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曲高和寡”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曲高和寡”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 曲高和寡

成語“曲高和寡”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拼音】: qǔ gāo hè guǎ

【解釋】: 曲調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很少。

【成語故事】:

成語“曲高和寡”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第2張

宋玉是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有一天,楚襄王問宋玉:現在不少人對你有意見,你是不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宋玉轉彎抹角地回答說:有位歌唱家在我們都城的廣場上演唱,唱《下里》《巴人》這些通俗歌曲時,有幾千聽衆跟着唱起來;唱《陽春》《白雪》這類高深歌曲時,能跟着唱的只有幾十人;到了唱更高級的歌曲時,跟着唱的只有幾個人了。從這裏可以看出,曲調越是高深,能跟着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己品行高超,一般的人不能瞭解,所以有人說三道四。

和(音賀)指跟着別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這個成語後來比喻言論、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時也用來諷刺別人自命不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