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中探春成爲王妃還進了薄命司,是爲什麼?

紅樓夢中探春成爲王妃還進了薄命司,是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探春是《紅樓夢》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賈探春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佼佼者,論世俗能力,不在王熙鳳之下,論文化修養,亦僅次於薛、林而已,曹雪芹能將她排在十二釵的第四名,足可見對探春寄予了怎樣的厚望。

關於探春最終結局,雖因後40回的缺失,導致無法得出準確的答案,但前80回埋下了很多伏筆,大致可以推斷出一個隱約朦朧的輪廓。

第63回“壽怡紅羣芳開夜宴”,在賈寶玉的生日宴會上,衆人玩抽花籤的遊戲,其中關於探春抽籤的描寫是這樣的,原著記:

探春伸手擎了一根出來,自己一瞧,便擲在桌上,紅了臉,笑道:“這東西不好,不該行這令。這原是外頭男人們行的令,許多混話在上頭。”衆人不解,襲人等忙拾起來,衆人看時,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着“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再同飲一杯。衆人笑說道:“我們家已有了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說着,大家來敬。探春哪裏肯飲?卻被湘雲、香菱、李紈等三四個人強死強活灌了一鍾才罷。——第63回

這就是《紅樓夢》的隱喻特點,雖然花籤僅僅是個遊戲,但在文學角度卻承擔了揭示人物命運的作用,探春的花籤暗示了她將來會當王妃!

無獨有偶,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大觀園衆姊妹一起放風箏,期間探春放的就是鳳凰風箏,並引出一件關於風箏的小風波,原著寫道:

紅樓夢中探春成爲王妃還進了薄命司,是爲什麼?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衆人皆笑說:“且別剪你的,看他倒像要來絞的樣兒。”說着,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衆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衆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說着,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第70回

探春所放風箏乃是鳳凰,非尋常凡間之物,這是對探春未來將爲“王妃”的暗中隱喻,同時兩個鳳凰纏在一起,又有喜字風箏加入其中,箇中意味不言而喻。這些種種都說明了一個事實:探春最終必定是成了王妃。

問題在於,如果探春真的成了王妃,那豈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正如李紈等人所言“我們家已有一個王妃了,難不成你也是王妃”。探春能有這麼個結局,也算不錯,既然如此,爲何賈探春還是被曹雪芹給寫進了薄命司?

凡是入了薄命司的女子,結局一定是悲劇,只是悲劇的形式會有不同,並不一定要以逝世爲結局。

就比如襲人,她最終嫁給了蔣玉菡,不愁溫飽,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算是個小資家庭,可襲人還是入了薄命司,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襲人是個有事業心的女子,她當年拒絕家裏人將她從榮國府贖出,自願維持奴隸的身份,就是因爲她已然準備嫁給賈寶玉當妾,這樣她就能走上半奴半主的姨娘之路,她生的孩子將來也會是榮國府的主子。

可襲人卻嫁給了社會地位最低下,最讓人戳脊梁骨的戲子蔣玉菡,雖然衣食無憂,但跟襲人嚮往的社會地位終究背道而馳,襲人的薄命就在於此——她永遠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薄命的內涵是一致的,那就是每位金釵都走上了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恰恰相反的道路,王熙鳳雄心勃勃,最後家敗人亡,林黛玉心心念念唯有愛情,卻免不了淚盡而逝的命運,史湘雲渴望一個美滿家庭,可丈夫衛若蘭英年早逝,李紈將全部希望放在兒子賈蘭身上,可最終功成名就之際,賈蘭驟然死去,李紈的感情再也沒了寄託......

探春既然入了薄命司,那她的結局必定逃脫不了這個規律,《紅樓夢》第五回的賈探春曲辭《分骨肉》是這麼寫的: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探春的曲辭寫得很悲傷,內容也很明確,探春出嫁似乎是被迫,而且一旦出嫁,再也回不了家。高鶚(或無名氏)續寫的探春結局,嫁給了鎮海總制的兒子,甚至探春還在賈寶玉、賈蘭科舉考中後回孃家一趟,穿的金彩輝煌,模樣也變得更加出挑,收到賈府衆人的盛讚,這無疑是瞎寫,探春的結局不可能這麼美滿。

紅樓夢中探春成爲王妃還進了薄命司,是爲什麼? 第2張

從判詞、判曲的內容看,探春的婚事屬於被逼無奈,雖然封建時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針對探春的婚事,貌似連賈政、王夫人都無可奈何,她的出閣一定是非正常出嫁,否則判曲也不可能有“告爹孃,休把兒懸念”、“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的說法。

87版《紅樓夢》倒是給出一個相對靠譜的答案,兩國打仗戰敗,朝廷迫不得已只能採取和親的政策,南安王妃捨不得自己的女兒遠嫁,就認了探春當自己的女兒,並讓她充當和親工具,嫁給了戰勝國。

如此一來,既對應了《紅樓夢》中王妃的暗喻,同時又將探春推向了絕路,作爲戰敗國的和親女性,她不遠千里去到別國,此生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同時,在那個陌生的國度,探春將會遭受怎樣的折磨,這是我們書外人難以想象的。

當然,87版《紅樓夢》的探春結局只能算是相對合理,並不能說它就代表了真正的探春結局,探春被迫遠嫁是必然,從此不能歸家也是確定的,這是具體的悲劇內容,至於何種形式引發了這些內容,還需要繼續考證,又或者說,只有曹雪芹、脂硯齋這些知道全書內容的當事人才能給出準確的回答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