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她有多會算計人?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她有多會算計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怡紅院裏有王夫人的耳目

賈寶玉是賈府最重要的少主人,所以他的怡紅院裏,下人是最多的,丫頭加上媳婦婆子得有二三十人,王夫人雖然不經常去怡紅院,但她後來透露給賈府衆人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她的心耳神意,時時都在這裏。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她有多會算計人?

這就意味着怡紅院裏有任何風吹草動,王夫人便會第一時間清清楚楚的知道。四兒曾經在怡紅院和寶玉開玩笑說,同日生日就是夫妻,因爲四兒和寶玉就是同一天生的。

這個小小的玩笑話也逃不過王夫人的耳目,可見王夫人的耳目應該就是寶玉身邊的大丫頭,不可能是那些幹雜活的小丫頭。

賈寶玉的貼身大丫頭就是晴雯、襲人、麝月、秋紋這四個,晴雯是這次抄檢大觀園的最大受害者,除去她,就剩下三個,要麼襲人,要麼麝月,要麼秋紋。

秋紋,論城府心機,比不上襲人,論沉着冷靜,比不上麝月,秋紋也不曾得到王夫人的賞識,所以基本可以斷定,秋紋不是王夫人的耳目。

剩下的就只有襲人和麝月了。

王夫人也親口說過,怡紅院裏的丫頭,她只認識襲人和麝月,那麼王夫人的耳目肯定是兩人中的其中一位了。

賈寶玉在回怡紅院的路上,心裏就犯起了嘀咕: 誰這樣犯口舌?況這裏事也無人知道,如何就都說着了?

先說襲人,晴雯被攆出賈府後,襲人的反應有許多可疑之處,賈寶玉和她有很多對話,因爲賈寶玉話裏有話,他的疑惑之處幾乎都是指向襲人,而襲人並沒有作過多的解釋,因爲賈寶玉也沒明着說背後告密的就是她。

二.襲人和麝月洗脫不了嫌疑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她有多會算計人? 第2張

賈寶玉回到怡紅院裏,就看見襲人在那裏哭,這哭是發自內心還是演戲給寶玉看,就不得而知了。

按襲人的性格來說,她有一顆爭榮誇耀的心,晴雯長得標緻,性格爽利,針線活極好,這些都是超越襲人的優點,她都是自愧不如的。

所以整個怡紅院,襲人最大的威脅和競爭者就是晴雯,而且晴雯也很得賈寶玉的寵愛,晴雯在怡紅院任性妄爲,賈寶玉也拿她沒轍。

王夫人攆走晴雯,就等於把襲人最大的敵人“幹掉了”,她應該非常高興,但是就算心裏高興的不得了,能掛在臉上嗎?

賈寶玉就開始旁敲側擊地和襲人對話,他說,晴雯和你從小在老太太屋裏過來的,她性情爽利,鋒芒畢露,但也沒有得罪你們的地方,想必是她生得太好了,被這好所誤了。

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嫉妒晴雯長得漂亮,所以才這樣暗算她。

襲人仔細揣摩這話,覺得賈寶玉懷疑她了,襲人便撇開這個話題,安慰賈寶玉,晴雯回家就算是養病去了,等老太太高興時再要來就是了。

賈寶玉聽見襲人的這話,感覺她就像放屁一樣輕鬆,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寶玉冷笑道,晴雯從小嬌生慣養,如今得了重病,又被人冤枉,無情地攆出去,生一肚子悶氣,就像一盆才抽出嫩箭的蘭花送到豬窩裏去一樣,不知道還能活不能呢!

賈寶玉是冷笑着說完這番話的,這可是頭一遭,貌似他已經不相信襲人了。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她有多會算計人? 第3張

賈寶玉又說階下一棵海棠花死了半邊,可能就是晴雯不好的預兆。

襲人見賈寶玉一直對她窮追猛打,便用了攻心之計,不僅辱罵晴雯還下猛藥自黑道:

那晴雯是個什麼東西!她總好,也滅不過我的次序去,便是這海棠,也該先來比我,也輪不到她,想是我要死了。

這一招果然管用,賈寶玉立馬中計,急忙握住襲人的嘴,反過來勸襲人,這是何苦,罷了,再別提這事,別弄的去了三個,又饒上一個。

襲人的目的達到了,她心中竊喜:

若不如此,你也不能了局。

襲人的一個小小的攻心之計,便讓賈寶玉沒心沒肺了,他說: 全當她們三個死了,況且死了的也曾有了,也沒見我怎樣。賈寶玉說的應該是屈死的金釧兒。

通過上述賈寶玉和襲人的對話,襲人有很大的嫌疑就是王夫人的耳目,但也不能百分百確定,因爲還有一個麝月也洗脫不了嫌疑。

有很多讀者朋友從晴雯的判詞分析,王夫人的耳目應該是麝月。

紅樓中最厲害的角色爲何是王夫人?她有多會算計人? 第4張

頭兩句: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霽月暗喻的是麝月,彩雲暗喻的是晴雯。深層的意思就是麝月和晴雯是不能在一起共存的。

麝月常常向王夫人告密,使王夫人對晴雯恨之入骨,以爲晴雯、芳官、四兒都是害賈寶玉的狐狸精,所以晴雯和芳官、四兒才遭受不白之冤,晴雯更慘,被王夫人焚屍揚灰,迫害到連渣都不剩。

回想在怡紅院的日常生活中,麝月總是不離晴雯左右,很可能就是故意監視她的一舉一動的,而這一切,晴雯和寶玉都矇在鼓裏,芳官和四兒也是該撒潑就撒潑,該撒嬌就撒嬌,終日沒心沒肺的和賈寶玉嬉戲玩鬧,卻不料被人暗中算計得連渣都不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