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軍事新聞 > 中國航母戰鬥羣可能會優先部署在南方 具駐泊能力

中國航母戰鬥羣可能會優先部署在南方 具駐泊能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批應造三艘

國內外對於中國是否開工建造航母的猜測紛紛揚揚,現在看來正在越來越明朗。外界認爲,第一艘中國國產航母可能會在2017—2018年建成服役。

對只有一半中國血統的“遼寧”號航母,外國媒體曾有不少貶損的說法。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報曾刊文稱,“遼寧”號是全球最廉價的航母……幾乎沒有自保能力。西方媒體也時不時拿“遼寧”號的滑躍甲板設計說事,稱其戰鬥力遠遜於裝備多部蒸汽彈射器的美國大型核動力航母。那麼中國國產航母會不會裝備彈射器呢?這個問題或許早就有了答案。美國“全球安全”網站報道稱,早在1985年,中國就從澳大利亞購買了排水量17000噸的“墨爾本”號航母,並在大連對這艘退役航母進行了拆解。“墨爾本”號被拆解之前曾在廣州停泊供中國海軍造船工程師研究。雖然“墨爾本”號上的重要設備在出售給中國之前就拆除了,但澳海軍消息人 士指出,中國專家對航母上的蒸汽彈射器非常感興趣,曾索要相關資料。美國 海軍學院網站發文報道稱,獲得“墨爾本”號是當時中國海軍中“力挺航母 派”取得的重大進步。之後沒幾年,中國就在廣東省建造了帶彈射器、阻攔索的陸基模擬甲板。

此後,爲掌握航母建造技術,中國還曾從國外購買過多艘退役航母,包 括蘇聯時期的“明斯克”號、“基輔 號和“瓦良格”號等。如今,通過自行改造“瓦良格”號並使之成爲“遼寧”號,中國逐步掌握了建造航母的技術和工藝,爲國產航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既是意料之中的結果,也是中國技術積累多年後的一次噴發。中國國產航母很可能會首批建造3艘。因爲從理淪上來講,1艘航母很難形成有效戰鬥力,2艘的戰鬥力也有限?,只有建造3艘,才能達到1艘在遠洋進行巡邏執勤、1艘訓練新的艦載機和艦員、另1艘在船塢或基地進行維修和休整的目的,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隨時可用的航母編隊。

中國航母戰鬥羣可能會優先部署在南方 具駐泊能力

美國航母熱衷在全球各大洋耀武揚威不同,數量有限的中國航母可能會集中部署在母港中,以輪換部署的方式執行任務。美國海軍學院網站的報道就分析說,中國或許不會按照三大艦隊各1艘的方式分配航母,可能將多艘航母集中部署於南海艦隊的三亞基地,同時也釆用不定期在東海等海域部署的模式,以適應不同的需要。

總之,中國海軍在初期至少應組建四個航母戰鬥羣,以掩護艦艇編隊,支援兩棲登陸作戰,並維護自己的海上主權。在擁有自己的航母戰鬥羣之後,將會極大增強中國海軍的的作戰能力,也意味着中國將增強自己在世界各大洋的軍事存在。

  兩個階段的發展模式

迄今披露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透露出兩個重大消息:一是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開工,而且是由大連造船廠建造;二是作爲中國航母“帶刀侍衛”之一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己經成熟,正進入批量生產階段,除了上海長興島造船廠已下水三艘、四艘正處於建造狀態外,大連造船廠也加入了052D的建造行列,據稱第一批次建造數量爲2艘。

據外媒分析,中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準備裝備4艘航母,包括正在緊張試驗的“遼寧”艦。據悉,中國國產航母建設項目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在設計和建造新航母時將會借鑑“瓦良格”號的改裝經驗,對原設計進行有限的技術修改,但是總體結構改動不大,即所謂的001A型航母。該型航母的主動力裝置仍將使用蒸汽輪機,其噸位可能會略大於“遼寧”號,在7萬-9萬噸之間,可以搭載40-45架殲-15型艦載機,配備滑躍跳板和攔阻索,這就是所謂的STOBAR型,即“短距起飛、攔阻着陸”,不用彈射器。這批航母將在大連建造,因爲改裝過“瓦良格”號的大連造船廠非常熟悉此類航母的特點,而且日漸成熟的殲-15艦載機也己適應了滑躍起飛,所有戰術和人員也均是按照滑躍起飛訓練的。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中國航母計劃的第二階段。外界認爲,以中國的發展雄心,肯定不會滿足於在周邊轉悠,因此下一代航母必然希望能造得更大,以搭載更多飛機,戰鬥力以美軍 航母爲標準。所以,在落實第二階段國產航母計劃時,中國至少將建造2艘排水量達9-10萬噸級的航母,計劃使用核動力裝置和彈射器,預計將在2020年之後裝備中國海軍。俄羅斯媒體分析稱,爲了落實這些計劃,中國政府於去年2月批准了核動力水面艦船、首先是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計劃。在已經批准的計劃框架內,中國準備研發新一代緊湊型核反應堆,而且,準備採用核動力的艦船並不僅限於航母,還將應用到潛艇和其他大型水面艦艇上。

