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孫悟空被如來壓500年後變弱了的真正原因?

孫悟空被如來壓500年後變弱了的真正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悟空當年大鬧天空,先是擊敗巨靈神和哪吒,後又戰敗五大天王和哪吒;同二郎神也打了個平手,若不是哮天犬和老君的金剛鐲,二郎神未必擒得住美猴王;從八卦爐出來後,美猴王又力敵王靈官和三十六員雷將,一路打到通明殿裏,凌霄殿外,打的十萬天兵天將膽戰心驚,打的各路天王束手無策,打的玉皇大帝搬請救兵。

然而,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孫悟空輔佐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難,打的這叫一個艱苦,別說鎮元大仙、金翅大鵬這種大神,就連童子、坐騎、寵物這種貨色也把孫大聖整的夠嗆。

於是,有人就懷疑,是不是孫悟空被壓在山下五百年導致功力倒退?有網友戲稱是“五百年不練級,不換裝備,難免落伍。”

不同人給出過不同的解釋。

有的說,在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從事的是破壞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採用不計後果的做法,沒有什麼顧慮,可以放手去搏。

有的說,當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他完全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戰鬥,所以能夠使出渾身解數,有時甚至可以超水平發揮。而天庭衆神,沒有發揮真實實力。

孫悟空被如來壓500年後變弱了的真正原因?
 

網絡配圖

有的說,這壓根就是玉皇大帝的陰謀。

有的說,沒有好的法寶,妖怪們各個偷的好的法寶,如紫金鈴、金剛鐲、紫金葫蘆、芭蕉扇、金鐃等。

我們小時候都看過《西遊記》的電視連續劇,相信所有人看過之後,哪怕是個小學生,都會發現這個問題,孫悟空前面那麼厲害,後面又那麼弱,邏輯上不合理呀。

先不管《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反正肯定不是傻子,一個小學生都能發現的問題,難道作者看不出來嗎?那他還爲什麼這麼寫?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大鬧天宮的是“齊天大聖”,而保唐僧取經的是“孫行者”。我們今天都知道“齊天大聖”孫悟空,外號“行者”。可是最初“齊天大聖”是“齊天大聖”,“孫行者”是“孫行者”,倆真的不是一個人。

《西遊記》是個世代累積而成的作品,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早期“西遊”故事的影子。

我們現在最早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就是由玄奘口述西行見聞,他的弟子辯機手寫了《大唐西域記》,記載了西域的風俗人情、宗教信仰和地理狀況等。其後他的弟子慧立和彥琮寫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他西行求法的經過和後來譯著佛經的情況。這兩部書雖寫真人真事,爲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溼羅國“滅壞佛法”等,這時還沒有“孫悟空”、“齊天大聖”或是“孫行者”。

又由於當時交通極其困難,唐僧孤身西行、遠涉異域,終於取經東還,這件事本身就帶有某種傳奇性。這些故事雖還遊離於取經故事之外,卻啓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這樣,唐僧取經故事流傳到了民間,就逐漸離開了史實而有了越來越多的神異故事。

目前關於玄奘西行的創造的神話故事“唐僧取經”最早的圖像應該是甘肅敦煌榆林窟第二、三和第二十九號窟中的石窟壁畫,榆林窟建成的時間大概是大約作於西夏初年,也就是北宋時期。

注意這兩個窟裏的猴護法,都是身穿白衣,頭上無有戒箍,也沒有持金箍棒。這時還不是我們熟知的“孫悟空”,只是一隻神猴。應該說這代表了唐代到北宋時期中國流傳的“唐僧取經”的基本故事結構和人物形象。

到了宋代,關於取經的故事已經在民間廣泛流傳了,現存的有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共三卷17節(原著第一節已缺),16000多字,雖然敘述比較簡略,但有頭有尾,曲折豐富,已自成體系。不少學者傾向《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西遊記》的雛形和最基本的藍本。其中第二節“行程遇猴行者處”原文:

僧行六人,當日起行。法師語曰:“今往西天,程途百萬,各人謹慎。”小師應諾。

行經一國已來,偶於一日午時,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

法師合掌曰:“貧僧奉敕,爲東土衆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

秀才曰:“和尚生前兩廻去取經,中路遭難,此廻若去,千死萬死。”

法師雲:“你如何得知?”

