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蘇軾《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全詞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

蘇軾《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全詞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蘇軾的《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全詞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蘇軾〔宋代〕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雲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悽迷。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下片拓展意境,進一步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寓情於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

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雲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着,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

蘇軾《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全詞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 第2張

而隨着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乾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餘基本色調則是灰暗、荒涼。所以儘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言之,詞人是借蕭瑟、淒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了詞人在創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於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作中,詞人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着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悽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淒涼而模糊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着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爲了深一層地表現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