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賞析:白居易的名篇《賣炭翁》寫的主角是誰?

賞析:白居易的名篇《賣炭翁》寫的主角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寫過一首詩,名叫《賣炭翁》,如果詩中的內容完全可信,那我們應該怎麼形容當時的皇帝呢?自然是窮兇極惡、貪婪無恥,因爲他竟然讓宦官光天化日之下到街上半公開的搶劫。

而當時的皇帝是誰?就是唐德宗。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可當我們看着唐德宗剛當皇帝時的種種表現時,誰能想象,《賣炭翁》隱藏的最大主角就是他呢?

賞析:白居易的名篇《賣炭翁》寫的主角是誰?

還真不是吹牛,我當初讀《賣炭翁》時,就覺得這一切太不可思議了。因爲一個賣炭的老頭,拉着一車炭進長安城賣,結果宮裏出來兩個人,放下一點破布爛紗,就把那一車炭搶走了。(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我當時就想,如果皇帝真這樣胡折騰,你說還有人敢來長安城賣東西嗎?如果大家都不敢到長安城賣東西,那長安城豈不是得變成鬼城?

關鍵是,這是天子腳下,一個人的財產,竟然毫無保障,其它地方還能想象嗎?總而言之,太監上街半公開的搶東西,竟然是奉旨進行的,這個帝國還有人管沒人管了?

後來,再看歷史書發現,唐德宗雖然不敢說多偉大,但是從他開始那種一副教科書式的操作看,他的思想道德水平應該遠遠超過普通人。這樣的唐德宗,即使再墮落,怎麼幹出這種事呢?

《賣炭翁》中的那個事,只要我們不是把歷史當童話看,自然會發現,所有的皇帝都想這樣玩,因爲不這樣玩,皇帝難免會感覺自己就是冤大頭。

爲了讓大家理解中間的曲折,我先說一個經典的段子。

據說,有位大清皇帝一直以爲,一天吃一個雞蛋,那就是奢極之極的生活。因爲一個雞蛋的價格,在皇帝接觸到的採購報告中,是三兩銀子一個(甚至是八兩銀子一個)。

這樣算來,一天吃一個雞蛋,一個月下來,就得近百兩白銀,甚至二百多兩白銀?

摺合成現在的購買力,一天吃一個雞蛋,一個月下來,那就三萬塊錢的樣子(甚至是七八萬塊錢的樣子)。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有理由認爲官員不貪污不受賄,一天吃一個雞蛋,就是無法想象的事。

賞析:白居易的名篇《賣炭翁》寫的主角是誰? 第2張

這個故事雖然出現在各種書中,而且有各種版本,更有權威人士出來爆料,說得一切好像是真的。

但是這種故事,就我理解,它肯定是一個段子。

因爲相關官員敢把這種採購報告拿給皇帝看,皇帝直接砍了他的腦袋都是輕的,因爲皇帝覺得應該殺他全家,因爲你這就不是在欺騙皇帝,而是在和皇帝玩指鹿爲馬的把戲!

一個雞蛋三兩銀子,那比雞蛋奢侈幾百倍、幾千倍的食品也多的是,這些東西應該如何報賬呢?

這就好像,你進了一個飯店,一個雞蛋就敢跟你要一千塊錢、甚至三千塊錢。你擺一桌普通的宴席,飯店會跟你要多少錢,你敢想象嗎?因爲跟你要百八十萬,恐怕都是少的!

關鍵是,按這種換算比例,中央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能幹多大點事啊?它靠什麼讓帝國維持運轉呢?

事實上,相關官員不把皇帝當傻子看,就絕不敢報這種賬。

因爲雞蛋在市面上的價格非常明顯,而且也沒有太大的差距。一個官員拿這種東西濫報賬,肯定會認爲,皇帝最愛吃的東西就是肉夾饃,而且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

否則,他怎麼能想到,官員貪污錢財時,竟然會從雞蛋上大作文章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普通老百姓喝的茶葉,幾十塊錢一兩。皇帝喝的茶一萬塊錢一兩,這個雖然說出來會讓人感覺很貴,但是人們也不會感覺奇怪。關鍵是,就算你做一個市場調查,也不能說這是胡吹,因爲市面上就是有這種茶葉,如果你需要,比這貴的也多的是。

但雞蛋是大衆貨,老百姓吃的雞蛋,一塊錢一個,皇帝吃的雞蛋一千塊一個。這個不但會讓人覺得很貴,更讓人覺得這就是在扯淡。因爲隨便拉出個人做點市場調查,也知道這就是瞎報賬,因爲不要說一千塊一個的雞蛋了,就是十塊錢一個的雞蛋,你在市場上也不好找啊!

只要我們知道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相關官員如果想作假賬,可供選擇的東西多的是(就是類似茶葉這種大衆化的物品也可以啊,至於各種奢侈品就更不用說了),怎麼可能從雞蛋這種註定會穿梆的東西上入手呢?