關於中國建造彈射型航母的佐證是美國公佈的衛星圖片。2014年初,美國衛星拍攝到了中國電磁彈射器試驗基地的照片。基於衛星照片的估測數據,中國電磁彈射器長約120-150米,電磁導軌長約100米,但其技術細節不詳。有報道稱,中國電磁彈射器1:1大小的實驗室樣機是在2008年建成的。由此推測,中國的電磁彈射技術可能己有了長達6年以上的經驗,其技術應該達到了裝備上艦的水準。

  技術細節可期

未來,不排除中國建造航母主要是爲了和美國進行大洋競爭,因此,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應該是在技術上超越 “遼寧”號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但是,很多報道衆說紛紜,西方媒體根據中國研究“墨爾本”號並在廣州建設陸 基彈射甲板並試驗電磁彈射器的情報,判斷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應該會使用彈射器,儘管並不能確定是常規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而俄羅斯媒體稱,中國在第一艘國產航母上肯定會使用滑躍起飛阻攔着艦方式,因爲中國在改裝“遼寧”號時已初步掌握了這種技術,但是還沒有實際應用過,在國產航母上進行試驗才符合穩妥可靠的發展考量。美俄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對中國國產航母排水量的猜測,認爲排水量一定會大於“遼寧”號。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有如下幾條原因:其一,如果排水量過小,就不具備未來和美軍抗衡的能力,排水量小也意味着艦載機不會很多,而沒有和美軍航母一對一的能力,中國發展航母的意義就不大;其二,必須採用彈射起飛方式才能保證足夠的艦載機戰鬥力,因爲採用滑躍起飛方式的“遼寧”號航母本就有艦載機偏少的弊病,如果再用三分之一的力量作爲“夥伴式”加油機,那就等於其艦載機實際數量再打折扣,使用3艘才能圍攻1艘美軍航母,這就使中國發展航母作戰能力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其三,目前中國的艦用核動力還不是很成熟,採用常規動力的可能性最大,但此前已研製的艦用大功率蓄能裝置以及電磁彈射系統均己接近成功,因此在首艘國產航母上同時使用已經成熟;其四,釆用彈射起飛方式,有利於爲航母配備齊全各種需 要的艦載機(包括了JZY-1艦載預警機),唯有如此,中國航母才能真正與美軍航母進行對決;其五,據說中國曾得到了排水量8.5萬噸 的俄羅斯“烏里揚諾夫”級核動力航母的設計圖紙,再加上已成功改造了“遼寧”號,說明中國已經吃透了蘇聯航母的設計技術,在此基礎上設計出自己的大型航母應該不是 難事。

關於中國國產航母釆用常規動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考量:釆用常規動力比核動力對於中國來說技術上更穩妥,建造起來也 更容易,而且使用起來也更經濟(雖然國內正在研製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但由於沒有彈射器,在國產常規動力航母上不會配備,初期應該會採用6?8架卡-31或直預警直升機替代,而航母的主力艦載機仍將是殲-15)。從技術延續性和保證建造時間節點等方面考慮,國產航母沿用常規蒸汽動力的可能性極高,應該還是類似“遼寧”號的動力配置,即4臺蒸汽輪機、8臺增壓鍋爐、4軸推進、總功率20萬馬力。預計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整個建造週期爲36個月,試航12個月,艦機協同訓練時間12個月,大約在2017年前後交付 第一艘,隨後第二艘也會在12個月內交付,全部三艘的交付時間樂觀估計可在2019年完成。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是,2013年8 月,曾有網友拍攝到大連造船廠有一個類似 “遼寧”號的滑躍式甲板分段,這也似乎證 明瞭國產航母開工的報道,說明國產航母採 用了先進的分段建造模式。航母釆用分段式

