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曾國藩篡改洪秀全死因是何居心?洪秀全真正死因

曾國藩篡改洪秀全死因是何居心?洪秀全真正死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去許多關於太平天國史的論著,都說洪秀全是在清軍逼緊時服毒自殺的,現在不少太平天國的論著則說洪秀全是病死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洪秀全之死,由於原始材料記載不一,加上曾國藩篡改史料,以假亂真,因此分歧頗多。

一百多年來太平天國史的研究者,大多認爲洪秀全是“服毒自殺”的,所據史料主要有三條:

一是曾國藩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奏稱:“首逆洪秀全實系本年五月間,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

另一條是曾國藩同治三年七月七日奏稿稱,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軍急攻,服毒身死,祕不發喪”。

還有一條就是曾國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記載:“天王斯時焦急,日日煩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這三條材料出自當時清政府和太平天國雙方的知情主將之手,因此,被史學界的大部分人當成信史。

曾國藩篡改洪秀全死因是何居心?洪秀全真正死因

但,當時在洪秀全身邊的幼天王洪福瑱在“自述”中卻說:“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大王病死了,二十四日衆臣子扶我登極。”這條材料自然也無法列在信史之外。

這樣一來,洪秀全究竟是自殺還是病死,便成爲歷史之謎。儘管大部分太平天國史論著都從曾國藩及其刊刻本《李秀成自述》的說法。但都以存疑的辦法,把洪福瑱、洪仁玕所記史料羅列於後。如郭廷以在《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中根據“李秀成供狀及曾國藩奏報”,認爲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說爲近真”。在羅列了洪仁玕,洪福瑱供詞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文字之後,又說“似洪秀全系病死”。簡又文在《太平天國全史》中認爲洪秀全自殺是“事實”,但又對曾國藩奏稿中的內容多加批駁,如在“官軍急攻”語下批駁說,在洪秀全死前三個月“曾國藩未攻城,天京外亦無戰事”。曾國藩奏稿說,洪秀全“服毒”材料來自天王府宮婢黃氏,簡又文批駁道:“其言由黃氏宮婢供,僞言也”。可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史學界對洪秀全之死實無定論。

60年代初,藏在曾國藩家中達一百多年的《李秀成親供手跡》(即《李秀成自述》)正式影印發行,其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原始記載,有力地證明了洪秀全是病死,並非自殺。

《李秀成自述》刊刻本中有關此事的記載,是經曾國藩篡改過的。李秀成當時正在天京,對天王府的一切都瞭如指掌,他所記洪秀全之死的材料最爲後人所重視。爲說明問題,現把正僞兩段材料摘錄如下:

《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此時大概三月將尾,四月將初之候。……天王斯時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

“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曾國藩在刊刻《李秀成自述》時將上述說法篡改成:“天王斯時焦急,日日煩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原稿和刊刻本對照,真相大白,人們歷來所據信史系曾國藩所僞造,而李秀成“親供”原稿則明明白白記載了洪秀全因病而死。再和其他原始記載對照,洪秀全病死更可確信無疑。上述《洪福瑱自述》明確記載“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五月初六日條也記有:“聞探報稟稱,逆首洪秀全已於四月二十八日病死(彼中之四月二十日)”。當時清、太雙方記載是一致的。洪仁玕雖然不在天京,但他在湖州和幼天王會師,自然要談到洪秀全去世情況,所以他在“自述”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記述,也爲史學界所重視。但《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說:“至今年四月十九,我主老天王臥病二旬昇天。”後半部分又說:“天王之自殺,更令全局混亂”。這個自相矛盾的記載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不得而知,不過,《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即病死說是出自洪仁玕供詞原稿,而後半部分,即自殺說,出自英譯本,原稿己失,無法查證。但英、中兩次翻譯受《李秀成自述》刊物本之影響,並不是不可能的。

人們也許會問,曾國藩爲什麼一定要篡改《李秀成自述》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說法呢?這是因爲,湘軍攻破南京之後,曾國藩在安慶給清廷的一個奏摺中已經說過洪秀全是“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的。而在他到達南京之後,又於七月初四日親自擬寫了七月初七日的奏稿;並在奏稿中重申了洪秀全因“官軍急攻,服毒身死”。

這兩個奏稿都是在曾國藩看完李秀成親供前寫成的。曾國藩看到李秀成親供有關洪秀全之死記載和奏稿截然不同,他在把親供抄送軍機處時,把這些文字給篡改了,當不難理解。至於曾國藩兩次謊報軍情,羅爾綱和周村合寫的《洪秀全論》說:“洪秀全因天京缺糧,久吃甜露充飢,致病發逝世。”並在注中說:“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所說洪秀全因被圍急自殺死,乃是曾國藩爲着要向清廷報功而盜改的。”

由於《李秀成親供》影印出版,曾國藩篡改史料騙局被揭穿,洪秀全死因之謎已初步解開,近年來有關太平天國史論著,大多改變了“自殺”說的看法。當然也還有一些人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