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司徒王允如何拉攏呂布除掉董卓:與貂蟬無關?

揭司徒王允如何拉攏呂布除掉董卓:與貂蟬無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政局混亂,社會動盪。擁兵自重的董卓趁機進入京師,控制了朝廷。他驕橫跋扈,隨意廢帝,專擅朝綱。在這種形勢下,有王佐之才的王允開始韜光養晦,與董卓鬥智鬥勇,最終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刺殺。那麼,王允是怎樣做到的呢?

朝廷亂局

漢末黃巾大起義之後,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愈加激烈。何進無謀,他的一道命令引來了如狼似虎的涼州軍閥。董卓進入京師後,操縱朝政,擅廢皇帝,作威作福,這引起了朝廷元老大臣們的反對。

 1.何進的昏招

東漢後期,朝廷與地方混亂不堪,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漢靈帝即位以後,更是沉迷酒色,重用奸佞的宦官。

朝政的腐敗終於導致了中平元年震驚朝野的黃巾起義,此後東漢朝廷調集重兵纔將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鎮壓下去。

外亂雖然暫時得到了平息,但是朝廷內部的鬥爭與傾軋卻愈爲激烈,最明顯的便是外戚和宦官之間的爭鬥。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劉辯繼承皇位,外戚何進輔政。面對宦官勢力的膨脹,何進企圖聯合袁紹誅殺所有宦官。

揭司徒王允如何拉攏呂布除掉董卓:與貂蟬無關?

同時,何進不顧朝臣的反對,私召涼州軍閥董卓率軍隊入京。後來,何進的計謀被泄露,遭到了宦官張讓等人的殺害。接着,袁紹帶兵入宮,殺死了所有宦官,控制了朝廷。

此時,駐兵於河東、觀望朝廷局勢的董卓在北芒迎接被宦官劫走的漢少帝劉辯,然後一同回到了洛陽。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他雖性情粗猛,但有謀略,從駐守邊塞的小官升遷爲羽林郎,後歷任西域戊己校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等職。董卓早年爲將,曾經平定過少數民族的叛亂,後來又率軍鎮壓黃巾大起義。漢靈帝病危時,董卓因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兩次違抗朝廷的旨意,擁兵自重,駐兵河東,坐待時局的變化。直到何進徵召,董卓才名正言順地領軍進入京城洛陽。

何進死後,他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也被何進的部衆所殺,何進、何苗的部衆因此無人統領,董卓一進洛陽便收編了這部分武裝力量。後來,董卓又指使呂布殺死了執金吾丁原,進而吞併了他的部隊,至此,洛陽的兵權全都掌握在了董卓的手中。

董卓控制朝政後,肆意誅殺不依附自己的大臣。他還廢黜少帝,擁立陳留王劉協爲帝,劉協就是漢獻帝。董卓自任太尉領前將軍事,封自己爲郿侯,進位相國。他接着逼走了袁紹等人,獨攬朝廷的軍政大權。

 2.董卓的用人策略

董卓雖然爲人較爲殘忍,但他卻能夠隱藏自己的本性,積極選拔賢才。

董卓不僅恢復了陳蕃、竇武等人以前的爵位,還使他們的子孫得到了升遷,以便他們世世代代爲自己所用。

董卓利用自己掌握的特權,重新提拔與任用大批原先遭受禁錮的黨人,例如,吏部尚書周鉍、侍中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顬、司空伍處士等人。

除此之外,只要是和以上人員有關的受到黨錮之禁的士人,董卓都把他們提拔爲列卿。因此,一時之間,“幽滯之士”都能夠得到“顯拔”。大文學家蔡邕就在董卓的選拔之列。

《後漢書蔡邕列傳》中記載,“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董卓對蔡邕是“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曆三臺”。

董卓在重用士人的同時沒有一味地任人唯親,濫用職權,他對部下非常嚴格。史載“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善用人才使得董卓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他所取得的權勢。

 漢室忠良

王允不僅是滿腹經綸的才子,還是有勇有謀的將領。董卓擅權亂政,倒行逆施,自然引起了一批忠於漢室的大臣的強烈反對,王允便是其中之一。

 1.文武皆能的才子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

王氏家族是名門望族,家族中有很多人擔任過州郡的要職,在當地有着很大的影響力,威望頗高。王允自幼天資聰穎,獨具慧質,因而深受長輩們的喜愛與賞識。

少年時期,王允因爲勤奮好學,成爲了一個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才子,許多文人學士都對他十分賞識。

在學習之餘,王允還堅持習武。他崇拜衛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氣度,同時也欽佩他們殺敵衛國的精神。

