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五卷·火部·陽火、陰火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五卷·火部·陽火、陰火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五卷·火部·陽火、陰火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五卷·火部·陽火、陰火

[時珍說]火爲五行之一,有氣而無質,造化兩間,生殺萬物,顯仁藏用,神妙無窮,火之用其至矣哉。我常常在思考,五行中,其他都只是一類,唯火有二類。二者,即陰火、陽火。火又分爲三綱,十二目。所謂三者,天火也,地火也,人火也。所謂十有二者,天之火四,地之火五,人之火三也。試着分析一下,天之陽火二:太陽,真火也;星精,飛火也。赤物暾暾,降則有災,俗呼火殃。天之陰火二:龍火也,雷火也。龍口有火光,霹靂之火,神火也。地之陽火三:鑽木之火也,擊石之火也,戛金之火也。地之陰火二:石油之火也,水中之火也。江湖河海,夜動有火。或雲:水神夜出,則有火光。人之陽火一,丙丁君火也。心、小腸,離火也。人之陰火二:命門相火也,起於北海,坎火也,遊行三焦,寄位肝膽。三昧之火也。純陽,乾火也。合而言之,陽火六,陰火亦六,共十二焉。

諸陽火遇見草木則燃燒,可用溼物降伏,可以水滅。諸陰火不焚草而流於金石,遇見溼物則火焰愈烈,遇水更加熾熱。以水撲它,則光焰指天,物窮方止;以火逐之,以灰撲之,則灼性自消,光焰自滅。所以,人如果善於反觀自身,上體於天而下驗於物,則君火相火、正治從治之理,思過半矣。此外又有蕭丘之寒火,蕭丘在南海中,上有自然之火,春生秋滅。生一種木,但小焦黑。出抱朴子外篇。又陸游雲:火山軍,其地鋤耘深入,則有烈焰,不妨種植。亦寒火也。澤中之陽焰,狀如火焰,起於水面。出素問王冰注。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狀如炬,或聚或散,俗稱“鬼火”。有人說,它們是諸血的磷光,金銀之精氣(凡金銀玉寶,皆夜有火光),它們似火而不能焚燒外物。至於樟腦、猾髓,皆可水中發火;濃酒、積油,得熱則火自生(燒酒、醇酒,得火則自己燃燒。油滿百石,則火很快自生。油紙、油衣、油鐵,遇到高溫,皆自然生火)。蔡九峯只言木火、石火、雷火、水火、蟲火、磷火,似未說盡。

本草綱目·第五卷·火部·陽火、陰火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震亨說]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而生變,陰靜而融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它們各有一種特性。唯火有二:君火,即人火;相火,即天火。火內陰而外陽,主動,故凡動皆屬欠,以名而言,形、氣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傘,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天主生物,故運動恆久;人有生命,亦當恆於運動。運動,是相火之行爲。那些見於天下的火,出於龍、雷則爲木之氣;出於海則爲水之氣;體現於人,則寄於肝腎二部,就是肝木、腎水。膽,爲肝之腑,膀胱爲腎之腑,心包絡,爲腎之配備。三焦以火得名,其中下焦司肝、司腎,皆屬陰而下者。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天之火生於木,而木以地爲本。

因此,如果雷不潛伏、龍不蟄藏、海不依附於地,則雷不能轟鳴、龍不能騰飛、海不能漾波。雷鳴、騰飛、漾波,動而爲火。肝腎之陰,都具相火,人與天相同。但東垣認爲,火是元氣之賊,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爲什麼?周子說:是神發出的通知。五性感察外物而萬事呈現。有通知後,五者之性,感物而動,即內經五火。五性中飛揚穴之火,與相火相扇,則出現妄動。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君火之氣,《經》稱之爲暑、溼;相火之氣,《經》稱之爲火,大概表示其暴悍酷烈甚於君火。故說,相火爲元氣之賊。周子又說:聖人堅持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說:必使道心常爲一身之主,然而人心總是聽從天命。那麼,人心聽命而又主之以靜,則五火之動皆在中部,相火唯有補益造化,以作爲生生不息之運用,有什麼賊?有人說,內經只是從六氣言火,並未言及臟腑,岐伯歷舉病機一十九條,有五條屬火:諸熱瞀瘛;諸逆衝上;諸躁徵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諸病浮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劉河間說,諸風掉眩屬於肝,爲風火;諸氣膹鬱繞屬於肺,爲燥火;諸溼腫滿屬於脾,爲溼火;諸痛癢瘡屬於心,爲鬱火。這些火之成爲病,皆出於臟腑。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