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東漢末年文學家:孔融生平簡介 爲建安七子之一

東漢末年文學家:孔融生平簡介 爲建安七子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文學家:孔融生平簡介 爲建安七子之一

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爲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爲其所殺。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爲文章宗師,亦擅詩歌。代表作《論孝章書》和《薦禰衡表》,都顯示這種特色。詩僅存7首,其中《雜詩·巖巖鐘山首》寫遠大懷抱,情辭慷慨;《遠送新行客》寫喪子的悲痛,情致哀婉,都富有抒情色彩。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徵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爲“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

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但這爲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隻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爲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徵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爲“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

東漢末年文學家:孔融生平簡介 爲建安七子之一 第2張

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但這爲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隻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爲主,內容大抵爲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總體來看,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於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時人們指出他的文章“體氣高妙”,“奮筆直書,以氣運詞”(劉師培《中古文學史講義》),這又體現了建安時期文學創作的共同風尚。與散文相比較,孔融的詩歌顯得遜色。

曾作《郡國姓名離合詩》分扣“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在燈謎界被尊爲文人詩謎的開山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