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張瓊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

張瓊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瓊華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結髮妻子。看她低垂的眉眼,就會想到“悲哀”兩字,這悲哀是深夜裏的胡琴,一出場就註定喑啞蒼老。

張瓊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

1912年,郭沫若20歲,青春年少滿懷理想,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難違,這樁婚事是他躲不過的。結婚當天,當郭沫若第一眼看到張瓊華平凡的臉時,他的失落是無以言表的;賓朋散盡,洞房花燭夜,郭沫若偏又發現張瓊華是三寸金蓮,這讓他忍無可忍,憤憤地走出洞房……與魯迅一樣,婚後第五天,郭沫若便遠走他鄉,逃脫這個不幸婚姻的牢籠,留下張瓊華死死地守着這張羅網。

張瓊華在無謂而無望的等待中消耗着青春,她等到的卻是她的夫君在異國他鄉娶妻生子。她不比那些丈夫出征的思婦們,即使兩地分離,她們可以守着曾經的甜蜜,即使思念如狂,即使苦依薰籠坐到明,即使丈夫久徵於役??她卻不能。她沒有甜蜜,有的只是新婚夜的難堪,以及被拋棄的羞辱。溫柔賢惠本是爲人妻子最大的品德,在她這裏卻得到了不同的用處:假如她不夠溫柔賢惠,又怎能在被拋棄之後毫無怨言,侍奉夫家長輩?假如她不夠溫柔賢惠,又怎麼讀過這難堪尷尬羞辱的人生?

張瓊華與郭沫若的第二次見面,是人到中年的郭沫若衣錦還鄉之時。王寶釧與薛平貴寒窯一別,也不過十八年;而張瓊華等到丈夫歸家,還不是探望自己,竟然花了二十七年。郭沫若此次回來,主要是探親,且帶着妻子於立羣。如果不是臥病在牀的老父向他訴說多年來張瓊華對郭家的任勞任怨,張瓊華或許就真的徹徹底底被忽略掉了。但是老父既然說出來了,郭沫若頓感瓊華情意重。他所做的,不過只有當着衆人的面鞠躬致謝。然而就是這一謝,讓張瓊華受寵若驚,甚至多年來壓在心頭的苦悶與辛酸一掃而光。她忙裏忙外,把郭沫若一家大小的食宿安排的妥妥當當;對待於立羣,她也儘可能地善待,使人家不感到侷促。但她卻從來沒考慮過自己。一個女人因爲別人的原因,卻將自己降到塵埃最低處,只怕她自己也時常感到辛酸吧?

張瓊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 第2張

自那次相見,郭沫若再也沒有回過樂山。張瓊華在郭家空自做着一世的客。這位被重重封建禮教緊緊束縛的女子,獨守閨房,孝敬公婆,對郭沫若從未產生過哀怨的情緒。和郭沫若結婚時用過的傢俱,她一件件擦拭得光亮如新。郭沫若居家時讀過的書籍,用過的文具,寫的作業本和手稿,學校發給他的畢業證書,陸續寄回來的書信……張瓊華全都當作聖物一般珍藏起來。

新中國成立後,張瓊華受到樂山地方政府的妥善安置,她在家清淨無憂地過着尼姑般的生活。有客人來訪時,她很健談,滔滔不絕地介紹郭沫若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這時是她最幸福的時光。在諸多同類人中,朱安與張瓊華是最淒涼的兩個。但她們就那樣平靜地走完一生,沒有怨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