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華子岡》王維所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

《華子岡》王維所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詩人、畫家,曾擔任尚書右丞,時人稱之爲“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派,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爲篤信佛教,後世稱之爲“詩佛”。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王維所作的《華子岡》吧。

人之所以爲人,與禽獸大不同,便在於自身所具有的豐富情感世界。人間“三情”:親情、友情、愛情,佔據着魂靈,七彩時空,精彩人生,來自於此。

人類社會的有序,就建立在這種情感的人倫之上,缺乏感情基礎的世界很可怕,人會淪落爲野獸,丟失了思想,喪失掉秩序,從而爲禍世間,擾亂紅塵。世間一切,諸多事物,唯有真情,不可辜負。

《華子岡》王維所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

當年隱居輞川別墅之時的王維,與秀才裴迪交情極其深厚,兩個人經常遊歷山水之間,流連忘返,不知人間煩憂。或許爲了記錄下這段佳話,他們攜手賦詩,以輞川景物爲題,各自寫作二十首小詩,合而爲《輞川集》。

《華子岡》

【唐】王維

飛鳥去不窮,

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

惆悵情何極。

王維曾經這樣描述對華子岡的感受:“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池也”(《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上面引用幾句,不輸其詩。古時短文(特別是書簡),文辭簡潔,精練之餘,尤其擅長抒情愫,釋胸臆,有詩作難以表達出來的另外一種美感。每每令人讀之,翻來覆去,不忍釋手。對比如今詩文,長篇累牘,面目可憎,難以直視,不可同觀。

《華子岡》王維所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 第2張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或許正因爲滿懷情感,所以萬物復現於詩人筆下之時,常常不由自主地帶上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這種彩色源於心靈與自然的交流,魂靈與法則的溝通,沒有華麗言語和文字,卻愈加能得大自在,充滿靈性。

駐足此時的詩人是茫然的。注視的目光跟隨移動的“飛鳥”,成羣結隊上下翻飛,恍若不斷升高拉低的拋物線,無聲無息之間描繪出靈動的畫幅,自由的生命永遠不會讓人感覺厭倦與憎惡,它們帶給人的永遠是美好和欣賞,還有感動。

除了蹁躚不窮的飛鳥,還有連續不斷的羣山,層林盡染,萬山紅遍。不經意間,秋天悄然地降臨人世。而另一個不經意間,驀然發現身邊曾經熟悉的一切都變得陌生,包括遠離之後的親友們。置身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感天地之闊大,憂命運之無端,不由潸然。

《華子岡》王維所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 第3張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從景色回到詩人自身,由自然復歸情懷,外部環境適時勾引起內在世界的動盪。這種由外而內的情感發動,並非沒有節制的,反而恰到好處,其中過渡性的節點正是詩人,無非在於一個“情動於衷”。

飛鳥投林知歸還,秋色連山炙情燃。羣鳥呼伴,對照自身之友朋離散;秋色漫山,誘惑情緒之孤寂幽暗。詩人置身在這萬物逐漸凋零的季節裏,忽然想到友人“多思曩昔,攜手賦詩”的情景,此情此景能不傷感滿懷否?回答是肯定的。

華子岡的景色很美很誘惑於人,可是卻也無法打消詩人連天扯地的惆悵之悲情。在這樣無法排遣涌上心頭的諸般情緒的時候,詩人只有好像失去自主能力的木偶一般,原地上下徘徊,反覆往返走動,似乎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剔除內心複雜情感的用意。

詩人彷彿高超的畫師,手段的確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總是可以使用簡短几筆就勾勒出引人入勝的風景畫圖,讓人靜默回味的同時,產生無盡遐想。這種奇妙的藝術技巧,除了融佛理禪意入詩中的王摩詰,亦沒有幾個矣。

一片華子岡,半生輞川情。昔日的盛景如今不在,空空獨留下殘山剩水,宛如竊竊私語,向人述說着曾經。每一次吟誦,都是一次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穿越時空,深情長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