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柴進不喜歡武松的原因是什麼?

水滸傳中,柴進不喜歡武松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松是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爲人仗義,是梁山上爲數不多的真好漢。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作爲好漢,武松自然就被衆人高看一眼,比如宋江都跟他結拜,得病時也是宋江細心照顧;後來的陽谷縣令更是對其委以重任,甚至在他犯了人命案後,還對其進行開脫;再到後來遇到張青、孫二孃夫婦,也是對其禮遇有加,日後更是救過他的命……

可是,人人都敬重的好漢,爲什麼到了柴進,柴大官人府上,卻不受待見呢?

楊角風談水滸第35期:武松身爲好漢,衆人都高看他一眼,爲什麼唯獨柴進不怎麼待見他?

一、

首先要肯定的是,那時候的武松確實沒有展現出能當好漢的氣質,至少在衆人眼中就是一個小混混。

武松形象的轉變離不開一個人和一件事,一個人是指宋江,一件事是指景陽岡打虎,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兒會講到。

可以說在這之前的武松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混混,充其量也就是激怒了楊志的牛二角色,當初他親哥哥在陽谷縣巧遇他之後,對他就是一通埋怨:

“當初你在清河縣裏,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隨衙聽候,不曾有一個月淨辦,常教我受苦。”

這麼一個禍害家人的武松,整天就是流裏流氣的,喝了酒後,今天追隔壁王嬸兒的雞,明天摸後村李寡婦家的鴨,轉過來又去跟街坊鄰居幹架,他哥哥武大郎沒少給他平事。

那麼,武松最後爲啥跑到人家柴大官人府上了呢?

水滸傳中,柴進不喜歡武松的原因是什麼?

這也是武松自己講的:

“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逕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來躲災避難。”

原來是因爲犯了人命案子,當然,後來查實這個人並沒有死,虛驚一場。武松犯了案後,竟然是“一逕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幾乎是想都沒想,直接奔着柴進就來了,由此可見,柴大官人的名號早已響徹江湖。

二、

那麼,武松爲什麼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柴進呢?

因爲柴進是大宋朝最有名的慈善家,專門收留那些落魄的人,有些人是吃不起飯了,有些人是鬱郁不得志了,有些人則是亡命之徒,無處可逃了,柴進可以說是來者不拒,有一個算一個。

不管柴進是出於什麼目的,總之大把的真金白銀是掏出來的,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慈善家。

但是這個慈善家也是有來頭的,他是一個典型的含着金鑰匙出生,卻又比較缺乏政治眼光的前朝後裔。

柴進是後周柴世宗嫡派子孫,當年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在柴家手裏奪得了天下,趙匡胤比較有德,沒有對前朝柴氏趕盡殺絕,還御賜了柴進先人丹書鐵券。

本來,柴進應該是韜光養晦,或者是緊抱宋朝廷皇室大腿,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猥瑣發育。可惜這個人卻異常喜歡結交朋友,仗義疏財接納江湖人士,甚至一些亡命之徒他也給提供庇護。

所以,後來他被高唐州知府高廉(從四品)的小舅子殷天錫,騎在脖子上拉屎,連他掏出丹書鐵券都不好使。很多人覺得是因爲李逵殺了殷天錫,這才導致柴進混不下去去。其實不然,實際上是宋朝廷那時候也是容不下這麼高調的他了,畢竟後周的尚方寶劍斬不了大宋朝的官。

正因如此,武松會覺得柴進是一個仗義疏財的大好人,還充滿正義感,投奔他是最佳方案。

三、

既然柴進這麼仗義疏財,又喜歡廣交朋友,爲什麼武松投奔他後卻不怎麼受待見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柴大官人這麼有頭有臉又有錢的人,每天都會接待多少類似於武松這樣的人?

要把這些人接到自己的府上,好吃好喝供着,還得詢問遇到啥困難了,可以幫忙解決官司的,還得花錢出人給解決,做到這一步相當不錯了。

所以,剛開始面對武松這個小混混時,柴大官人也是按照一般人來對待的:

“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

正常情況下,武松就是一個普通賓客,柴進都不會跟他有更深層次的交往,好吃好喝供着就是了。頂多會開導開導他,傷了人不要緊,我跟清河縣縣令比較熟,不就是傷了人了嘛,沒事兒,我去派人看看情況,到底那個人死了還是沒死。

偏偏武松這個人,小混混秉性還在,柴進講把這裏當自己家,隨便,結果武松就真當自己家了:

“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

水滸傳中,柴進不喜歡武松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這些被武松揍的莊客,怎麼可能會忍氣吞聲,自然也會找柴大官人評理。你看看來的這個人是啥人啊,好吃懶做,還整天罵罵咧咧的,一言不合就揮拳頭,咋整?

柴進也只能勸勸這些人,以後少搭理武松就是了,何必招惹這麼個小混混:

“滿莊裏莊客,沒一個道他好,衆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

四、

正常情況下,柴進不可能不出面調和這些人的矛盾,顯然,武松不吃那一套,反而覺得你瞧不起他!

