花”都是不相上下的高才,大多是因皇帝的好惡而名序有先後,歷史上有很多狀元沒什麼作爲,而榜眼、探花大放異彩的有很多,對於現在總喜歡報什麼狀元的,真心希望現在的人不要把眼睛只盯在狀元身上,也關心一下第二、第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