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劉備率軍伐吳,結果卻是慘敗吳軍之手,幾乎是被全軍覆沒。此後劉備元氣大傷,不得不在白帝城交代託孤一事。實際上,當時蜀漢內部能擔當此任的人諸葛亮肯定是其中之一,不過劉備還任命了另一人,他就是李嚴,並且還把兵權交到了李嚴手上。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難道劉備對諸葛亮還不夠放心麼,劉備究竟有何用意?如果龐統、法正還在世的話,託孤有沒有可能發生另外的變化?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

背景:從公元180年前後到公元208年前後,劉備一直是沒有固定底盤的流浪軍閥。但是劉備的事業,卻從公元211年到公元214年,算算數年,迅速崛起,繼而又從曹操嘴裏奪走肥肉漢中,大業基本成型,公元221年,直接稱帝。

劉備稱帝后做的頭一件大事:便是發兵東吳,出兵的原因是復仇。因公元219年,關羽丟失荊州,被東吳俘虜後處死。劉備復仇這個理由到底充分不充分,一直是爭論不休沒有定論的話題。

但是說劉備出兵沒有復仇因素是不合情理的,根據《三國志關羽傳》中的記載,劉備和關羽的感情“恩同父子”,這深厚的感情是不容置疑的。不過作爲一個歷經風雨成熟的梟雄,劉備單純爲兄弟情義而出傾國之兵也是不可能的。故此,劉備出兵,有兄弟情義,但更多考量應是政治因素,即荊州丟失後,對於蜀漢造成的不利局勢。

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得很清楚,荊州和益州全部到手,纔是成就大業的資本。得益州後,益州爲大本營,荊州爲爭霸天下的門戶。但如今荊州丟失,蜀漢等於失去了一個關鍵門戶。那麼劉備爲何不出兵荊州,去把荊州奪回來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諸多讀者的疑問。

此問題,作爲第一當事人的劉備豈能不考慮?不僅他考慮,東吳方面豈能不考慮?說起來,總的原因不過是東吳方面對剛到手的荊州嚴加防護,守備森嚴,豈可輕易奪得?故此,劉備明知東吳已經做足準備,發兵荊州,成效自然不大。所以,劉備選擇了另一條進攻路線。具體另文敘述,在此不再贅述。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 第2張

劉備雖籌劃很仔細,但怎奈東吳英傑輩出,前有赤壁之戰時的周瑜,後又出了一個陸遜。劉備前期進軍很順利,到後面因東吳方面死守不戰,對蜀漢大軍進行消耗,這一招歷來很可怕。部隊都是越戰越勇,越耗越疲。蜀漢大軍也難逃此厄運,加上季節的幫忙,酷暑是使用火攻的好季節。結果一把火,就把劉備已經疲憊的軍隊燒得慘敗。

公元222年,劉備兵敗之後,並未退回成都,而是駐紮在白帝城。有關此一節,爭議也頗多,比如劉備爲何不退回成都呢?此問題有三種觀點:

一種認爲劉備興師動衆出師,卻慘敗而歸,顏面不存,故不回成都;

另一種認爲劉備駐守白帝城,是爲了防備和威懾東吳。

第三種是劉備年邁,加上兵敗,身心受損,一病倒下,身體不能承受艱難的蜀道之苦。

實則,筆者認爲三種觀點都對,但對於劉備而言,應是三種因素都存在。首先劉備其人,比較好面子;其次是東吳追兵壓境,若一味撤退,恐怕蜀漢損失更嚴重,而白帝城是一個戰略要地,適合防守;第三是劉備兵敗而回的時候,戰馬丟失,徒步而行,想劉備已經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哪裏經得住如此身心折磨?

劉備在白帝城養病,從公元222年的秋天,捱過一個冬天,到公元223年初夏去世。在去世之前,劉備知道自己大限已至,而兒子劉禪年少,難以獨撐蜀漢當時的殘破局面,所以他要託孤。

在這裏,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若龐統、法正不死,劉備白帝城託孤,還會託給諸葛亮嗎?當然會,但是託孤的方式卻大爲不同。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 第3張

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原因是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蜀漢人才凋零,能夠獨當一面的也僅諸葛亮一人,故此諸葛亮成爲兩位託孤重臣之首,另一位是李嚴。

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劉備對待諸葛亮、法正、龐統的態度得知,若龐統法正存活,他的託孤選擇是要有所變化的。

一般而言,我們可能會認爲此三人中,劉備最看重之人,乃是法正。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劉備得益州後,法正因大權在握,有不守法度的行爲,有人跑到諸葛亮那裏打小報告,但諸葛亮卻搖搖頭,不敢對法正的行爲提出指責,可見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點是劉備夷陵兵敗的消息傳到成都的時候,諸葛亮也嘆息說,如果法正在的話,一定能勸阻主公征伐東吳,就算勸不了,也不會讓主公慘敗至此。

第三點是在得漢中後,法正病逝,劉備的兩個表現:首先是連哭數日,萬分傷心;其次是劉備給法正的諡號,關羽情同手足,劉備尚沒給他諡號,但法正卻是例外,也是劉備時期唯一給過諡號的臣子,爲翼侯。

在劉備這裏,諸葛亮和龐統,是沒有得到法正這麼高的殊榮的。再者,劉備對於法正,也算是有知遇之恩,忠誠度也是不用懷疑的。故,劉備會把法正作爲第一託孤重臣。

再看看龐統和諸葛亮的情況。諸葛亮是三大謀臣,最先到劉備身邊的,並且獻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但是諸葛亮在劉備生前的具體表現,卻並不突出。劉備前往益州的時候,帶的軍師是龐統,而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但卻並不是荊州的一把手,而是作爲輔佐關羽的副手。到了益州之後,諸葛亮在文官中的官職也不是最高,還不及法正。

劉備託孤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對諸葛亮是什麼心思? 第4張

再說龐統,龐統對於劉備而言,其重要程度其實是僅次於法正的,或者是並駕馭法正的。主要原因是,龐統的才幹和政治主張,他是傾向於不擇手段建立霸王之業的,這一點跟看重清名的諸葛亮是不同的。真正讓劉備的事業開始主動轉折的是龐統的獻策入益州,赤壁之戰後分享荊州對於劉備而言並非主動,乃是被動,意外所得。故此,龐統對於劉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此,也可看出,在某種程度上,龐統和諸葛亮,對於劉備而言,前者更重要一點。

所以,在劉備病逝白帝城之前,若此三人都存在的話,劉備的安排應該是這樣的:託孤重臣爲三人,法正、龐統、諸葛亮、李嚴。

這樣安排的原因是,劉備首先是一個政治家,而其子劉禪才十七八歲,能力有限,所以他要安排有能力的重臣輔佐,卻又擔心出現權臣,(比如諸葛亮輔政時期的一家獨大),就算權臣忠誠度很高,比如諸葛亮,但在皇帝那裏,這都不是他想看到的情況。因此,作爲老皇帝的劉備,其次考慮的就是輔臣之間的制衡。

劉備建立的蜀漢,由三部分人才組成,一部分是劉備的舊部,即荊州集團,另一部分是益州集團(劉璋舊臣),第三部分是益州的本土集團。法正和李嚴,屬於益州舊臣,諸葛亮和龐統,屬於荊州集團。如此以來,蜀漢兩大政治集團就能處於均勢的局面,非常利於劉禪的掌控。

倘若此局能夠實現,那麼蜀漢的基業,將會出現大反轉,三國歷史走向該往何方,或最終三國歸誰,則成了一個巨大的懸念。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