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清代史學三大名著分別出自誰手,他們的治史原則又是怎樣的?

清代史學三大名著分別出自誰手,他們的治史原則又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三大史學名著指的是《廿二史札記》《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異》,分別出自趙翼、王鳴盛、錢大昕之手。

清代史學三大名著分別出自誰手,他們的治史原則又是怎樣的?

趙翼作品

清代趙翼(1727年—1814年),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趙翼治史,首先要參校諸史,考證異同,辨證謬誤,然後發現問題,對史事進行綜合分析,最後發表史論。趙翼注重正史,輕視其他史籍,但又不全信正史。作爲考據學家,趙翼的見解往往非同常論,他的種種見解與當時流行的觀念完全相反。他生前的史學著作也因與時風不同而未受重視。死後多年,卻聲名大漲。梁啓超對趙翼的評價很高,認爲他“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

清代史學三大名著分別出自誰手,他們的治史原則又是怎樣的? 第2張

王鳴盛

王鳴盛(1722—1797年),清代江蘇嘉定人。字鳳喈,號禮堂、西莊,晚年改號西沚居士 。擅長經學、史學、小學、目錄學等多種專門學問。王鳴盛強調“求實”, 治史時注重考辨史書記載真僞,反對春秋筆法,反對史家主觀褒貶予奪和馳騁議論,提出了以求真爲最高目的的史學宗旨。他考史一般是先對一部正史作總體評價,然後考證各種具體問題,最後論及與此相關的其他史書。王鳴盛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治學經驗,提出了一套如何讀書、如何校書、如何考辨史書記載之真僞的方法。

清代史學三大名著分別出自誰手,他們的治史原則又是怎樣的? 第3張

錢大昕

錢大昕, 江蘇嘉定人。字曉微,一字及之。號辛楣,又號竹汀居士,晚年自稱潛研老人。錢大昕博聞強識,對經學、史學、文學、天文、地理、歷算、音韻、訓詁、金石等領域都頗爲精曉。史稱錢氏“博極羣書,不專治一經而無經不通,專攻一藝而無藝不精”。其學以“實事求是”爲宗旨,雖主張從訓詁以求義理,但不專治一經,亦不墨守漢儒家法。乾嘉時期,首重經學,大力提倡治史,錢大昕主張把史學與經學置於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經方法治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