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九月十日偶書》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九月十日偶書》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九月十日偶書

李煜 〔五代〕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豔,紅葉颼飀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譯文

《九月十日偶書》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陰冷秋季的晚上下起了雨,酒後驚醒心中愁緒久久不能平復。

看到滿地的落葉黃花,風雨中的紅葉颯颯作響好像不停的鼓聲。

想要背棄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機緣,還是無法擺脫世俗的情緣。

自從雙鬢斑白後,已經參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見元好問編《唐詩鼓吹》卷十。詩有“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句,典出潘岳《秋興賦序》,潘岳時年三十二歲。如以此推斷,則李煜作此詩的時間是開寶元年(968)。當時其愛子仲宣夭折,隨後愛妻大周后傷心過度病亡,又加之國勢日蹙,倒也與這首詩表現出的悲觀厭世心境吻合。

賞析

這首詩充分體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認爲隨着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加,就能參透俗世,看透俗事,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陰”的景象,依然難平心緒。

開篇兩句,寫傍晚秋陰、酒醉乍醒,客觀條件(季節氣候不佳、身體狀況不佳)和主觀條件(感時)都令詩人心情不能平靜,從而爲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

《九月十日偶書》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三四兩句,寫秋日風景,“黃花”“紅葉”本是秋天裏最具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詩人眼中,單一的黃花卻遠遠構不成絢麗的色彩,而紅色的葉子在風雨之中颯颯作響,如沙場鼓聲,徒增秋日的肅殺之氣。“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與“自從雙鬃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兩句中表現了詩人“心緒難平”。不妨回顧一下當時李煜爲了超脫於皇位之爭而築室鐘山讀書,即位之後在北方的威壓之下還是不改詩書歌舞之樂,即可瞭解其“背世”“厭俗態”的高雅之意;而對於喪子、亡妻痛苦的詩詞詠歎,都是發生在面對北方軍事威脅的背景之下,則讀者於此又不難領會其“多情”背後的軟弱無助當多愁善感的詞人被推上君王的位置,在弱肉強食的亂世求生存的時候,大約應該都是李煜這種悲秋的樣子:滿懷恐懼,滿懷悽惶直至在兩鬢斑白中走向毀滅。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峯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