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文修武練,王允逐漸成爲了一名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的全才。

王允十九歲那年,被舉薦爲郡吏。他剛剛任職的時候,有一個名叫趙津小黃門在當地橫行霸道,爲非作歹。王允不畏權貴,果斷下令將其逮捕,查證屬實後馬上將他押解市曹斬首示衆,從而受到了百姓的擁戴。

中平元年(公元189年),王允被徵召爲侍御史不久,全國各地便爆發了震驚朝野、聲勢浩大的黃巾大起義。爲了鎮壓黃巾起義,東漢政府特命王允爲豫州刺史,徵召尚爽、孔融等名士擔任王允的從事,率軍征討黃巾軍。

王允第一次領兵打仗,便充分展現了他不一般的文韜武略。首先,王允廣泛徵求從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見,制定了周密的作戰方案;其次,在戰鬥的過程中,王允親自披掛上陣,大顯身手,徹底擊潰了豫州一帶的黃巾起義軍。

 2.隱忍不發

王允爲官期間,得罪了宦官勢力,因而遭到中常侍張讓的打擊報復,不得不去官隱居。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何進掌權之後,王允再次出仕,歷任從事中郎與河南尹。

漢靈帝死後,董卓進入洛陽,廢黜少帝,立獻帝劉協,王允被拜爲太僕,不久升爲尚書令。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王允代替楊彪出任司徒職務,同時兼任尚書令。

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毒殺太后,大肆培植自己的黨羽與親信,統收兵權,操縱朝綱。王允從董卓的倒行逆施中,敏銳地覺察到他將成爲威脅漢室政權的最大禍患,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來遏制或者除掉董卓。

然而,董卓手中握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及衆多黨羽,況且董卓本人極爲兇殘狠毒,假如主動出擊,只能是以卵擊石,於事無補。因此,王允表面上對董卓順從,讓他放鬆對自己的警惕,實際上卻在精心謀劃,周密佈置。

董卓進入洛陽後,爲了能夠站穩腳跟並擴大自己的勢力,也需要拉攏朝廷上有影響力的官員。王允隱忍不發,儘量迎合董卓。

有的時候,王允爲了換取董卓的信任,不惜矯情曲意,偏違原則。董卓見王允不但有才有識,而且對自己忠心不二,便將王允當作自己的親信看待,對王允不再有絲毫的疑心,朝政無論鉅細,都交給王允處理。王允藉助這個機會,親自主持了一些振興漢室與發展社會經濟的具體事務。

 祕密準備

王允表面上與董卓合作,並且得到了董卓的信任,但實際上,他還是忠於漢室的。王允之所以如此,是在韜光養晦,扶持正義之士,積蓄反董的力量,伺機將董卓這個禍國鉅奸剷除掉。

 1.扶持正義之士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王允被董卓封爲溫侯,食邑五千戶。王允開始的時候想要拒絕,士孫瑞對他說:“在大事還未成功之前,不能有一絲的破綻,您被董卓加官晉爵,朝廷百官都崇敬您的崇高品節,何樂而不爲呢?您不要因爲一時意氣而耽誤了大事啊!”王允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聽封。

王允雖然在表面上曲意迎合董卓的意思,但是在一些涉及原則與正義的問題上,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楊勳是當時朝廷上的正義之士,自從董卓擅權亂政以來,楊勳不畏權臣董卓的淫威,一直和他進行激烈的鬥爭。他曾經和左將軍皇甫嵩共同密謀殺掉董卓,後來因爲皇甫嵩升遷,楊勳勢單力薄,只得不了了之。

有一次,董卓向王允詢問:“不知有沒有擔任司隸校尉的適合人選?”王允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看只有楊勳最適合做司隸校尉。”

揭司徒王允如何拉攏呂布除掉董卓:與貂蟬無關? 第3張

王允雖然知道董卓和楊勳之間矛盾極深,但是出於正義,王允還是毅然推舉了楊勳。

 2.籌備反董力量

王允一面在表面上和董卓交好,一面暗中積極組織與籌備反董卓的力量。

首先,王允積極聯絡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人,與他們共同商議誅殺董卓的策略。

爲了掌握一定的武裝力量,王允極力向漢獻帝推薦並保舉楊瓚行使左將軍的權力;同時還推舉執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掌握一定的地方勢力,之後又命令他以討伐袁術爲名,率領兵馬出道武關,實際上是爲多路攻擊董卓作準備。

