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辛棄疾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遂作《山鬼謠》

辛棄疾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遂作《山鬼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辛棄疾的《山鬼謠》,一起來看看吧!

辛棄疾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遂作《山鬼謠》

【內容】:

雨巖有石,狀怪甚,取《離騷》《九歌》,名曰“山鬼”,因賦《摸魚兒》改今名。問何年、此山來此?

西風落日無語。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

一杯誰舉?

舉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昨夜龍湫風雨,門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

依約處,還問我:清遊杖履公良苦。

待萬里攜君,鞭笞鸞鳳,誦我《遠遊》賦。

石浪,庵外巨石也,長三十餘丈。

【鑑賞】:

作者閒居帶湖時,常到博山遊覽。雨巖在博山之隈,風景絕佳。據題注,“雨巖有石,狀怪甚”,詞人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而將這首詞的詞牌名由《摸魚兒》改爲《山鬼謠》。

這首詞寫得詭異奇特,與石之“怪甚”十分相稱。

上闋頭二句“問何年,此山來此?”著一“來”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擬人化了。從歷史長河中來看,這座山當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學知識不發達的古代,誰能解答這個問題呢?提問的對象,並不確指,又巧妙地以“西風落日無語”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風、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夠究潔。既渲染了冷峻陰森的氣氛,又引起日落後神祕可怖的懸想。究詰既無所得,所以緊接着便以猜度之詞說:“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白虎通·號》:“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傳說伏羲始畫八卦,造書契,揭開了人類文明史的第一頁。《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易》“易有太極”疏雲:“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爲一,即是太初。”說這怪石早於伏羲,實際上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寫得超越千古,無與倫比。這是從縱的方面來寫的。“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則是從眼前的景物照應遠古寫的。空山無人,溪水清澈,緣溪而行,一塵不染。人間雖然經歷了滄桑,但這兒依然“紅塵不到”,只此才與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巖環境的無比幽靜,又透露了詞人對紛擾、齷齪現實的厭惡。詞人獨遊雨巖的詞作,大多抒發了知音難遇的感慨。空山獨酌,孤寂可知,“一杯誰舉”,與之相對者唯有此一塊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巨石不能與我共飲,酒杯卻又被山鳥打翻了。巨石不起,是無情之物體;而山鳥覆杯,是無心呢?還是有意呢?還或許是精靈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靈從無寫到有。由此可見,山鳥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機。妙在寫得空靈,猶如山鳥之去,無跡可尋。與之相對者唯有此一塊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巨石不能與我共飲,酒杯卻又被山鳥打翻了。巨石不起,是無情之物體;而山鳥覆杯,是無心呢?還是有意呢?還或許是精靈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靈從無寫到有。由此可見,山鳥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機。妙在寫得空靈,猶如山鳥之去,無跡可尋。

辛棄疾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遂作《山鬼謠》 第2張

如果說上闋寫極靜的意境,那麼下闋就寫了極動的景象:龍潭風雨,足以驚人;長達三十餘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就更加駭人了。繼之“四更山鬼吹燈嘯”,能不“驚倒世間兒女”嗎?如此層層渲染,步步推進,直到“山鬼”出場,真令人驚心動魄。詞人對於雨巖之夜的描繪如此筆酣墨飽,顯然快意於這種景象的思想感情。龍潭的風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嘯,其勢足以衝破如磐夜氣,其力足以震撼渾渾噩噩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驚倒世間兒女”有什麼不好!在這裏,詞人長期被壓抑被鉗制的心聲,突然爆發出最激越的聲響!可知以怪石爲知已,不僅在於它遠古荒忽,閱盡滄桑,而且更在於它驚世絕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動。詞人與之相通者,大概就在這裏吧!我以石爲知已,石亦以我爲知已,所以接着說“依約處,還問我:清遊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許。”這個“苦”字語意雙關,既是說登山涉水之勞,也是說內心之苦,知已難得,人間難求,既“神交心許”,便深合默契,難分難解,所以最後說“待萬里攜君,鞭苔鸞鳳,誦我《遠遊》賦”,從橫的空間展示了廣闊的天地。韓愈《酬盧給事曲江荷花引見寄》詩云:“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詞人要攜帶“山鬼”,駕馭鸞鳳,雲遊萬里了。《遠遊》是《楚辭》中的篇名。詞人在這裏說“誦我《遠遊》賦”,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屈原內心的苦悶是與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織在一起的,辛詞的用意亦在於此。

這首詞把寫景合詠物揉合在一起來抒情言態。由於寓意深刻,感情熾熱,形象生動,滲透着對國家興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讀後感到有一種扣人心絃的藝術魅力。元人劉敏中曾寫過一首《泌園春·號太初石爲蒼然》④,顯然摹仿本詞。這說明《山鬼謠》一詞,對後世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