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你喜歡宋朝的歷史,或者你看過關於宋朝的影視劇,那麼你一定會知道“通判”這個官職。在《水滸傳》中,宋江被刺配江州,因在潯陽樓題下反詩,因而被江州的“黃文炳”得知,並將他陷害;其中陷害這個黃文炳的官職就是“通判”。那麼在宋朝,“通判”是一個什麼官職呢?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通判”,是州府裏的主要官員之一,按照官方的記載:“通判”就是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同時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那麼這樣來說的話,“通判”實際上就相當於是州府的二把手?當然,這也不全對。爲何呢?

一般來看的話,通判就是爲了協助知州,知府工作而專門設立的職位。此外,在《淳照嚴州圖經》還有這樣的記載:

“州衙 (知州辦公地)在子城內正北。”“通判廓舍在遂安軍門內街西。”

由此可見通判和知州,知府都是分廳辦公的;這樣看來,如果他們之間是一個附屬關係,也就是通判只是副手的話,那麼絕不可能讓他自立門戶,並且做到和知州,知府分廳辦公的要求的。由此可見,通判的官職不一般!

北宋初年的時候,宋廷爲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因此在州郡上設立“通判”,作爲副職與其他官職的人員共同處理政事。其中主要職責爲:“凡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籤書施行。”通判還有一個職責:“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剌舉以聞。”(選自《宋史》)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通判設立初衷還是對知州,知府起到監督作用。這在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就有說明:“宋代初設通判之時,職權幾與知州、知府無異,名爲佐官,實際是共同負責,甚至還是知州、知府的監視者。”除此之外還有在《宋史·職官志》中有所記載:

“宋初懲五代藩鎮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命刑部郎中賈批等充。建隆四年,詔知府公事並須長吏、通判籤議連書,方許行下。時大都置二員,餘置一員,州不及萬戶不置。武臣知州,小郡亦特置焉。其廣南小州,有試秩通判兼能知州者。職掌停貳郡政,凡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籤書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刺舉以聞。”

所以,按照這樣的記載,通判的真正用途也就清晰明瞭了。其中在《宋史·職官志》還有一句話更是將通判這一官職的性質和目的說十的分明確。

“外官則能五代藩鎮專態,頗用文臣知州,復設通判以貳之。”

這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就是指五代時期各地的軍閥的專橫跋扈,爲了能夠監視這些人,皇帝想到的就是安排自己的一個心腹在他們身邊,這樣一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這也是最初設立通判的一大原因!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 第2張

並且我們可以從上文的《宋史·職官志》中可以發現,通判的設置實際上比起知州或者知府要靈活得多,爲何呢?因爲一個州府只能有一名知州或者知府,而通判呢?是根據不同知州或知府的級別決定的。例如在大的州府可以設置兩名,小的州府可以設一名或者直接不設。但是如果是武官掌管的州府,那麼不管大小,統統都要設置通判。至於那些較爲偏遠地區的小型州府,就可以直接以知州或知府兼任。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級別高的州府,監視得就越嚴,級別越低的州府監視也就越寬鬆,但是對於武官的知州卻都是一樣的。我們在稱讚趙匡胤的能力時,也不得不說他的繼位實際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官的發展。當然,也或許是因爲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會重蹈覆轍。

那麼,通判和知州、知府到底是誰說了算呢?實際上,在行使職權範圍時還出現過很多矛盾,例如歐陽修在《歸田錄》就這樣說到:

“國朝自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嘗與知州爭權。每雲:“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爲其所制。”

這樣的爭吵實際上就是權力歸屬的問題,到底是誰說了算,恐怕只有找趙匡胤來做出必要的解釋說明了。但其實,趙匡胤早就想到了!

歐陽修在《歸田錄》接着說到:

“太祖聞而患之,下語書戒勵, 使與長吏同押。凡文書,非與長吏同籤書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自此遂稍稍戢。”

簡單解釋一下,就是說:趙匡胤對於這件事也非常的頭痛,於是就下旨讓他們都好好工作,但凡是州府的文件,知州或知府都必須和通判聯合簽署才能生效,任何一方單獨簽署都不能生效,於是這件事才慢慢的平息下來。

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官職的話,實際上它是有問題的。爲何呢?

通判既然是皇帝派遣去監督知州或知府的官員,那麼其本身應該很可靠,但是如果這個通判並不能勝任皇帝所交付的任務,或者和地方官員勾結,那麼這種名義上的監督就不存在了。趙匡胤的應對方法是在科舉中選拔;朝廷規矩:科舉考試每科的一甲前三名無須待缺, 除了授予京官的之外,都可直接授予州府通判。例如在太宗淳化三年(992) 狀元孫何,當年被任命爲陝州(今河南三門峽)通判;真宗威平五年(1002) 狀元王曾,被任命爲濟州(今山東濟南)通判。

到了必要時候,通判還得由皇帝親自選定,並在授位那天會給他們一筆可觀的“勞務費”。例如宋太宗在給自己被貶的弟弟趙廷美選派通判時就這樣做了,這在《宋史·太宗紀》中有明確記載:

“以祟儀副使閻彥進知房州,監察御史袁廓通判軍州事,各賜白金三百兩。”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 第3張

綜上所述,宋朝的皇帝是十分重視通判這個官職的,實際上它能夠在某些時候爲國家的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積極的影響。至少,它能夠爲皇帝提供較爲準確的地方情報,保證國家的穩定發展。但是如果這個通判本身就是一個宵小之輩,或者是一個“圖謀不軌”之人,那麼其危害也是很大的。

但是宋朝就是因爲這樣的權力制衡才能維繫這麼多年。這也許就是它有功的一面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