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曹操“割發代首”到底是虛僞還是真心呢?

曹操“割發代首”到底是虛僞還是真心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在中國流傳之廣、影響之大是無與倫比的,就是哭也哭出了很多典故,哭出了很高的水平。讀者普遍認爲其中哭出來最高水平的是劉備,因而流傳更廣的哭要數“劉備哭天下”了。然而,用收買人心挽救危局的高人不是劉備而是曹操,曹操要比劉備高明得多,他不僅會哭,而且還會“割發代首”。那麼,曹操爲什麼要割發代首呢?割發代首起到了一種的什麼樣的政治作用呢?

曹操“割發代首”到底是虛僞還是真心呢?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昌奉先射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淯水”中,曹操因爲調戲降將張繡之嫂,被賈調設計大敗,此戰使曹操喪失了長子、愛侄和大將典韋。戰後祭奠,曹操大哭說出一段精彩的話,“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衆人皆感嘆。因爲自己胡來打了敗仗,本來應該檢討,可是曹操不做自我批評,卻用這一哭一講收買了衆將的心,別人也就不去追究這次戰敗的原因了。亂世奸雄的形象被活靈活現地勾勒在衆人面前。

曹操確實會收買人心,不管他是真心還是假意,但至少在創業最艱難的時期,都爲他贏得了人心,使多少像典韋這樣的豪傑,在三國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特殊時期,死心塌地地爲其賣命。除此之外,曹操類似這樣的故事遠不止於此,另外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割發代首。

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中記載有關於曹操的這樣一段故事,曹操在出徵張繡途中,爲了安撫民心,向村民宣稱:“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但沒想到,因爲受驚,曹操自己坐騎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於是曹操立即叫來行軍主簿,要求議罪。這時謀士郭嘉引用《春秋》“罰不加於尊”爲其開脫,曹操便順水推舟,說:“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爲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於是用劍割自己的頭髮,擲於地上:“割發權代首。”然後把頭髮讓人傳視三軍:“承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於是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

曹操爲什麼這麼做呢?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曹操這麼做完全是利用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來收買人心。既然只是收買人心,那爲什麼還“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呢?

曹操“割發代首”到底是虛僞還是真心呢? 第2張

《孝經》中有這麼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說的是,在儒家思想中,認爲身體是父母的禮物,只有把身體保護好,纔對得起父母。而頭髮作爲身體的一部分,在古代是十分講究的,人們對於割發、剃髮十分恐懼,避之唯恐不及。古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不理髮的,男女的頭髮都是一樣長,只有那些發配的犯人與出家的和尚纔將頭髮剃去。作爲孝子,其中重要的任務就是不能使自己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有所損傷臨死時將整個身體完整地還給祖先。曾子臨死時之所以要求弟子“啓予足,啓予手”,看看自己的手腳有沒有受到損傷,就是因爲他認爲只有這樣,纔是儒家真正的孝子。

曹操“割發代首”到底是虛僞還是真心呢? 第3張

曹操這麼做,等於是在宣判自己是個不孝之子,使自己的名譽受損。在漢代,做一個孝子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曹操通過割發來向土兵宣告自己犯了罪而治罪的方式則是自我貶損式的割發。漢代不孝罪與殺人罪幾乎是並列的,所以曹操的這一舉動,令士兵十分感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