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

孫悟空被如來壓500年後變弱了的真正原因? 第2張

網絡配圖

法師應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衆生,獲大利益。”當便改呼爲猴行者。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乃留詩曰:百萬程途向那邊,今來佐助大師前。一心祝願逢真教,同往西天雞足山。

這個時候,保護唐僧的神猴,已經叫“猴行者”了,有了“行者”這個號,但還不是我們今天的“孫行者”。

而那個大鬧天空的齊天大聖,也是很古老的傳說。在我國,關於神猴的傳說是和龍的傳說一樣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神奇的內容。

最早的,也是最有名,就是《吳越春秋》的“白猿傳劍”的故事。西漢的焦贛《焦氏易林》卷一“坤之剝”:“南山大玃,盜我媚妾,怯不敢逐,退而獨宿。”都十分好色。晉代幹寶的《搜神記》卷十二載,蜀中大猿“一名馬化”,“伺道行婦女有美者,輒盜取將去”。

到了唐代神猴的傳說更豐富多彩。早在唐初,就有筆記小說《補江總白猿傳》流傳於世,說是廣西靜江府有一別將名歐陽紇者,攜妻平碉蠻,其妻被白猿所竊,後歐陽紇潛入洞殺白猿而奪回妻子。白猿平時幻化成“美髯丈夫長六尺餘,白衣曳杖”,飛如“匹練”,“半晝往返數千裏”,“遍體皆如鐵”,“目光如電”,用刀劍砍之“如中鐵石”,又能“舞雙劍,環身電飛,光圓若月”的“大白猿”,都在某種程度上有孫悟空的身影。

宋人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也說是白猿精攝人妻的故事,所不同的是,這一白猿精已有“齊天大聖”的稱號。據話本所云:且說梅嶺之北,有一洞,名曰申陽洞。洞中有一怪,號曰白申公,乃糊樸精也。弟兄三人,一個是通天大聖,一個彌天大聖,一個是齊天大聖,小妹便是灑州聖母。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能降各洞山魁,管領諸山猛獸,興妖作法,攝偷可意佳人,嘯月吟風,醉飲非凡美酒。與天地齊休,日月同長。

到了元代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不再是攝人妻子,而是又變成盜“仙酒靈丹”,原文:我聽知的太上老君,煉九轉金丹,食之者延年益壽。吾神想來,我搖身一變,化做一個看藥爐的仙童,扳倒藥爐,先偷去金丹數顆,後去天廚御酒局中,再盜了仙酒數十餘瓶,回到於花果山水簾洞中,大排筵會,慶賞金丹御酒,豈不樂哉!不怕天符玉帝差,吾身忿怒夯胸懷。仙酒靈丹延壽永,洞中排宴樂開。

也就是說早時候,齊天大聖與行者孫悟空還不是同一個人,兩個神猴,兩個故事系統。一個是民間傳說好色的神猴,大鬧天空的偷盜蟠桃仙丹;一個是護衛唐僧的神猴,白衣“猴行者”。

最近有這樣一個新聞,“美國孩之寶公司全球CEO史蒂芬·戴維斯等一行10人到央視動畫有限公司,就合拍動畫項目《哪吒與變形金剛》進行洽談,並就製作規格、播出時間、知識產權歸屬、法律事務等方面達成共識。雙方還表示,期待建立更加穩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深度挖掘經典動畫IP的品牌價值,進一步激發既有動畫IP的品牌活力。……”

如果不是CCTV官網,相信很多人只會把它當成一則“假新聞”。

這樣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品混到一起,是不是給人一種《關公戰秦瓊》的感覺?

