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着其傳奇性,是誰靠一張嘴就能抵擋30萬軍隊?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着其傳奇性,是誰靠一張嘴就能抵擋30萬軍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着其傳奇性。中東狂人薩達姆曾經與伊朗打、滅科威特、與美國鬥,是20世紀出盡風頭的歷史人物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着其傳奇性,是誰靠一張嘴就能抵擋30萬軍隊?

海灣戰爭結束後的10多年,薩達姆日子並不好過,他雖然一直都想翻盤,但技不如人,面對強大的美國,薩達姆心裏清楚,反抗是死不反抗仍舊是死,因爲美國的目的就是推翻他。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這場毫無懸念戰爭,很多人以爲美國會陷入如越南戰爭那樣的境地。但薩達姆並沒有再現輝煌,可以說他根本抵擋不住美國大兵。

在這場快刀斬亂麻式的戰爭中,最爲搶眼並不是選擇逃亡而狼狽不堪的薩達姆及他的追隨者們,而是伊拉克的新聞發言人薩哈夫。

從戰爭爆發後,薩哈夫就憑藉他那張嘴,頻頻在電視臺亮相,除了痛罵美國外,還不忘把伊拉克軍隊吹噓一番,讓人們雲裏霧裏不明白當時的形勢,以爲伊拉克還會使出“殺手鐗”。就是伊拉克首都被攻佔後,已經宣告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薩哈夫還在那裏狡辯,讓人以爲這場戰爭遠未結束。

戰爭到這裏,可以說美國贏了,同樣伊拉克也贏了。因爲伊拉克贏在了輿論戰,戰爭的主角就是薩哈夫,讓美國這個輿論戰高手顏面掃地。

說起薩哈夫這個人,其實在伊拉克政府內並不受薩達姆待見。雖然薩哈夫很忠誠,但薩達姆爲什麼不信任他呢?

一是信仰不同。

雖然薩哈夫與薩達姆是同鄉,但在伊拉克伊斯蘭教派中,薩哈夫卻是什葉派穆斯林,而薩達姆卻是遜尼派穆斯林。看上去都屬於伊斯蘭教,但兩個教派水火不容。所以在這一點上,薩達姆只是把薩哈夫當同鄉,並不會充分信任。

二是得罪太子。

薩哈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他曾在伊拉克大學中學的新聞專業,加入復興黨後,薩哈夫主動放棄了教派。但薩哈夫並沒有得到薩達姆的重用。不過在外交領域上,薩哈夫施展了自己的才華,1992年,接替阿齊茲擔任伊拉克外長,卻沒成想得罪了薩達姆兒子烏代。我們都知道烏代可是薩達姆的未來接班人。後來烏代在自己報紙中批評了薩哈夫,薩達姆一氣之下免了薩哈夫外長之職,只當新聞部長。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着其傳奇性,是誰靠一張嘴就能抵擋30萬軍隊? 第2張

三是疑心很重。

薩達姆雖然很強勢,手裏也有一幫擁護者,但薩達姆相信的人很少。從他當總統出訪的次數就能看出。在薩達姆眼裏,即使自己的兄弟,他也有防範之心,不過比其他人要近,所以薩哈夫還是外人。

有人說薩哈夫是薩達姆的“一枚棄子”,因爲戰爭後期,薩達姆的人都跑了,唯獨把薩哈夫一人推向前臺。即使新聞部被炸卻依舊大談巴格達的安全。

有人說薩哈夫是一個導演,一個人導演一部連續劇,讓當時全世界人每天都想看到他出來“表演”。

但薩哈夫對薩達姆是忠誠的,忠實履行了新聞部長的職責。如果薩達姆不死再當總統,此人必須重用。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薩哈夫不知蹤影,後來有資料說,薩哈夫在阿聯酋過起了隱居生活,據說還要出一本關於薩達姆的書籍。爲什麼薩哈夫這樣一個重要人物,沒有被關押或者被殺呢?

首先,美軍離間計。因爲薩哈夫當時太厲害了,竟然以一個人的輿論戰與30萬大軍周旋。既贏得世界的同情,還爲薩達姆逃亡爭取了時間。當時美國已經把薩哈夫列入撲克牌中一張,後來美軍宣佈把薩哈夫撤下,認爲薩哈夫是一個不重要的人物。也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離間薩達姆與薩哈夫之間的關係。

其次,美軍的拉攏。作爲伊拉克的新聞部長,薩哈夫每一句話都被人們關注和相信。所以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薩哈夫投降了。美軍就讓他接受電視臺採訪並表明自己投降,也向世人說明,這名新聞部長已經投降。

第三,教派的原因。大家不要忘了,薩哈夫可是什葉派,這一派在中東乃至阿拉伯國家都佔有重要位置,如果美軍殺了薩哈夫,會引起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那麼美軍可真要陷入如越南戰爭的泥潭中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