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說唐前傳第四十二回:遭雷擊元霸歸天,因射鹿秦王落難

說唐前傳第四十二回:遭雷擊元霸歸天,因射鹿秦王落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唐演義全傳》是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簡稱《說唐》,又名《說唐前傳》《說唐演傳》《說唐全傳》。後與《說唐演義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今存最早刻本爲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書於清雍正、乾隆年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三部書,雖然不是出自一人這手,內容也基本各自獨立,但故事情節、人物關係上,也還是有脈絡相連。一般讀者讀這類書,多半是爲了看看故事,消遺解悶,都希望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其來龍去脈有最完整的交待。這三部書合在一起印行,總名之曰《說唐合傳》。

《說唐演義全傳》以瓦崗寨羣雄的風雲際會爲中心,鋪敘自秦彝託孤、隋文帝平陳統一南北起,到唐李淵削平羣雄、太宗登極稱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當篇幅揭露了隋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徭役,宇文氏恃寵驕橫,殘暴兇狠,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統治階級內部的傾軋矛盾,又加劇了隋王朝的分崩離析之勢,致使全國各地爆發了反隋起義。書中着力塑造了一羣瓦崗寨起義英雄的形象,這些人中既有來自下層的城市貧民、捕差馬伕,又有身據要津的勳戚貴胄、功臣名將,也有浪跡江湖的豪傑義士、綠林好漢。這些人物聚集在反隋的旗幟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隋末起義隊伍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李世民則是作品中歌頌的“真命天子”,在他身上寄寓着“仁政”的理想,對他歸順與否是羣雄成敗的根本條件,也是作者評定褒貶的基本標準。這使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和宿命論色彩。

說唐前傳第四十二回:遭雷擊元霸歸天,因射鹿秦王落難

第四十二回 遭雷擊元霸歸天 因射鹿秦王落難

當下咬金上馬,趕上夏明王,取出真珠烈火旗送上,細尋前事。竇建德笑道:“此乃無用之婦,既是真珠烈火旗來換,焉有不肯之理?”遂將蕭後送與程咬金,一路保回。李密一見,心中大喜,就回金墉不表。

再說李元霸回到潼關,有駙馬柴紹前來接應,二人遂同路而行。只見風雲四起,細雨霏霏,少頃雷光閃爍,霹靂交 加,大雨傾盆而降。那雷聲只在元霸頭上響,如打下來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錘指天大叫道:“天,你爲何這般可惡,照我的頭上響?”就把錘往空中一撩,擡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墜落 下來,撲的一聲,正中在元霸臉上,翻身跌下馬來。柴紹大驚,連忙來扶,又見一陣怪風,卷得飛沙走石,塵土沖天,霹靂聲中,火光亂滾。柴紹與兵將避入人家檐下。

少頃,風停雨止,出來看,只見元霸的金冠落地,那雙錘與馬卻在一旁,人已喚不醒了。柴紹放聲大哭,只得殮了元霸遺體,連同他的遺物和玉璽降表,迴轉長安。入朝拜見高祖,哭倒於地。高祖忙問何故,柴紹具奏其事,獻上玉璽,並十八邦降表。高祖一聞元霸身亡,大喊:“皇兒好苦!”暈倒在龍椅上,文武百官扶起救醒,又大哭一場,下旨遙祭重殮開喪。這消息傳到洛陽,王世充大喜道:“此子一死,吾仇可報矣!”就起兵十萬,直殺至牢口關下寨。把關守將張方、忙寫本章,差官入長安告急。高祖見本大驚,忙問衆將誰敢去退敵?閃出秦王奏道:“臣兒不才,願領兵前去。”高祖大喜,發兵十萬,秦王帶領馬三保、殷開山,一干戰將,行至牢口關,守將張方接入帥府,擺酒接風。次日秦王領兵出關,與王世充對陣。秦王道:“你何故興兵犯我疆界?”王世充道:“唐童,我前次在紫金山,被你兄弟李元霸衝殺一陣,打得俺十八家沒了火種,還要跪獻降表。我只道他永世不朽,原來如今就死了!今日我興師復仇,殺上長安,滅你唐家!”秦王背後殷開山大怒,飛馬搖斧,衝將過來。王世充手下大將程洪,忙舉刀敵住,大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秦王使定唐刀,同馬三保衆將一齊殺出,王世充抵敵不住,大敗而走。秦王領衆追趕,直抵洛陽。王世充敗入城中,閉門不出,秦王下令安營。

