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唐詩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如何鑑賞,李商隱在詩中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唐詩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如何鑑賞,李商隱在詩中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唐代李商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爲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豔情詩。

唐詩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如何鑑賞,李商隱在詩中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首句“來是空言去絕蹤”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樓上五更鐘”宕開寫景,兩句若即若離。這要和“夢爲遠別啼難喚”聯繫起來,方能領略它的神情韻味。遠別經年,會合無緣,夜來入夢,兩人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但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悽清的曉鐘聲。夢醒後的空寂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如果說第二句是夢醒後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那麼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嘆息感慨。

頷聯出句追憶夢中情景。“夢爲遠別啼難喚”,遠別的雙方,夢中雖得以越過重重阻隔而相會;但即使是在夢中,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夢中相會而來的夢中分別,帶來的是難以抑止的夢啼。這樣的夢,正反映了長期遠別造成的深刻傷痛,強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對句“書被催成墨未濃”寫夢醒後立刻修書寄遠。在強烈思念之情驅使下奮筆疾書的當時,是不會注意到墨的濃淡的,只有在“書被催成”之後,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連墨也成磨濃。

夢醒書成之際,殘燭的餘光半照着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着麝薰的幽香。六、七句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渲染,很富有象徵暗示色彩。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景象在朦朧光影中渾爲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裏,還留下依稀的餘香,上句是以實境爲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爲實境,寫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極爲生動傳神。

唐詩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如何鑑賞,李商隱在詩中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第2張

幻覺一經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無緣會合的感慨。尾聯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

全篇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並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後將夢中與夢後、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後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蕩,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