柴進畢竟名氣在那裏擺着呢,又不能明目張膽地趕武松走,這樣一來的話,自己就毀了自己的招牌。

那隻能在待遇上對武松差一點咯,本來一天給三個雞腿吃的,現在改成一個了。本來睡覺的時候睡大牀,現在改成小牀了,本來每天早上還有人端茶倒水,現在自己得趴缸裏喝了……

其實就是變着法地讓武松自感無趣,走了就是了:

“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武松心裏也明白,所以就打算走了,結果因爲總是趴在缸裏喝水,畢竟不太衛生,得病了,瘧疾,沒辦法,只能還得在柴進府上養病。

後來宋江也來到了柴進府上,宋江的名氣可是遠遠大於武松,自然受到柴進的熱情款待。結果當天晚上,宋江可能被款待的太豐盛了點,半夜要去拉屎。於是路過了正在烤火的武松旁邊,不小心踩到了燃燒的木材上,這下子武松火了:

“你是甚麼鳥人!敢來消遣我!”

莊客一看,壞了,武松這是又要打人了,當時就慌了,急忙喝住武松,你可不要胡來,這個人可是柴大官人最相待的賓客。

武松纔不管那一套呢:

“'客官!''客官!'我初來時也是'客官!'也曾最相待過。如今卻聽莊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無千日好!'”

五、

你看,這麼一個“滾刀肉”,寄人籬下,還動手打人家的客人,柴進怎麼可能會喜歡武松?

從這一點上看,柴進這個人也缺乏獨到的眼光,能聚人,但是卻不會用人,一手好牌打得很爛!

其實不僅對待武松如此,對待其他的人也是這樣,既然已經選擇了跟綠林好漢搞在一起,那就得對人家真誠一些。

比如對待林沖,爲了讓他跟洪教頭比試,他竟然是:

“柴進心中只要林沖把出本事來,故意將銀子丟在地下。”

水滸傳中,柴進不喜歡武松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這其實就已經有點侮辱人了,就像一個富家人扔出一塊肉骨頭,引兩條犬打架,他自己在那裏叫好。

林沖這個人就是軟弱,還是從了柴進,最後打敗了洪教頭,氣得洪教頭扭頭就走了,而柴進卻很高興:

“羞慚滿面,自投莊外去了……攜住林沖的手,再入後堂飲酒……”

按照柴進的理論,誰武藝高強,誰就受自己尊敬,洪教頭敗了,就得羞愧難當,自行離去,而勝了的林沖,纔是我的上賓。

洪教頭畢竟是莊上的教頭,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比起來,還是弱了一點,又何必這麼折辱人家呢?

長此以往,又會有幾個人真心實意跟柴進交好呢?

所以,武松不受柴進待見,也就顯而易見了,一方面是武松自己有問題,不夠矜持。另一方面,柴進這個人的肚量也不夠,待人不是很真誠,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六、

從這一方面上看,柴進跟宋江比起來,簡直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宋江一眼就看出武松絕對不是一般的人,打心眼兒裏是喜歡這個人,絕對高看武松一眼:

“宋江大喜,攜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後堂席上,便喚宋清與武松相見。柴進便邀武松坐地。宋江連忙讓他一同在上面坐。”

宋江見到武松,眼中都是喜歡,手拉手要帶他去後堂席上坐,當時柴進是讓武松坐地上的,宋江卻不同意,一把拉他坐在了上面。

到了晚上,更是不讓武松再在地上烤火睡覺了,而是拉他一同就寢。在柴進不肯給武松做衣服的前提下,自己取出綢緞找人給武松做衣服,因爲武松還在生病,他更是伺候武松養病,臨走時還給他十兩銀子,並與之結爲異性兄弟。

你看,柴進又花錢,又花時間的,不僅沒能拉攏武松,還拉來了仇恨。人家宋江拿着柴進的衣服,拿着柴進的銀子,住着柴進的房子,卻拉攏下了武松:

水滸傳中,柴進不喜歡武松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過了數日,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柴進知道,那裏肯要他壞錢?自取出一箱緞匹綢絹,門下自有針工,便教做三人的稱體衣裳。”

後來武松血濺鴛鴦樓後,被孔亮抓了起來,要活活打死他,沒曾想被宋江救了:

“當晚宋江邀武松同榻,敘說一年有餘的事,宋江心內喜悅。”

所以,宋江對武松,那是真心喜歡,並不是假裝的,他對武松的囑咐也絕對是發自內心的,這絕對不是柴進能比的:

“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爲人一世。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事業,可以記心。聽愚兄之言,圖個日後相見。”

除了宋江,人家施恩,雖然有利用武松黑打黑的成分在裏面,但人家也是三出三入死囚牢探望武松。張青、孫二孃夫婦更是跟武松關係好得不得了,在電視劇中烏龍嶺一戰,孫二孃更是因救武松而亡。(這也比較符合原著中兩個人的形象,以及關係,當然,原著中是孫二孃被杜微飛刀射殺的。)

可以說,武松之所以能成爲後來的武松,而不是李逵,就在於他跟宋江在柴進府上交往了一段時間。正是這段時間,宋江教了他太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也是柴進不能比的。

武松的一生只尊敬兩個人,一個是他親哥,武大郎,另外一個就是結拜大哥,宋江。前一個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後一個可以稱得上他的人生導師。

正因爲有了宋江,纔有了後來人人都喜歡的武松,不然的話,他還是那個動不動就怒髮衝冠的小混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