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筆者還在上小學,當時衆多國外動漫作品被引進到國內後,因爲版權保護的不健全,將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漫畫形象混在一起,在當時市場上流行一時。

例如有一部《哪吒三兄弟巧戰威震天》故事是,哪吒三兄弟外出遊玩,碰上唐老鴨求救,原來威震天在太平洋獵鯨魚,三兄弟急忙前去阻止,三人與威震天鬥智鬥勇大戰了好幾個回合,最終制服了威震天。

筆者自己就買過一套《孫悟空新傳》,共10套,《孫悟空智鬥阿童木》、《孫悟空大鬧怪物島》、《孫悟空降服森林大帝》、《孫悟空三擒格格巫》、《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孫悟空歷險OZ國》、《孫悟空和人間大炮》、《孫悟空三救希瑞公主》、《孫悟空加入星球大戰》、《孫悟空暗助黑貓警長》。

這樣的“人物大亂鬥”,那時候報刊亭上比比皆是,唐老鴨、米老鼠、七龍珠、聖鬥士、忍者神龜、葫蘆娃、機器貓、三眼神童、奧特曼、藍精靈、魂鬥羅等等,殺得昏天黑地。其中很多作品作畫鬥很粗糙,魔性的畫風配上匪夷所思的情節都讓今天的人捧腹不止。

如果車田正美看到這裏,估計心頭一定是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既然黑貓警長能登上克塞號,大戰格格巫,智救小不點。既然葫蘆娃能和魂鬥羅一起打怪,黑貓警長能和聖鬥士一起打怪,那大鬧天宮的偷盜蟠桃仙丹的齊天大聖爲什麼不能和護衛唐僧取經的孫行者一起打怪?

元代是西遊取經故事大發展的時代,這時孫悟空與齊天大聖正式合二爲一。所以不是孫悟空變弱了,是壓根人家原本,就是倆猴,一個是齊天大聖,一個是行者孫悟空,而且《大鬧天宮》和《唐僧取經》原本也是兩個故事。只是爲了順應大衆的欣賞口味,逐漸把兩隻猴,兩個故事,合二爲一,變成了一個猴。

孫悟空被如來壓500年後變弱了的真正原因? 第3張

網絡配圖

例如元末明初楊訥的雜劇《西遊記》,就把搶人妻子的“齊天大聖”猴和盜仙酒靈丹的“齊天大聖”猴,取名“通天大聖”。他大鬧天空是因爲“貪色”搶了金鼎國的公主,公主不喜歡他,爲在公主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上天庭盜取“仙桃、仙酒、仙丹、仙衣”。後觀音放出孫悟空後,賜法名“孫悟空”,賜外號“行者”的,之後保唐僧西天取經。

仔細閱讀楊訥的雜劇《西遊記》,劇中的孫悟空沒有今天小說《西遊記》那樣,前後本領相差那麼大。想必是楊訥在創作的時候也發現了,如果把大鬧天宮寫的太精彩,後面的故事不好編,直到小說《西遊記》的時候,這一前後差異就顯現出了。

原因是小說《西遊記》大約誕生於明朝嘉靖、隆慶年間,這時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朝政腐敗、黑暗、無所作爲,北方蒙古入侵、沿海倭寇劫掠,經濟上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思想上更是出現了提倡“個性、自由”的“陽明心學”。

在這一背景之下,《西遊記》的作者順應時代的發展,把帶有“流氓造反者”的“齊天大聖”,改造成了一個反對天庭壓迫,本領高強、個性自由的,新的“齊天大聖”,作者剔除掉了原有民間故事中“猴精”本身帶有的“妖性”,這樣做使孫悟空的人物形象上更爲高大,把一個“山大王”重新塑造成了一個“革命者”。

也正因爲這樣,使得觀衆在閱讀小說時,覺得孫悟空的本領前後出現很大的反差。但作者在創作時他沒辦法,因爲時代需要這樣的英雄,作者只能爲了“思想”犧牲“情節”。

再看多數人在分析孫悟空先強後弱的原因時,總是在這一套《西遊記》裏轉來轉去,始終跳不出來了,只是在故事裏找原因。

其實我們生活中,身邊曾經有沒有過這樣的同學,小學時的時候身高比別的同學都高,可後來等上了中學就不長了,變成普通身高了。爲什麼呢?你可以從他自己身上找原因,是營養少了嗎,是運動少了嗎,是學習壓力大了嗎,是不是有什麼病,是不是地溝油吃多了,是不是轉基因食品,是不是遭遇核輻射變異了?一個簡單的事情,最後各種奇葩理由滿天飛。其實你只要看一眼他父母就明白了,也許他爸爸本身並不太高,“基因”決定了他的高度極限。

所以看《西遊記》不能只盯着一套《西遊記》,有時解不開的問題,看看他的父母,就明白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