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山下泉》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山下泉》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山下泉

皇甫曾 〔唐代〕

漾漾帶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卻憶山中靜。

譯文

《山下泉》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輕波盪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間林木扶疏的姿影。

不理會石上的喧鬧紛亂,獨自回憶着山中的靜謐。

賞析

這是一首寫泉的小詩,它不是寫山中的泉,而是寫山下的泉。山中泉是涓涓細流,而山下泉則常常已匯流成小潭。依傍山麓,不免倒映出山光林影。詩就是從描寫這水中的倒影開始的。

“漾漾帶山光,澄澄倒林影。”寫輕波盪漾的水面,反射著四周景物的色彩,或草木之幽綠,或岩石之沉黑,總之是那山的色調。而在那山的基色上又映出林木扶疏的姿影,因爲泉水清冽,詩人用了一個“倒”字來寫林影,十分生動,而且涵義豐富,既可以指水中之影如林木倒伏水面,又可以表示水中之影與實物之形的正反顛倒,體物入微,極其簡練而富有情趣。

《山下泉》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第2張

“那知石上喧”轉寫聲,並進而寄託一時的感興。泉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喧響,這本是自然之理,也是泉流的最後歸宿。然而詩人卻設想,這種喧響的嘈雜會讓它懷念起在山中時的安靜。這裏“卻憶山中靜”的“憶”字有的版本作“益”,如果是“益”那麼就是一種以動寫靜的反襯表現。仔細玩味,我覺得還是“憶”於義爲長。詩人生活在大歷年代,當時戰亂初平,滿目瘡痍,社會現實令人失望。於是在當時人的心理上都瀰漫着一重消極隱退的情緒,常常是身入仕途,心卻縈繫在江湖之上、山林之間。這首詩實際上就表現了那種典型的心態。詩人起先是渴望立功揚名、一意進取的,可當仕宦生活飽經憂患之後,他轉而懷念起未出仕的清閒了。“那知石上喧,卻憶山中靜”。詩人藉助於移情手法,將自己的內心活動投射到外物上去,使客觀外物泉成了自己心靈的外化和表現。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國古代詩人眼中,山水從來就不是一個純粹客觀的審美對象,它同時是詩人主體的投射和外化。詩人觀賞山水,同時也就是在觀照自我,他在物我之間尋求一種溝通和交流,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甫曾這首小詩篇幅雖短,同樣也體現了這種精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