士孫瑞的行動使董卓起了疑心,他想要把士孫瑞留在都城。王允聽說此事之後,順從了董卓的意思,提升士孫瑞爲僕射。另外,他又將楊瓚提拔爲尚書,爲最後反擊董卓作充分的準備。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春天,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連續下了好幾個月的雨。王允藉着與士孫瑞、楊瓚等人登臺祭祀乞神降雨的機會,緊急謀劃誅殺董卓的行動方案。

士孫瑞對他們嚴肅地說:“自從去年年末以來,太陽陰晦不照,淫雨連綿不絕,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是應該有個盡頭啦。如今我們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假如不把握天機,先發制人,恐怕以後會遺患無窮啊!請你們一定要認真考慮考慮此事。”

王允很贊同士孫瑞的意見,於是決定儘早伺機行動,除掉權臣董卓。

 剷除董卓

董卓爪牙遍佈朝廷內外,擁有極大的權勢。誅殺董卓,需有內應相互配合,勝算纔會大一些。在老謀深算的王允眼中,涼州軍團不是鐵板一塊,驍將呂布就是老司徒眼中最好的內應。

  1.找個好內應

董卓手下有一個心腹將領呂布,他是一個出名的勇士。呂布的力氣十分大,射箭騎馬的武藝也很高強。

他原本是幷州刺史丁原的一名將佐。董卓率軍進洛陽的時候,丁原也正帶兵駐守洛陽。董卓於是派人用大批財寶去拉攏呂布,要呂布殺死丁原。呂布被董卓收買後,背叛了丁原,並將其殺死,之後投靠了董卓。

董卓把呂布收作義子,叫他隨身保護自己。他走到哪裏,呂布就跟到哪裏。人們畏懼呂布的勇猛,都不敢對董卓下手。

司徒王允認爲要除掉董卓,必須安插內應,到時候裏應外合,殺他個措手不及。

他知道要將董卓除去,首先要拉攏他身邊的驍將呂布。於是,王允常常請呂布到他家裏,一起喝酒聊天。時間一長,呂布覺得王允待他很好,也就把他與董卓之間的矛盾談了出來。

揭司徒王允如何拉攏呂布除掉董卓:與貂蟬無關? 第4張

原來,呂布與董卓雖然說是父子關係,但是董卓性情暴躁,稍不如他的意,就對呂布發火。有一回,呂布言語之間頂撞了他,董卓居然將身邊的戟扔了過去。多虧呂布眼疾手快,把身子一閃,躲過了飛來的戟,沒有被傷着。

後來,呂布主動向董卓賠了禮,董卓也饒恕了他。但是,呂布心裏卻很不痛快,對董卓怨言頗多。他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允。

王允聽了很高興,就把自己想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了呂布,並且嚴肅地說:“董卓是國賊,我們想爲民除掉這個禍害,您可否幫助我們,做個內應?”

呂布一聽真要殺董卓,倒顯得有點猶豫,說:“我是他的乾兒子,兒子怎麼可以殺死父親呢?”

王允搖頭說道:“唉,將軍真是糊塗,您姓呂,他姓董,原本就不是骨肉至親,再說他向您擲戟的時候,考慮到你們之間的父子感情了嗎?”

呂布聽了,覺得王允說得十分有理,就允諾和王允一起除掉董卓。

 2.未央殺賊

所有準備就緒之後,王允開始等待良機,殺掉董卓這個朝廷的大禍患。過了一段時間,正巧趕上皇帝大病初癒,朝中文武大臣都在未央殿集會,恭賀天子龍體康復。

呂布利用這個機會,事先派遣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數十名親兵,換上衛士的裝束,隱蔽在宮殿側門的兩邊。

董卓從郿塢出發,奔向長安。爲了防止遭到別人的暗算,他在朝服裏面穿上了堅硬的鐵甲。在乘車進宮的大路旁邊,密密麻麻的衛兵排成了一條夾道。他還叫呂布帶着武器在他身後護衛着。經過如此安排,他覺得萬無一失了,然後進入了宮中。

沒想到剛到側門,董卓便遭到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

董卓驚駭之餘,急忙向呂布呼救。呂布厲聲喊道:“我們現在是討殺亂臣賊子,你是死有餘辜!”

絕望中的董卓只能奮力抵抗,但是終究無濟於事,當場被殺死,隨後被誅連三族。兵士們擁了上去,將董卓的頭砍了下來。

呂布接着從懷裏拿出詔書,向羣臣和將士大聲宣佈:“皇上有旨,只殺董卓一人,其餘人等一概不追究。”

董卓被殺後,朝廷上下歡呼不斷。董卓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激起了天下官員百姓的極度痛恨。剷除董卓,不僅順應時代的潮流,更符合天下的民心。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