這種故事之所以可以流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誰一聽,也會覺得太離譜了。

但是類似的段子流行,顯然是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皇家用的東西,都是寧買最貴的,也不買最好的,而且虛報賬的水份,常常都是挑戰人類智商的。總而言之,我們買來的東西,市場價就這麼貴,不知道皇帝信不信?反正我們都相信。

既然是段子,而且非常流行。相關內容肯定極盡誇張之能。但是誰也得承認,類似的事實非常普遍的存在。

只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爲什麼會有宮市出現了。

因爲在皇帝的眼中,在宦官的採購報告中,這種價格纔是真實的市場價。

問題是在相關利益受損的人眼中,皇帝用這種價格買東西,那就是和上街明搶沒有區別。

用前面的段子說,以前財政系統給皇帝買的雞蛋三兩銀子一個,現在宦官給皇帝買的雞蛋,竟然是十文錢一個。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事呢?

皇帝認爲,以前財政系統一直在把自己當冤大頭看;財政系統則認爲,皇帝派太監在外面搶劫。因爲從前三兩銀子才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太監花十文錢就能買到,這跟上街公開搶劫有什麼差別?

太監採購東西時,發生過一個比較經典的事情,那就是太監到市場上強買強賣一個農民木柴,還想順便把這個農民的驢也牽走。這個農民當時氣得要死要活,因爲你他X的,還讓人活不了?於是,上去就把那個死太監打得滿地找牙。

許多人似乎想用這件事,證明宮裏出來的太監就是當街在搶劫。

但是,皇帝顯然不會這樣認爲。因爲這件事很快驚動了皇帝,那個打傷太監的農民,無罪釋放;並且還補償了一筆錢,而那個死太監呢?被開除了公職!

類似的例子,似乎證明,在皇帝眼中,只要太監敢胡作非爲,老百姓有權力打他,而且打他,也不會追究刑事責任,還會得到補償。

更主要的是,這種事,從情理,它肯定是特例,因爲這就不是正常人的操作方法。

因爲,從前的政府採購權在政府系統,現在相關權力到了宮廷系統,太監想撈錢還不容易。

還用前面那個經典的段子說事,以前政府採購系統買一個雞蛋報賬三兩銀子;你現現在用三兩銀子,給皇帝買三斤雞蛋,皇帝自然不會認爲你在中間落好處,就算落好處,肯定也沒有幾文錢。

雖然說,政府官員肯定會說,你這是上街搶來的,因爲世界上就沒有這樣便宜的雞蛋。但是,賣雞蛋的農民會這樣認爲嗎?肯定不會的。總而言之,我買你的雞蛋,三斤給你三兩銀子;你應該怎麼操作,不用我教你吧!

你如果真不知道應該怎麼操作,你以後指望我再到你這裏買雞蛋,你等下輩子吧!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可以想象,真有某個太監,非要用三文錢一斤的價格去逼人把雞蛋賣給自己嗎?

這種人,也未必不會出現,因爲老話說了,林子大了,啥鳥也會有的。問題是,皇帝相信,我們也相信,普遍官員都是上道的。無論政府官員,還是內廷的太監,都不可能幹出這種離奇的行爲。

因爲手裏握着採購大權,你竟然能想起藉機去敲詐、搶劫發財,你真是個天才。

這就好像,你得了一個會下金蛋的雞,你竟然會想起燉着吃它,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啊?

德宗死後,這種宮廷採購制度,因爲反對的人太多,新皇帝上臺後就廢止了它。

在這種背景下,醜化這種宮廷採購制度的文藝作品開始大量出現。而白居易的《賣炭翁》,其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衆多這種文藝作品出現,一方面代表朝臣集團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也等於盛讚改除從前的種種弊端。

當然了,我這樣說,無意說宮廷採購制度沒有弊端、沒有缺點;相反它肯定有很多缺點、弊端,但是如果說,這意味着皇帝支持宦官上街半公開的搶劫,也未免把歷史當段子看了。

這就好像搞計劃生育的時代,各種諷刺多生超生的文藝作品也是遍地都的。於是恍忽間讓人感覺,如果中國早計劃生育,就能如何如之何了。

而隨着政策變化,突然之間,各種諷刺計劃生育的段子如雨後春筍一樣多。於是恍忽間又讓人感覺,如果中國當年就鼓勵多生超生,也早就如何如之何了。

其實呢,類似的內容都是宣傳。因爲只有宣傳的內容,纔會強調非黑即白,而客觀分析的文章,很少這種論調。

德宗時代的宮市,其實也是如此的。

我們現在看到了大量反對宮市的宣傳,所以自然會覺得宮市制度,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政策。

問題是,一切真這麼簡單嗎?顯然不是的。

就我理解,任何一個國家的政策,不論它看起來多麼錯誤,肯定也會有它理性的訴求;在當時會有很多人積極支持;否則,它就不會長久的成爲一項國家政策。當我們把一項長久的存在的國家意志,解釋爲某個領導人的不可理喻,通常是看不到歷史真相的。因爲在這種背景下看到的歷史,其實就是一個個段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