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時,妙玉於黛玉是何表現?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時,妙玉於黛玉是何表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堪稱是整本書最經典的章節之一,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第40回,由於賈母相中了劉姥姥,故留劉姥姥多住了幾日,期間賈母帶着劉姥姥暢遊大觀園,到處閒逛開party,賈府的繁華景象也因爲劉姥姥的加入,被帶向了最高潮,但在這期間,我們會敏感地發現,大觀園中有兩位女子,貌似對劉姥姥表現出了一定的“惡意”,一個是丰神若仙子的林黛玉,一個是冷傲孤僻的妙玉!

林黛玉對劉姥姥的嘲諷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時,妙玉於黛玉是何表現?

先說林黛玉,她對劉姥姥的“惡意”就是當着衆姊妹們的面兒,嘲諷劉姥姥像個母蝗蟲,當然,這裏的“惡意”要加個引號,因爲到底算不算惡意,諸君看完以下分析之後,自行判斷。

探春笑道:“也別要怪老太太,都是那個劉姥姥一句話。”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她一句話。她是哪一門子的姥姥,直叫她是個‘母蝗蟲’就是了。”說着,大家都笑起來。——第42回

這裏的情節背景是,劉姥姥見過大觀園的山山水水後,感慨大觀園的風景比過年的年畫還好,賈母一時興起,就讓惜春爲大觀園畫一幅年畫,惜春爲此不得不向詩社請假,這纔有探春和黛玉之間的這番對話。

那麼林黛玉對劉姥姥的這番評價,到底算不算嘲諷呢?這就要看站在什麼角度了。

比如,站在劉姥姥的角度,她如果恰好從旁邊路過,聽見林黛玉這般評價她,即便深通“厚黑學”,劉姥姥也不可能心中完全沒有一點波瀾,畢竟自己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被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在背後評價:她算哪一門子的姥姥,直叫她是個“母蝗蟲”罷了!劉姥姥這個當事人多少恐怕還是有點感觸的。

所以,從“當事人情緒”這個角度來看,黛玉的言行無疑存在很大問題。

但是,若站在林黛玉主觀情緒的位置上,則她稱呼劉姥姥爲“母蝗蟲”,只是爲了達到一種藝術效果——劉姥姥在賈府內胡吃海喝,神態活像一個蝗蟲!

再聯繫當時的情境,林黛玉的所說所思,幾乎都是爲這種“藝術效果”服務的,事實證明,林黛玉的話確實逗笑了衆人,可見衆人也都認同林黛玉的形象比喻,由此得出結論——林黛玉主觀上並沒有要辱罵劉姥姥的意思。

由此便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兩個矛盾觀點,普遍認爲,黛玉自己沒有存在主觀上的惡意,但終究還是造成了“惡意”的後果——傷了當事人的心(如果劉姥姥在旁邊聽到)。

就好比今天,你的一句無心之語傷害了身邊人,儘管這句話是你無意說的,但身邊人內心受到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你並沒有傷害他人的主觀動機和意願,但卻造成了這個後果,那麼該如何評判?不知諸君如何評判這起“黛玉人品懸案”。

妙玉對劉姥姥的嘲諷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時,妙玉於黛玉是何表現? 第2張

相比黛玉,妙玉對劉姥姥的嘲諷則更爲直接,甚至可以直言妙玉不喜歡劉姥姥,言行之間對這位老人存在明確的惡意。且看第41回原文:

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爲劉姥姥吃了,她嫌髒不要了......寶玉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幺兒來,河裏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第41回

妙玉對劉姥姥的嫌惡表露無遺,只因爲劉姥姥用了那個成窯杯子喝茶,她便嫌髒不要了,而且還要讓人將劉姥姥站過的地面清洗一遍,妙玉這是怎樣的潔癖啊。

關於妙玉爲何要這般做,目前的解讀普遍認爲妙玉是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喜歡高雅之人,厭惡低俗之人,劉姥姥喝妙玉泡的“老君眉”,這可是上等的好茶,可劉姥姥喝完卻評價一句: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就好了。

就好比一個人拿着梵高的《向日葵》當廁所手紙,上完廁所還嫌這畫的紙質太硬,擦起來不舒服一樣,以這個例子帶入妙玉的心境,便可瞭解她對劉姥姥的反感態度從何而來。

筆者近日細品十年砍柴《閒話紅樓:大觀園的後門通梁山》一書,書中亦提到林黛玉和妙玉二人對劉姥姥的嫌惡,但十年砍柴的觀點卻頗爲另類,他認爲林黛玉、妙玉對劉姥姥的反感,來源於她倆也是寄人籬下的身份,被劉姥姥的到來戳中了內心隱形的痛點,故而衆女子中,只有黛、妙兩人的反應最爲激烈:

對劉姥姥的打秋風,兩個反應比較強烈的恰好也是孤兒,一個是同樣是女清客的妙玉,一個則是林黛玉。劉姥姥是投靠拐了七八道彎的遠親,黛玉投靠的是至親,可是細究起來,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別人僅僅在看劉姥姥演小品,圖個樂子,而劉姥姥過於明顯的打秋風、撞木鐘的行爲容易傷害到妙玉、黛玉這樣的人。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時,妙玉於黛玉是何表現? 第3張

對於十年砍柴的分析,筆者保留態度,從客居這方面來看,黛玉、妙玉的確有劉姥姥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這種相似之處是否強大到可以激發黛玉、妙玉的意識層面,有意識地對劉姥姥進行嘲諷,這很難稱得上是客觀觀點。

且不論黛玉、妙玉與劉姥姥在階級身份上的天差地別,單看林黛玉的性格,若是她真的有意識地將自己和劉姥姥類比看待,則必然勾起“父母雙亡”之傷心處,黛玉可是有“網抑雲綜合徵”的,她的情緒必然傾向於傷心悲慼,如何還能笑着開“母蝗蟲”的玩笑?

妙玉也是如此,她這般清高孤傲,將劉姥姥視爲俗人,如何會將自己和劉姥姥同等看待?亦或者說,劉姥姥的存在,只是激發了黛玉和妙玉的隱形意識,乃至於兩位都沒主觀上意識到這一點,而是憑藉下意識嘲諷了劉姥姥?這樣的話,圈子就繞大了,脫離了客觀分析的界限,不知諸君如何看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