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崖山之戰的戰爭背景:元朝崛起大肆加緊滅宋步伐

崖山之戰的戰爭背景:元朝崛起大肆加緊滅宋步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崖山之戰戰爭背景: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3] 等,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中國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這場戰役直接關係到南宋的興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相傳宋元雙方投入軍隊30餘萬,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着少帝,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 同時也意味着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元朝最終滅亡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亡於遊牧民族之手。部分人評價這場戰役,認爲其標誌着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國(中華)”這一說法。

元朝軍隊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於是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由國舅楊亮節陪同,在謝道清密命攝行軍中事的江萬載父子所帶殿前禁軍的護衛下,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婺州(現浙江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到溫州後再與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接着進封趙昰爲天下兵馬大元帥,趙昺爲副元帥。[9] 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於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做皇帝,是爲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爲楊太后,仍由老臣江萬載祕密攝行軍中事,統籌全局;公開則加封弟弟趙昺爲衛王,張世傑爲大將,陸秀夫爲籤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爲丞相,文天祥爲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工作。

崖山之戰的戰爭背景:元朝崛起大肆加緊滅宋步伐

趙昰做皇帝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隨即早有異心的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颱風,帝舟傾覆,端宗差點溺死,被江萬載救回,但宋軍民的實際統帥江萬載卻因此被颱風海浪捲走殉國,端宗也因此得驚悸之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並自己前往占城,但後來二王數次召其回來都不返;最後逃到暹羅(今泰國),最後死在那裏(陳根本沒去越南,而是到海陵島躲了起來,宋亡後變成某支田姓的祖宗)。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死去,由弟弟7歲的衛王趙昺登基,年號祥興。趙昺登基以後,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師)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不久﹐在現時廣東和江西二省交界處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張弘範部將王惟義在海豐縣的五坡嶺生擒,在陸地的抗元勢力覆滅。南宋流亡朝廷逃到海上,一場事關南宋流亡朝廷生死存亡的海戰已是一觸即發。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