模塊化建造,就是把整艘船的船體拆分爲N個部分,每個部分爲一個分段,可同時在不同的船塢內建造,最後對每個分段進行聯接。採用分段式模塊化建造可以縮短造船周 期。這說明,無論哪家造船廠最終贏得建造中國第一艘航 母的殊榮,這個船廠都最終承擔航母的總裝任務,而其他建造任務分散在本船廠以及兄弟船廠完成。這些分段包括動力、武器、通信、雷達、火控、攔阻索、彈射器等關鍵零部件,在各分段完成生產後,再統一運送到這個船廠進 行總裝,組合成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外界推測,中國之所以選擇在大連建造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大連造船廠具備豐富的國產戰艦建造經驗,該廠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爲海軍建造了44個型號的820艘艦船,包括中國第一艘炮艇、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第一艘油水補給船等,被稱爲“中國海軍艦艇的搖籃”;第二,大連造船廠改裝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併爲此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航母人才,也積累了很多像特種鋼材、超大型軍用鍋爐、渦輪機、蒸汽機等航母工程技術,他們的成熟經驗是千金難買的,也是其他造船廠暫時不具備的;第三,中國爲改裝“遼寧”號,在大連配套建設了很多工廠,一些專爲航母生產的特種設備幾乎都分佈在大連和遼寧省境內,直接安裝到航母上比運送到上海去要更合適一些。

  可能會優先部署在南方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服役後被部署於青島軍港。外媒分析稱,“遼寧”號的基地位於青島小口子附 近,這裏距韓國西海岸不超過570千米,距離日本長崎970千米。考慮到“遼寧”號的主要使命是訓練艦載機和合格艦員,又距離其建造船廠不遠,因而可以在出現異常時直駛造船廠進行升級維修。這也意味着“遼寧”號的訓練海域主要在黃海和東海,這裏距離日韓甚至美軍駐亞太的基地很近,“遼寧”號的任何訓練活動都難逃他們的監視。當然,在考慮航母基地選址時,除了自然環境外,還要結合國家軍事戰略、海軍技術裝備水平、對未來作戰可能的想定等因素綜合考慮。因此,考慮到青島基地的位置以及東海複雜的局勢,可以說“遼寧”號部署在青 島方向很可能是專爲了訓練,目的就在於爲未 來的國產航母準備大批高素質的人才。

從面臨的現實來看,中國航母最大的用武之地應該是南方,另一個可能的航母基地就在南方,那就是海軍三亞基地。三亞位於海南島最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新世紀中國海軍重點建設的海軍基地,其最主要的優勢是出海不久即可進入深海(這是其較之中國海軍其他港口最爲優越的地方),非常適合駐泊大型艦艇編隊。目前看,中國海軍已經在這裏部署了大量的水面艦艇和潛艇,其中包括目前最先進的戰略導彈核潛艇。據稱,該基地專門修建了兩條長達950米的碼頭,已經具備駐泊航空母艦的能力。

中國航母戰鬥羣可能會優先部署在南方 具駐泊能力 第2張

在美日嚴密封鎖第一島鏈的情況下,中國海軍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從南海經東南亞的 各個海峽進入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對於中國來說,保持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峻和巽他海峽等的暢通至關重要。而三亞海軍基地是中國海軍距離上述海峽最近的基地,直線距離1200千米 左右,以航母編隊航速20?25節計算,從三亞基地出發,可以在兩天之內將這些海峽納入艦載機作戰範圍。

此外,三亞基地周邊的美軍兵力比較薄弱,而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向東可以迂迴臺海,震懾日本,並在西太平洋展開;向南可以直逼馬六甲,繼而前出印度洋,對中東和東非形成牽制。更重要的是,把航母部署在三亞基地,還可以保護中國原本脆弱的石油通道,確保中國經濟命脈的安全。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每年從海灣和非洲進口的石油多達數億噸,其中絕大部分都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才能運回國內。所以,把未來的國產航母部署到三亞基地,非常有利於保護中國石油交通線。中國航母編隊在保證自己的生命線暢通的 同時,還可以隨時切斷日本的石油運輸線(日本的石油進口也來自中東,這裏也是必經之路)。而日本海上自衛隊如果從沖繩出發,遠赴千里才能抵達,因此,即使日本突破和平憲法限制,組建航母編隊,中國也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威懾。

