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禁中》白居易所作,表明詩人的鬥志昂揚和意氣風發

《禁中》白居易所作,表明詩人的鬥志昂揚和意氣風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爲”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禁中》吧。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主要就是天威難測,通俗點來講人心多變,特別是夾雜上更多的私利之後,愈發難上加難。可是,即便是如此,在通往權力的階梯上,仍然可以看見許多人前赴後繼,不絕如縷。

在古代時候,無論是胸懷天下想要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還是隻想得過且過給自己謀一個光輝前程,在這些有志者的面前都會有一道永遠也跨不過去的溝坎,那就是面對皇權的威勢。

在這個強大的壓迫下,有些人選擇了妥協,一讓再讓,最終喪失掉曾經的自我;有些人卻義無反顧,爲了真理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寧願犧牲掉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這是對於人性最好的考驗,相當殘酷又無情。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是杜甫之後最出色的現實主義詩人,沒有之一。在他的前生,當然是少年鬥志昂揚,心事拿雲。即使是身處皇宮,依舊沒有被耀眼的光環奪取內心的堅持,把這一切都只是當作一種有益的修心之舉。

《禁中》白居易所作,表明詩人的鬥志昂揚和意氣風發

或許正是如此,當宰相武元衡被節度使派人刺殺後,在大多數人囿於淫威而選擇沉默的時候,他不惜違反官場規則而憤怒始吼,上表朝廷要求給予兇手以嚴懲。固然最後結局是貶謫。

《禁中》

【唐】白居易

門嚴九重靜,

窗幽一室閒。

好是修心處,

何必在深山。

寫這首《禁中》時候的白居易,想來是態度積極向上的,年青的胸懷之中定然藏着溝壑,不然其中所流露出來的淡然,就會換成牢騷滿腹,憂慮百結。

《禁中》白居易所作,表明詩人的鬥志昂揚和意氣風發 第2張

既然題目表明是在“禁中”,在詩歌的開頭當然要切入要旨,所以詩人脫口而出“門嚴九重靜”。這裏的“九重”,原本極言數量之多,後來指宮門,或宮禁,或朝廷,如盧綸《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此句有着兩重性的因果關係,因其“門嚴”而造成“九重靜”,又或許是因爲代表着皇帝威嚴的“九重”的肅靜,所以纔會形成必要的“門嚴”。

在此處,詩人如此大張旗鼓地描寫宮門嚴禁的架勢,並非無的放矢,既是突出皇宮內的嚴肅性,更是爲了襯托後面詩人所要呈現的某種與衆不同。

事實上,詩人雖然身在皇宮深處,卻處境尷尬,這個自然而然地顯露在第二句內:“窗幽一室閒”。或許是“九重深鎖”的緣故,又或許是位居閒職自然閒的緣由,總之此時的詩人是比較清寂的。

窗外的一片幽靜,是延續自上一句的“門嚴九重”,而“一室閒”則來自於詩人自身的現實狀態,一個沒有得到重用的閒散官員,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官員。

《禁中》白居易所作,表明詩人的鬥志昂揚和意氣風發 第3張

對於此時此刻的詩人本身而言,或許不能說是沒有得到重用吧,畢竟纔剛剛涉足官場,如果自身沒有表現出來驚人的能力,當然無法馬上提到顯赫位置上來。

也許正因如此,最後詩人才會生髮出來“好是修心處,何必在深山”的感嘆。這兩句正是詩人此時的由衷之言語,說明其鬥志正昂揚,意氣正風發。

初步進入官場的詩人,沒有犯“幼稚病”,他還沒有遭到“社會”的毒打,還信心滿滿,對人生和未來抱着十足的希望,把現在的官場經歷當作是一種“修心”之舉,作爲一種人生的必然。這說明詩人是清醒的,也是相對成熟的,沒有被現實所取得的某些成就衝昏頭腦。

特別是末尾的“何必在深山”,一反大多數詩人對自然的嚮往,對五柳先生的追慕,而是專注於今時今日自身的現實狀態進行着合理的調整。化消極爲積極,這是當下詩人的人生態度,是年青的詩人雄心壯志的外顯。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河流,雙腳無法踏入同一的河流裏,那麼屬於人的性格卻彷彿無數條河流,在不斷地奔騰向前的同時做着不同的改變。

多年之後,退隱東都的詩人白居易,不知道會不會想起這個時候的他自己,會忽然發出必然的感嘆:年輕真好!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