是晚明月皎潔,如同白日,秦王同殷馬二將,出營觀賞。行上山坡,忽見一隻白鹿,慢慢走來。秦王取得弓箭射擊,正中白鹿頭上,那鹿如飛走去。秦王縱馬追趕,趕了許多路,回頭一看,不見了殷馬二將。到了一座山上,又不見了白鹿。對面有一座大大的城池,秦王又不知是什麼城池。原來這就是金墉城。是夜秦叔寶與程咬金巡城,只聽得那邊山上有馬鈴響,二人疑心,下城上馬提了兵器出城,奔上山來。

秦王看見兩馬跑來,咬金一馬先到,大喝道:“山上是何人,敢來私探俺金墉城?”秦王吃了一驚,忙應道:“我乃大唐皇帝次子李世民便是。請問王兄,卻是何人?”程咬金聞言大怒道:“唐童,你來得正好!”即舉斧砍來。秦王把定唐刀一架,叫一聲:“王兄,我與你無仇,爲何如此?”咬金道:“你不曉得俺程咬金,在紫金山被你兄弟元霸,打得十八家王子沒了火種。又搶了俺們的玉璽去,怎說無仇?今日相逢,難逃狗命。”當的又是一斧,秦王抵擋不住,回馬敗走。咬金緊緊趕來,前邊走的,好似猛風吹敗葉;後邊趕的,猶如驟雨打梅花。趕得秦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叫得苦。

說唐前傳第四十二回:遭雷擊元霸歸天,因射鹿秦王落難 第2張

叔寶也在後趕來,趕到天色微明,秦王轉過山坡,又叫一聲苦。原來是一條盡頭路,側邊有所古廟,上有匾額,寫道“老君堂”三字。秦王下馬,悄悄牽馬入廟,伏在案桌下。外邊咬金、叔寶二人趕到,咬金看道:“此間四下無路,一定在廟內。”跳下馬,一斧劈開廟門,果然秦王伏在桌下。咬金道:“如今沒處走了!”便把斧砍來。叔寶將鐗架住道:“他是重犯,如何擅自殺他?且拿他見主公發落纔是。”咬金道:“有理。”遂將腰間皮帶解下來,把秦王綁在逍遙馬上,咬金上前牽着秦王的馬,望金墉而來。

再說殷開山。馬三保見主人射鹿,隨後趕來,轉過山坡,忽然不見。二人登高一望,見山下有三人前來,一個執斧,一個提槍,一個捆縛在馬上。二人見了。好生疑惑,忙走下山仔細一看,原來綁縛在馬上的,就是秦王。二人大驚,忙來搶奪。叔寶心中本要放走秦王,怎奈程咬金牽住秦王的馬。忽見馬三保、殷開山來奪,咬金大怒,舉斧交 戰。早有探軍報到金墉城,衆將都來接應。殷馬二人見人多了,料想寡不敵衆,不敢上前搶奪,竟逃回本營,領兵回牢口關,差官飛報入長安去了。這邊叔寶、咬金將秦王拿入金墉見魏王李密,李密見秦王,拍案大怒道:“孤家舉義興兵,追殺宇文化及,乃汝弟元霸毫無情面,自恃兇狠,搶奪皇家玉璽。這也罷了,又要衆王寫降表,跪送投降。我只道你唐家永遠有這小畜生,不料天理難容,短命死了。孤家正要興兵報仇,你卻自投羅網。”吩咐左右綁去砍了。忽見徐茂公出班奏道:“啓主公,那世民雖然該斬,但他與主公曾有恩惠,將他暫禁,另尋別故,殺之未遲。”李密道:“孤家與他並無干涉,有何恩惠?”茂公道:“主公未知其詳。昔日主公曾被煬帝加罪,雖虧朱燦救出,後來煬帝差世民、元霸追趕,其時若非世民賣情,暗縱逃脫,已被元霸擒殺矣!今日主公驟然殺之,必被諸邦豪傑譏笑。”李密聽說,皺眉一想,俄而開言道:“既是軍師這等講,將他發在天牢,留限一年處斬,不必多議。”遂把世民入天牢監禁不表。且說馬三保報入長安,高祖得報大驚,放聲大哭。滿朝文武,各各下淚,惟有殷、齊二王,暗暗歡喜。忽見當駕官啓奏說:“三原李靖現在午門候旨。”高祖聞言,反憂作喜,道:“此人到來,我兒有命矣!”令宣入朝。李靖山呼已畢,高祖問道:“卿向在何處?”李靖道:“臣向在海外訪友,今聞秦王被拘在金墉,特來設計相救。恐聖躬憂壞,先來安慰,包管百日之內,秦王安然回國矣。”高祖大喜,忙問何策救取吾兒。李靖道:“臣今密下小策,待秦王回國之時,自然明白。”說罷,辭別高祖出朝,竟往曹州而來。

