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吳文英 〔宋代〕

明月枝頭香滿路。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

自摘霜蔥宜薦俎。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帽墮笑憑纖手取。清歌莫送秋聲去。

譯文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明月照桂樹,花香飄滿路。見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連颳起幾天西風,那末樹上的桂子將要被風吹得滿地皆是。重九夜月亮像秦鏡般高懸天空。秋高氣爽,水邊的白鷺受到月光的驚動,雙雙沖霄飛去。

從自家菜園中摘來了比較乾淨、新鮮的青蔥,適宜於作爲重陽祭祀用的菜餚,裝盆上供。只可惜已到了重陽節,我還沒有搞到幾盆應時的菊花。我九日隨俗登高,被山風吹落了帽子,就笑着請同行佳人代我正冠。登上高處,清歌一闋,歌聲不要隨着秋聲的離去而隨之消失。

賞析

這首詞寫重陽節。詞的上片主要描繪重陽節登高時的景色;下片着重抒寫作者對“秋聲”的感受。既寫出了重陽節的季節特點,又抒發了內心獨特感受。此詞情感意蘊含蓄,感情飽滿,情真意切。

上闕“明月枝頭香滿路”一韻,從桂花着筆,出筆不俗,李清照雲:“梅定妒,菊應羞”“自是花中第一流”(《鶴鴣天》)而“明月”一詞又將桂花生於月中的神話傳說連在一起,開篇便塗上一層神異色彩。“枝頭香滿路”寫桂花盛開於枝頭,桂子飄香於四野。“香滿路”寫桂花之香,極爲濃烈,傳播殊遠,故民間有“九里香”之譽。“幾日西風”一韻,寫桂花在颯颯西風中飄落,“花如雨”極寫落花之多。“倒照秦眉天鏡古”一韻,繼寫重陽節之景物:上句寫山水,言秦望山色如眉黛,倒影入平如鏡面的湖水中,“天鏡”一詞,用唐詩句。宋之問:“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李白:“開帆入天鏡,直向澎湖東。”下句以白鷺雙飛之美姿襯出重陽節時的藍天明潔高爽。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上闕即景和韻;下闕詞人着重闡發自己對“秋聲”的感受。

下闕“自摘霜蔥宜薦俎”一韻,寫重陽節友人們的宴飲,席間有歌女侑酒。“自摘”“霜蔥”二詞是倒文,言女子用纖細的手指摘取食品,“薦俎”寫歌女們奉獻食品。“可惜重陽”一韻,言重陽節,菊花尚未盛開,故曰“不把黃花與”,此處“可惜”二字,表達了惜花之情,並且將“重陽節”人格化,惜它未把菊花送來,頗感遺憾。“黃花”,菊花也。歷來被視爲高潔之花。詞中的“可惜”二字,表達了詞人對菊花的憐惜、讚賞之情。“帽墮笑憑纖手取”一韻,用晉朝孟嘉重陽墮帽的故事,但詞中又加以變化,說“笑憑纖手取”,可見寫落帽並非實寫,而是呼應上片“西風”,又呼應了下片的“霜蔥”,進一步點明重陽佳節宴席上有女子侑酒之事。“清歌莫送秋聲去”一句中的“清歌”言席間歌女以悠揚清亮的歌聲娛賓。“莫送秋聲去”表達了對重陽時秋景、秋聲的留戀之情。

此詞在章法上,採用過片則變法。上片寫重陽的景物:桂子飄香、落花如雨、秋山如眉、秋水如鏡、白鷺雙飛。下片寫佳節時的宴飲活動,以紀實手法寫歌女侑酒等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詞中善用代字,如以“霜蔥”“纖手”代指歌女,以“秦眉”代指秦望山,以“天鏡”代指湖水,以“黃花”代指菊花等。劉永濟曰:“代字亦詞家習用法,是詩詞家常用以增加詞語的色澤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吳見山,吳文英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有五首之多。此詞爲重陽登高宴飲,唱和見山所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