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他是元朝無名詩人,寫下一首孤獨名作世人評價極高

他是元朝無名詩人,寫下一首孤獨名作世人評價極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虞集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提到元朝,人們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元曲,《竇娥冤》、《漢宮秋》、《西廂記》,都是千年傳唱不衰的名曲。

然而並不是說元代沒有經典的詩詞作品,就像元代詩人唐珙也曾寫出“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千古名句,浪漫神奇不輸唐人,甚至因爲太過經典,還被《全唐詩》誤收,鬧了個大烏龍。

此外,還有一位不知名的詩人,在院中獨坐,寫下一首孤獨之作,後人甚至將其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相比較。

此詩名爲《院中獨坐》,全詩如下:

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

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

他是元朝無名詩人,寫下一首孤獨名作世人評價極高

這首詩的作者名爲虞集,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

雖然他在元朝也算是知名文人學者,但是因爲也就這麼一首名作,所以後人對他知之甚少。

他出生湖南,後來爲躲避戰亂隨着父親遷往江西。

他的祖上曾有人官至南宋宰相,外公是國子監祭酒,即王朝最高學府的最高長官。

如此算來,他算是出生書香門第。

他自小聰慧,三四歲就能誦詩書,到了九歲就遍觀諸子百家,並能融會貫通。

南宋滅亡後,他因才學揚名於世,被舉薦入京爲官。

當時元朝的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他晚年想念家鄉,多次上書請求調回南方,卻始終無法如願。

孤獨、鄉愁時時盈滿心間,於是便有了這首《院中獨坐》。

何處它年寄此生。

往後的餘生要寄託在哪裏呢?

詩歌開頭便直抒胸臆,問出了他心中多年的憂愁。

對於離家萬里的遊子而言,無論身在何方,只要不是家鄉,那麼便只是暫時的寄寓罷了。

一個“寄”字將詩人羈旅天涯的憂愁寫到了極致,就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有家不能回的他深深地體會到了那種“人生如寄”的悲涼之感。

也許年輕的時候他可以安慰自己是爲了仕途,但年老的他,只想落葉歸根。

而這樣看似簡單的願望卻無法實現,故而他的心中充滿了孤獨憂愁。

他是元朝無名詩人,寫下一首孤獨名作世人評價極高 第2張

山中江上總關情。

江南的山山水水總是令他魂牽夢繞。

這裏的“山中江上”指的就是江南,青山綠水,花紅柳綠,鶯飛蝶舞,畫舟橫笛,是無數文人心中的理想勝地。

更何況那裏是詩人的故鄉,他生於斯長於斯,迫切地渴望回到那片土地。

山水本是無情,但是因爲融入了詩人的感情,所以就顯得生動有情,就像蘇舜欽所言“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無端繞屋長松樹。

屋後的松樹越發濃密高大了。

其實詩人的重點不在松樹上,言外之意是說他在京城已經呆了很長時間了。

這樣的寫法和歸有光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樹木的生長,來代指時光的飛逝。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盡把風聲作雨聲。

聽着屋外風入松的聲音,詩人每每聽來,總覺得彷彿置身於江南的風雨中。

不是他耳聾眼瞎,而是因爲太過思念故鄉,所以纔會產生這樣的錯覺。

就像“看朱成碧思紛紛”,也是因爲思慮過度,纔會將紅色看成綠色。

這樣深切的思念讀來令人傷感。

他是元朝無名詩人,寫下一首孤獨名作世人評價極高 第3張

這首詩名爲《院中獨坐》,飽含深刻的孤獨之意,而在這孤獨中又融入了深切的思鄉之情,更是加深了這份落寞之感。

他在院中獨坐,所見之景唯有松樹,可是松樹又不懂他心中的思念,一種無人理解的孤獨之感油然而生,就彷彿當年獨坐敬亭山的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一個獨坐院中,一個獨坐敬亭山,心中的落寞傷感之情卻是極其的相似。

後來甚至有人說虞集這首詩直追李白。

不知你認爲這首詩能否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較高下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