說唐前傳第四十二回:遭雷擊元霸歸天,因射鹿秦王落難 第3張

曹州宋義王孟海公,一日坐朝,黃門官啓奏:“有一道人,自稱三原李靖,要見大王。”孟海公叫宣進來。李靖入朝,參見孟海公,孟海公道:“先生此來,必有高議,乞請賜教。”李靖道:“貧道曾遇異人傳授,善於呼風喚雨,算陰陽,先知吉凶。見大王乃是真正帝星,故特來請大王興師,先取金墉,次取長安,以圖一統基業。若天時一失,反爲不美,乞大王裁之。”孟海公大喜道:“多承先生指教,不知該何日興師?”李靖道:“天時已至,不宜遲緩。貧道當保大王,即日興師,先下金隄,次取金墉,最爲上策。”孟海公欣然降旨,親統大兵十萬,直奔金隄而來。

那金隄關守將賈閏甫、柳周臣,引兵出關交 戰,被宋義王打得大敗,入關堅守不出,便差人連夜金墉告急。孟海公將餘隄圍住,日夜攻打,李靖道:“大王要破此關,不出十日。貧道暫別,與大王往太行山借一件寶貝來。待李密救兵一到,管叫他片甲不存。”孟海公大喜道:“速去速來。”李靖應允,竟往海外訪道去了。

那金墉李密,得了告急表章,親自點兵五萬,帶領五虎大將,來救金隄。其餘諸將同徐茂公等守國。兵到金隄關,賈閏甫、柳周臣接入。次日,李密領衆將出關對敵,羅成一馬衝到陣前,孟海公手下元帥尚義,提刀迎住。戰未三合,被羅成攔開刀耍的一槍,打中左肩,伏鞍而去。李密將號旗一展,五虎大將,一齊衝殺過來,如砍瓜切菜一般。殺得曹州人馬,屍山血海。孟海公率領殘兵,奔回曹州去了。

且說李密鳴金收兵,入了金隄關,心中得意,即降旨傳修撰官寫赦書一道:“頒諭金墉衆臣知悉。孤家親救金隄,賴上天之佑,馬到成功,合該賞軍澤民,赦有一切罪犯。凡已結案未結案,除十惡大罪外,盡行赦除。預仰朝臣悉行釋放,欽此遵依!修撰官寫畢詔書,啓讀一遍,排在案上。李密暗想:“南牢李世民赦水得。”遂拿起筆,在書後面,批下二句雲:“滿牢罪人皆赦免,不赦南牢李世民。”批畢,即差官齎詔到金墉。徐茂公、魏徵等開讀過了,即令職使釋放一切罪人。茂公收了詔書,私對魏徵道:“李世民乃是真命天子,你我日後歸唐,俱是殿下之臣。如今監禁南牢,應當及早救他纔好,怎奈魏王赦書後面,又批這二句,如何是好?”未知魏徵怎說,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