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口舌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口舌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口舌

【釋名】

舌苦是膽熱,甘是脾熱,酸是溼熱,澀是風熱,辛是燥熱,鹹是脾溼,淡是胃虛,麻是血虛,生胎是脾熱閉,出血是心火鬱,腫脹是心脾火毒,瘡裂是上焦熱,木強是風痰溼熱,短縮是風熱。舌出數寸有傷寒、產後、中毒、大驚數種。口糜是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臭是胃火食鬱。喉腥是肺火痰滯。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口舌原文是什麼內容?

【舌脹】

甘草:木強腫脹塞口,不治殺人,濃煎噙漱。芍藥:同甘草煎。半夏、羊蹄、絡石:並漱。蓖麻油:燃薰。附子尖:同巴豆。黃葵花同黃丹。蒲黃同乾薑。青黛同朴硝、片腦。赤小豆同醋。醋和釜墨。龍腦香:傷寒舌出數寸,摻之隨消。冬青葉:舌脹出口,濃煎浸之。巴豆:傷寒後舌出不收,紙卷一枚納鼻中,自收。黃檗浸竹瀝。木蘭皮汁。伏龍肝和醋,或加牛蒡汁。雞冠血:中蜈蚣毒,舌脹出口,浸之嚥下。

酒服。黃藥子:同青黛水服。蒲黃:同青黛水服,並敷之。同烏賊骨敷。蓖麻油:點燈薰鼻自止。茜根、黃芩、大黃、升麻、玄蔘、麥門冬、艾葉、飛羅面:水服。豆豉:水煎服。赤小豆:絞汁服。黃檗:蜜炙,米飲服。

【舌苦】

柴胡、黃芩、苦蔘、黃連、龍膽:瀉膽。麥門冬清心。枳椇解酒毒。

【舌甘】

生地黃、芍藥、黃連。

【舌酸】

黃連、龍膽:瀉肝。神曲、蘿蔔:消食,嚼。

【舌辛】

黃芩、梔子:瀉肺。芍藥:瀉脾。麥門冬:清心。

【舌淡】

白朮:燥脾。半夏、生薑:行水。茯苓:滲溼。

【舌鹹】

知母:瀉腎。烏賊骨:淡胃。

【舌澀】

黃芩:瀉火。葛根:生津。防風、薄荷:祛風熱。半夏、茯苓:去痰熱。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口舌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口糜】

桔梗:同甘草煎服。麥門冬、玄蔘、赤芍藥、連翹、秦艽、薄荷、升麻、黃連、黃芩、生地黃、知母、牡丹木通、甘草、石斛、射干、附子:口瘡,久服涼藥不愈,理中加附子反治之,含以官桂。栗子:小兒口瘡,日煮食之。蜀椒:口瘡久患者,水洗面拌煮熟,空腹吞之,以飯壓下,不過再服。

【噙漱】

細辛口舌生瘡糜爛,同黃連或黃檗末摻之,名赴筵散。外以醋調貼臍。黃連煎酒呷含。同乾薑末摻之,名水火散。升麻同黃連末噙。甘草同白礬。天門冬口瘡連年,同麥門冬、玄蔘丸噙。薔薇根日久延及胸中,三年以上者,濃煎含漱。夏用枝葉。豉口舌瘡,炒焦,含一夜愈。米醋浸黃檗。蘿蔔汁、薑汁並漱滿口爛瘡。杏仁少入膩粉,臥時細嚼吐涎。檳榔燒,人輕粉摻。甜瓜含。西瓜含。細茶同甘草。鳧茈灰、梧桐子灰、沒石子同甘草,並摻口瘡。黃檗口舌瘡,蜜浸含之。蠶繭包蓬砂焙研,摻。白殭蠶炒研蜜和。晚蠶蛾、蠶紙灰、鯽魚頭燒,並摻。蛇皮拭。天南星同密陀僧末,醋調貼眉心,二時洗去。巴豆油紙貼眉心。或貼囟門,起泡,以菖蒲水洗去。黃連同黃芩、黃檗,水調,貼足心。白礬化湯濯足。【口臭】

大黃:燒研揩牙。細辛:同白豆蔻含。香薷、雞蘇、藿香、益智、縮砂、草果、山姜、高良薑、山柰、甘鬆、杜若、香附:摻牙。黃連、白芷、薄荷、荊芥、芎藭、蒲翡、茴香、蒔蘿、胡荽、邪蒿、萵苣、生薑、梅脯、橄欖、橘皮、橙皮、盧橘、蜀椒、茗沙糖、甜瓜子、木樨花、乳香、丁香、檀香:清晨含。

【喉腥】

知母、黃芩:並瀉肺熱,喉中腥氣。桔梗、桑白皮、地骨皮、五味子、麥門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