把航母戰鬥羣部署到三亞基地,可能還包含更重要的考量。一個國家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對敵進行威懾的主要武器,也是對方重點探測和攻擊的目標,因此在其巡邏執勤海區需要嚴密的保護,以防止對方反潛兵力尤其是攻擊 核潛艇滲入。而南海面積廣闊,海深相比黃海和東海也要大得多,特別是南海海盆深度達千米,尤其適合導彈核潛艇的活動。所以,近年來中國開始把導彈核潛艇佈置在南海,從三亞海軍基地出發可以很快進入南海深水區,並由此駛往更遙遠的巡邏潛伏地。因此,中國就需要在南海建立導彈核潛艇堡壘區,保護導彈核潛艇的安全,而航母編隊具備空中、海面和水下作戰能力,可以建立立體的反潛體系,其作戰半徑可以覆蓋整個導彈核潛艇的巡邏區,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保護中國導彈核潛艇的安全。

此外,航母基地的主要作用是要維護和容納龐大的航母戰鬥羣,還需要具備完整的後勤保障體系。而且,航母基地的設施需要對航母的各種子系統進行維護和補給,包括動力、武器、電子設備、彈藥和油料以及艦載機等,此外還要興建人員住宿、醫療和休閒的營房,甚至還要安置艦載機的配套維護設備以及各種勤務艦船等。而以三亞基地的建設規模來看,似乎比青島基地有過之而無不及,顯然,南海三亞基地作爲中國國產航母未來的首選部署地應該毫無疑問。

  吹響中國海軍進軍遠洋的號角

目前美國正在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空海一體戰”戰法,其目的就是欲把中國困死在第一島鏈內,因此中國必須發展藍水海軍來積極應對。藍水海軍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擁有航母打擊羣,否則即使走向遠洋,也只能淪爲他國航母力量的活靶子而任人宰割。在中國國力足以支撐擁多艘航母的時候,積極發展建造自己的航母並儘快形成作戰力,就成爲時不我待的艱鉅任務。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目前中國的航母數量和質量遠不足以滿足自身國防以及海洋維權的需要,要想讓海軍力量不再成爲中國國防中的短板,中國的航母建設還任重而道遠。

據消息人士透露,繼國產首批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之後,首艘核動力航母預計將會在2020年之後下水,那也將是第一型裝備電磁彈射器的國產航母。分析指出,在2020年前,中國將會建造不少於4艘常 規動力航母,並打造4支航母編隊;而在2025年前後,中國將會建成不少於6支航母編隊,其中將包括2支核動力航母編隊,它們將分別部署在中國東海和南海地區。而爲航母編隊準備的0520型驅逐艦和0548型護衛艦以及計劃建造的更新型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也將配備與美軍艦艇類似的新型作戰信息指揮系統,以適應中國海軍全球作戰的需要。如果說在擁有4支常規動力航母編隊之後,中國就基本具備了對第二島鏈內外到南太平洋附近以至印度洋的控制能力,那麼在2025年之後,當中國海軍再增加2支核動力航母編隊後,將會擁有從東太平洋到整個南太平洋、再到整個印度洋以至大西洋的作戰能力,屆時,中國海軍將會進入真正的遠洋海軍之列。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美國持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力量,並將“羅斯福”號航母部署在西太地區,其在亞太地區的航母總 數已達到6艘,而中國爆出建造新航母的消息似乎發出了中美航母競爭的信號彈。德國電信網評論稱,“中國正建造首艘自主航母”是“權力上升的象徵”。德國N24電視臺評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目標遠大,並不滿足於只有一艘“遼寧”號,航母是中國崛起的雄心,將增強中國的海上威懾力。而《日本經 濟新聞》擔心“東北亞軍事平衡可能變化”,稱中國新建航母“對周邊國家的威脅增加”,如果新航母配置在和南海相望的三亞軍港,這顯然是爲了爭奪南海,並在和菲律賓等國爭奪主權時擁有優勢。文章還稱,中國的國防開支明顯增加了海空軍的預算,中國近年在西太平洋急速擴大活動區域,隨着航母的 配備,可能將印度洋等納入視野。

其實,西方的擔心是多餘的,作爲一個大國,中國海軍走向遠洋是必然的歷史結果。同時,中國不能像那些中小國家那樣發展中小型航母,而應該以發展大型航母特別是核動力航母爲主,這樣才能滿足一個崛起大國的戰略需求。中國需要維護的海上權益不僅是在近海海域,在中遠海海域也是需要的。另外,通過建造航母,還可以帶動艦艇以及艦載機的發展,更能帶動整個造船業的復興,進而帶動整個民族工業的騰飛。由此來看,中國積極研發國產航母,不但對於國家安全來說十分重要,而且對於各類基礎產業的帶動作用也效果明顯。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